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双语家庭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研究(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3 03:11:3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 巴战龙 参加讨论
(二)制定语言规划 按照语言政策研究界的一般看法,语言规划应由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习得规划三个类别或部分组成[10](P.41)。有论者从社会学批判研究视角出发对三类语言规划进行解读,“认为地位规划是社会群体间博弈的动态产物,本体规划蕴含精英标准的确立过程,而习得规划是主导群体为促成语言标准传播所依赖的媒介手段”[11],这一观点确实一语中的、入木三分,对于我们认识和厘定裕固族聚居区语言规划的目标和功能很有指导意义。 制定裕固族聚居区语言规划,是为了解决语言问题、分配语言资源、保障语言权利、调节语言关系、构建语言秩序,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形塑、干预和提升裕固族聚居区语言生活的政策活动。该语言规划也应有三类规划组成,各种规划相互关联但主旨有别,其中地位规划主要是处理两种裕固族语言(和已失传的传统文字回鹘文以及当前使用的记音符号)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外国语言文字以及维吾尔、蒙古、藏等文化亲属语言文字[12]之间的关系。本体规划主要是制定两种裕固族语言的记音符号,重点解决语言内部的区域性的“类方言”差异及“标准音”的认定问题、民众为表达现代生活而新造的词汇的认定和规范问题,以及借词的来源与规范问题。习得规划主要是构建广义的裕汉双语教育体系,重点解决两种裕固族语言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等领域的传播和扩散问题,也就是两种裕固族语言的习得和保持问题。 由于本族语言与裕固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情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语言规划与个人、家庭和族群发展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制定语言规划是一个技术性和政治性都比较强的工作,需要建立一个或多个多学科、多领域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团队来完成。在制定过程中,要坚持以法律为框架、以证据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为主旨的基本原则。考虑到语言规划的制定和落实与裕固族聚居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状况紧密相关,语言规划应同聚居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以及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其中要注意的是,地位规划一经制定,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做些微调即可,但是本体规划,尤其是习得规划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作出一定幅度的调整。 (三)提供公共服务 在将近20年的田野调查中,笔者发现裕固族聚居区的人们对良好公共服务的渴求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但是人们常常将公共服务简单理解为学校教育和医疗卫生。实际上,公共服务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概念,正如英国社会政策专家格兰德(Julian Le Grand)所指出的,“公共服务这一措辞可以表示许多事情,包括其字面解释,即对公众的服务。它经常用于特指对公众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服务,例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关怀、住房或交通等,而且这一术语经常暗指一些存在国家或政府干预的服务,不管是在服务的资金、提供和管理方面,还是三者都有涉及”[13](P.4)。因此,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遗产的相关服务是裕固族聚居区公共服务重要事项和内容。 如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如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当前中国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裕固族聚居区也不例外。裕固族语言是裕固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主要内容,双语家庭作为传承裕固族语言的主要场所,只靠儿童和家长的力量来完成传承裕固族语言的历史使命是不可能的,还需要给双语家庭构建一个“全面覆盖无死角、高效运转常更新”的支持体系。为构建这一支持体系,我们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1.要更新文化权利观念。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是族群、国家和人类共同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要在观念上把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作为公共文化资源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种族群文化资源。因此,中国公民和国际人士都有权利习得、保护和传承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而不仅仅是裕固人拥有此类权利。裕固族聚居区的各级政府组织均有义务提供旨在保护和传承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的制度框架和资源保障。 2.要培育专业社会组织。保护和传承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专业的工作,比起政府组织和非专业的社会组织,由专业的社会组织来提供公共服务会更合理有效。近年来,裕固族聚居区的社会组织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中2012年成立的“裕固族研究学会”和2014年成立的“裕固族教育研究所”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是否具备相关能力并能承担相关任务,还需要对其进行专业评估。但是就现实而言,需要政府和社会合力培育此类专业社会组织来提供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这是毋庸置疑的。 3.要提供相关公共服务。从过程性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将公共服务理解为一个满足公众需求的社会过程,由“需求识别—资源动员—产品制造—服务递送—需求满足—评估改进”诸环节组成。裕固族聚居区是一个多族群、多语言、多文化的地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要有足够的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意识,对公众需求的识别和满足要有足够的文化敏感性,在与公众的日常互动中要有良好的沟通技能,同时由于受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要优先考虑公众对所提供服务的可及性。 双语家庭是家庭语言选择与演化的文化产物,这为打造双语家庭提供了现实基础。开展调查研究、制定语言规划和提供公共服务只是打造双语家庭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从实践的角度而言,打造双语家庭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而且不会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帆风顺,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