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 >

毛卫华:新疆“双语”教育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上篇)


    导语:我国有56个民族,语言种类繁多,各民族要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就必须加强学习和交流,各个民族都要努力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在新疆,要进行现代化建设,语言的交流不可或缺,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也要学习汉语,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国语,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世界上语言种类不会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实现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广泛开展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都需要努力掌握语言这个交流的工具。假如少数民族不懂汉语,不要说掌握尖端技术,就连到全国各地读书、就业都非常困难。何况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获得越早越快,经济发展就越好越快,否则发展就越滞后,经济就越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新疆双语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语言互相学习的问题。在新疆推广民汉合校,实施“双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施“双语”教育是中央、自治区为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实现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新疆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采取的重大措施。
    
    2008年大专毕业留在和田工作的曹银辉老师给少数民族孩子们上课 毛卫华 摄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把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作为加强民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高度重视,高位推动,长远谋划,真抓实干,新疆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双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明显提高,受到社会各界和各族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广泛支持。
    据记者了解,2010年,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新疆双语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会后教育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新疆双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保障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2011年,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十年新疆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明确了保障机制,成为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双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各地、各学校认真落实规划,坚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的原则,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尊重教育规律,全区上下推进双语教育的思想和认识统一,目标和任务明确,政策和措施有力,双语教育步入稳步推进、有效实施、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15年,自治区党委召开教育教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双语教育必须坚持“毫不动摇地提高双语教育质量,毫不动摇地全面普及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毫不动摇地提升民族语言教学水平,毫不动摇地倡导和鼓励各族师生互学语言”,开启了新疆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崭新篇章。截止2015年,全区幼儿园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和民考汉的学生224.93万人,占在校生数(290.68万人)的77.38%;比2009年(99.43万人)增长了126.22%;双语教育幼小衔接率达到88.8%,小初衔接率达到91.86%。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胡军海介绍说,2008至2012年,国家和自治区投入50亿元实施新疆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新建和改扩建2237所双语幼儿园,并对在园幼儿的伙食费、公用经费、幼儿读本和临聘学前双语教师工资给予补助。2011至2014年,国家又安排专项资金2.47亿元,支持乌昌地区建设85所双语幼儿园。同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亿阳集团、对口支援省市也积极捐资建设了一批双语幼儿园。目前,全区已新建农村双语幼儿园项目2523所,进一步扩大了学前双语教育的受益面,成为惠及广大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重大民生工程。2012年,自治区完成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目标。从2013年起,中央财政又比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新疆建立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为学前双语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截止2015年,全区学前两年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幼儿52.08万人,占学前两年(5—6岁)少数民族适龄幼儿数(66.2万人)的78.67%,比2009年(26.04万人)增长了100%。全区学前三年少数民族接受双语教育幼儿55.05万人,占学前三年(4—6岁)少数民族适龄幼儿数(87.12万人)的63.19%。
    2008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制订了各学段双语教育的指导纲要、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等政策性文件,确定了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的两种模式,逐步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育质量的意见,引导双语教育围绕质量建设科学发展。通过双语教育专家赴基层指导教学、教材教法培训、远程同步直播示范课活动等方式,对基层学校双语教师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掌握教法、实施教学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双语教育质量考核评价制度,成立自治区双语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中心,启动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逐步扩大监测学段、监测学科和监测范围,2011年以来已累计监测小学阶段学生15.8万人次、幼儿园少数民族幼儿近8000人次;颁布《自治区少数民族双语班学生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实施细则(试行)》,全面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实现了双语教育与考试改革的有序衔接。制定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评估指标体系”、“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规范化办学行为检查细则”,定期对各地开展教学督查指导工作。以南疆地区为重点,以莎车县、墨玉县双语教育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点带面推动各地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组织研发了双语教育学生和教师实名制管理系统,对双语教育进行动态监控,提高管理效率。
    
    汉族与维吾尔族一对一互相学习语言 毛卫华 摄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双语”办了解到,新疆始终把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双语教育科学发展、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着力点,坚持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优化双语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一是抓好源头培养。自治区从2007年起,采取“免费、定向”的方式为农村学校培养双语师资,并采取降分、优先录取等优惠政策,对农村地区本地生源报考免费师范生予以倾斜。截止2015年,共定向招收培养师范生1.8万人(含部属师范院校免费师范生),已定向就业5300余人。二是实行按需补充。自治区制定了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统一招聘和突破编制按需补充双语教师的政策,2006至2015年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新疆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共补充中小学教师5.18万人,其中补充双语教师3.83万人;2010至2015年实施了“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招聘计划”(2015年调整为“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补充双语教师2.09万人。同时,通过援疆省市支教、城镇教师支教和大学生实习支教等方式,选派了一大批城镇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并主要安排在双语教育岗位工作。三是加强在岗培训。从2003年起连续实施三期国家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和两期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加大双语教师和汉语骨干教师培训,已培训双语教师2.5万余人。四是增加岗位收入。在全区乡村教师享受每月200元“乡镇干部基层补贴”的基础上,2014年起为南疆三地州乡村教师发放每月200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并于2015年将补助范围扩大至南疆四地州。2015年,自治区又拿出9600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主任津贴予以补助。截止2015年,全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有11.99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8.3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10.69万人,占学前和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数(17.5万人)的61.09%。
    为使双语教材建设有序推进,自治区同时编写修订了普通班《汉语》、模式1双语班《汉语》、模式2双语班母语文、模式2双语班《语文》和双语幼儿园读本等5套双语教材,并于2013年秋季学期在起始年级投入使用。组织制作了与学前双语教材同步的DVD教学光盘和双语幼儿园教师电子培训资源及教材,配发至所有双语幼儿园。制定自治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资源建设方案,提出双语教育资源建设规范,投入0.6亿元,通过引进、二次开发、自主研发、译制、网络与卫星资源整合、争取援疆省市免费提供等多种途径,构建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育资源库体系。加大新疆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和应用力度,积极开展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育说课大赛,积极引导和鼓励基层教师使用、制作、展示优质教学资源。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获悉,2010至2012年,中央和自治区累计投资7亿元,实施了854个计算机教室和4.07万个班的“班班通”建设项目,使全区85%以上的中小学双语班具有“班班通”设备,能够实现远程课堂教学,初步形成具有新疆特色、适应双语教育需要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基本框架。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广大教师运用双语“班班通”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依托新疆远程教育网开设远程同步直播课堂,先后在乌鲁木齐市等7个地州建设多个远程同步直播教室,开展双语课堂教学示范月远程同步直播、学前双语教育示范课远程直播、义务教育阶段双语课堂教学观摩课远程直播等多项活动,23.6万人次通过网络接受课程教学指导。2009年至2011年,采取集中加远程同步直播的方式组织双语幼儿园园长培训,集中培训双语幼儿园园长3000人次,1.5万名学前教师参加远程培训。2014年,启动了自治区双语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从双语教育研究的不同层面,分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和微课题四个类别申报立项,充分调动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地县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基层教师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事关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中观、微观问题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研究。研究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育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课题研究管理,促进形成双语教育研究的长效机制。2014年、2015年已立项双语教育课题研究项目233项,其中重大课题4项、重点课题19项、一般课题72项、微课题138项。同时,加强对基层双语教育教研工作的指导力度,督促各地加大双语教研队伍建设力度,不断深化教研工作对双语教育质量建设的促进作用。
    教育厅副厅长胡军海说,自治区在大力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特别重视加强民语授课普通班教学工作,在两种教学模式的课程设置方案中,切实保证民语授课学科课时数量,并把民族语文作为接受双语教育学生的中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必考科目。在伊犁、喀什、阿勒泰地区符合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开设民族语文课程试点,民考汉学生作为必修课程,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和其他年级的民考汉学生自愿选修,探索开展民族母语教学的新途径。重视对民语文教师和使用民语授课教师的培训,在“国培”等教师培训项目中增设民语教师培训班。同时积极开发和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辅助民语教学,保证民语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青年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求学求职等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这是关系到每个少数民族家庭、每个少数民族青年切身利益的大事。同时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意义重大。
    今年2月,新疆在喀什市召开南疆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指出,针对南疆教育实际,立足解决问题,着眼长远发展,必须采取特殊政策、特殊手段、特殊措施,高位推动南疆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
    近年来,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南疆教育工作,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强化了对南疆教育的倾斜和支持,投入16亿元在南疆建成了1689所农村双语幼儿园,对南疆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使南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从学前2年到高中阶段的、学段连贯的14年免费教育;明确特岗教师招聘重点向南疆倾斜的政策导向,有力支撑了双语教育的推进; 。
    中央新疆办副主任鲁昕在南疆教育会议上特别指出,中央领导关于加强南疆教育尤其是双语教育的都有重要指示,并充分肯定了南疆教育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的新成绩,深入分析了南疆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结合落实中央任务部署,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会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把质量提升作为南疆教育的工作重点和核心任务,把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用在内涵建设上,以基础教育为重点,以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发挥主体作用为动力,以互帮互助为补充,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抓落实,实现南疆教育重心从重硬件向重软件、从重规模向重内涵、重质量的转变。通过5年时间,使南疆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达到全疆平均水平,基本普及15年教育,双语教育实现更加有效的普及。以双语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对口支援资源、北疆和兵团的教师开展对口帮扶、定向支教,不断拓展教师补充渠道,培养一批本土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重点解决双语教师紧缺问题。
    新疆和田地区是少数民族高度居住的重要区域,据新疆和田地区人社局统计,和田地区人社局120多名干部,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本科的不足10%;全地区10万多名干部中80%都是专科及以下学历,有在职研究生以上学位的只有32人;2001年以来,和田地区共招聘2013名选调生,其中80%为大专生,目前在岗1213人,流失率40%;2015年,和田地区招收两千名双语教师,40%的招聘任务由于无人报名而无法完成。
    然而,地处和田地区的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新疆南疆特别是和田这样一个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通过面向内地招生,在和田培养,在和田就业,是和田地区引进内地人才,留住内地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和田师专上学的内地学生大多来中西部省区的农村地区,他们朴实、勤奋、能吃苦。他们来到和田师专学习生活三年,“零距离”与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活动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各族学生团结和睦一家亲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使得内地学生不断增进、深化了对南疆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的切身体验和真实感悟,对和田地区社情也有了清晰的认识,为他们扎根边疆、留在南疆、下到农村基层干事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毕业生大多通过考录方式,进入南疆基层乡镇(社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层公务员和小学幼儿园双语师资,在各自单位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一些毕业生已成为单位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在南疆农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种子,成为多元一体文化建设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同时由于师范毕业生大多是女生,我们在南疆基层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同时还在当地收获了爱情,成家立业,扎根边疆,扎根基层,为稳定南疆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关于作者:毛卫华,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