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重庆收获改革红利


    2015年前三季度,重庆GDP同比增长11%,比全国平均增速高4.1个百分点。这是重庆经济增速连续第7个季度位居全国第一。
    比速度更喜人的是结构和趋势。统计数据表明,在保持较快经济增速的同时,重庆的区域发展空间布局、经济发展动力、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效益结构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快五优”的好势头。重庆正在收获“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改革红利。
    “全市一盘棋”:五大功能区域战略
    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于一体的重庆,如何实现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和整体功能最大化?2013年9月,重庆市委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战略。
    按照五大功能区域战略,重庆细化了各功能区域的产业布局和产业禁投清单。市财政对两个生态区“不取多予”,仅2014年的一般财政预算补助就达588亿元;对城市发展新区“少取多予”,将各工业园区的税收增量全部用于园区发展;对都市功能核心区,则着力完善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政策。
    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激发了区县各展所长的创新活力。今年前9个月,现代服务业占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GDP的比重超过81%,达到沿海发达地区水平;以生态服务为首要任务的渝东北和渝东南两个生态区,在去年旅游数量分别增长18.8%和22.5%的基础上,绿色特色产业规模总产值又分别增长了15.9%和13.5%。
    “大后方变最前沿”: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2014年,重庆市委明确了新的战略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腹地。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指出,重庆要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牵引南北、通达江海的独特优势,创新开放方式,完善开放体制,通过深入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扩大向东向西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重庆用创新“联通”世界。立足自身优势融入国家战略的重庆,形成水陆空三个国家级交通枢纽,共配备了三个保税区,分别成立了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形成了铁路、航空和水运“三个三合一”的开放格局。三大口岸和保税区与五大功能区域联动,构建了覆盖重庆的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今年前三季度,重庆对外合同投资增长约270%,进出口总值和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使重庆由“地理大后方”变成了“开放最前沿”。
    “立体整合+垂直整合”:融入全球产业版图
    围绕五大功能区域的定位和主要任务,重庆在两年间策划实施了1135个市级重点项目。2015年,又按照“问题导向、以点带面、精准调控、滚动实施”的原则推进了11个重点专项。精准定位和调控,使五大功能区域成为产业“全市一盘棋”立体整合的平台。
    通过垂直整合的集群发展,重庆形成了“1+10+1000”格局的汽车产业集群,于2014年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实现了汽车产业的“从有到优”。电子信息产业则通过集群发展实现了“从无到优”,创造出了“整机+配套”的垂直整合模式,零部件本地化配套率达80%。2014年,重庆开始打造集成电路、液晶显示、物联网、机器人、页岩气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五大功能区域联动协同的特色发展,使“加快发展”和资源环境的关系也转向“和谐”。2014年,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46天,其他4个功能区域均超过320天。重庆收获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金山银山”,也拥有了生态文明不断进步的“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