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 规划七彩云南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2:11:44 云南日报 朱丹 王永刚 陈晓 参加讨论
背景 9月1日,全省城乡规划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省把城乡规划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会议坚持问题导向,强调规划在城乡建设和云南发展中的重要性,理出了一条规划引领城乡发展的思路。 观点 时代赋予云南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阶段,必须以规划引领发展。发展要出彩规划必须先出彩,我们要直面意识不强、水平不高、权威不够、执行不力等问题,努力解决存在问题。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发展建设,党的十八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更是把转变规划思路,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保持规划连续性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始终坚持把规划作为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着力提高城乡规划法治化水平,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等一批指导城乡规划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全省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在强化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推动“四规合一”、加快滇中城市经济圈规划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我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指导城乡建设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但是,城乡发展的路上我们也走过很多的弯路。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工作,这无疑是一个单刀直入的方法。与会的省政府主要领导,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全省16个州市和滇中产业新区主要领导,全省县市区的主要领导都达成了共识。让我们一起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 规划缺乏严肃性 破解 全面提升城乡规划法治化水平 规划是法,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领导以权代法,随意变更、违反规划,违规批准建设,造成城乡建设杂乱无章;规划修改频繁、规划缺乏连续性,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 对此,要切实做到依法制定城乡规划,加强规划执行实施力度,不断完善规划实施管理体制机制,健全规划法规体系,严格落实城乡规划强制性内容。要建立权力清单,理顺政府、部门、市场关系,健全依法行政和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要做好城乡规划督察工作,积极推动社会监督机制,持续提高规划实施效果。 问题 规划有效衔接难 破解 研究推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长期以来,各部门规划管理和职权交叉,部门间信息壁垒高筑,造成部门规划各自为政、规划之间衔接难及内容相互冲突、矛盾。 解决之道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融合的具体思路,研究提出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方案,形成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为全省全面推广“多规合一”工作奠定基础。 问题 规划水平质量低 破解 立足长远闯出城乡规划新路子 多数地方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不够,适应不了城乡快速发展的需求;有些地方城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脱节;城乡建设中没有很好地保护和建设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旅游城镇,一些城镇轻视传统文化,风格雷同,“千城一面”、“千村一面”。 必须科学把握大势、洞悉前瞻变化,切实提高规划工作水平,推动扩张性规划向约束性规划转变,实现规划的精细化编制和实施。同时,要推动规划编制从增量规划转向存量规划,更好地体现集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力强化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继续深入做好传统村落调查及申报。加强全省风景名胜区保护工作。严格控制城乡建设向生态敏感地带发展,保护好美丽云南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闯出一条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云南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子来。 问题 村镇规划管理弱 破解 切实加强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 村镇规划普遍存在“无项目不规划,先项目后规划”等问题,规划实施管理缺乏。村镇普遍形成大量沿路无序建设,民房造型呆板、单调,结构五花八门,破坏村镇的总体形象。 要提高乡村规划编制和民居设计水平,以产村融合和村庄风貌控制为重点做好村庄规划,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切实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问题 地下空间规划缺 破解 有序开发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地下空间规划严重缺失,普遍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情况,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无章可循;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涉及多部门管理,职权交叉、缺乏统筹,致使路面反复开挖、“拉链马路”“开肠破肚”的问题突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综合建设管理缺乏,造成了下雨就淹水。 当下,还需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专项规划。要学习推广昆明、保山地下管廊规划建设经验,抓好新城区管线地下化工作,推进旧城区地下管线改造,把可以建设在地下的设施转入地下,提升城市土地空间利用效率和承载能力。 问题 规划监管不到位 破解 提高规划科学性杜绝大拆大建 许多城镇的规划管理缺乏公共参与,对规划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反馈没有形成一个顺畅、有序的表达机制,导致城镇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规划监管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普遍。 今后一段时期,有必要加大对各级政府领导和规划管理人员的城市规划管理培训力度,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严肃性,更好地发挥对城市建设的调控、引领和约束作用。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管理,杜绝大拆大建。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建成区人口密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从严供给城市建设用地,推动城镇化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 本报记者 朱丹 王永刚 陈晓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