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都“三北”书记对话脱贫攻坚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36 贵州日报 陈诗宗 黄瑶 参加讨论
本报记者陈诗宗黄瑶 核心提示 “50.99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9.55%。”这是六盘水脱贫攻坚的现实状况。 “决战三年、摆脱贫困”,这是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对全市328万人民的庄严承诺。 贫困如何摆脱?“硬骨头”怎么啃?让我们来听一听来自六盘水市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心声。 六枝特区牛场乡、盘县乌蒙镇、水城县金盆乡分别是各自县区最北部的乡镇,也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乡镇。 面对“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宏伟目标,这三个“少、边、穷”乡镇将如何走出“贫困死角”? 日前,本报记者专程邀请了这“三北”乡镇的党委书记张家兴、王娴和张露进行圆桌对话,听听他们对于脱贫攻坚的看法、想法和干法。 记者:牛场、乌蒙、和金盆三个地方都是六盘水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个“硬”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张家兴:我们牛场乡共有9个村,全部都是贫困村,全乡总人口24526人,贫困人口达7029人,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 王娴:我们乌蒙镇所辖10个村,到目前为止,其中一半的还是贫困村,全乡24000人,贫困人口就有8987人,超过了三分之一。 张露:我们金盆乡是水城县数一数二的贫困乡,和牛场一样,全乡6个村全部都属于贫困村,其中贫困户2467户8625人。 记者:几位书记对贫困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你们看来,导致贫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张家兴:牛场多年来在六枝特区一直都是人们心目中的“穷旮旯”,在我看来,有两个因素制约着这个地方的脱贫步伐。第一、山高坡陡,传统农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交通条件不便,尽管与织金县接壤,但境内无主要交通干道,在地理上属于“死角”。第三、干部群众发展劲头不足,不少人还存在“等靠要”思想。 王娴:我们乌蒙镇处于盘县最边缘的地区,交通条件一直比较落后。很多村民都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等土地贫瘠的地方,耕作条件差。目前镇里连一个蓄水工程项目也没有,所以存在季节性缺水的情况。加上我们属于纯农业乡镇,没有矿产资源,所以百姓只能看天过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张露:我们金盆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属高寒山区,且土地多为山地、坡地,而且缺乏水源,产业发展较为困难。特别是群众的市场意识不高,许多人“小农意识”强烈,导致金盆几乎没有什么外向型经济,加之许多群众缺乏专业技能,对加快发展、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不高。 记者:面对短板、寻找突破路径,你们都有哪些想法,又是如何让“理想照进现实”的呢? 张家兴:牛场背靠黔中水利枢纽,所以我们的脱贫攻坚既要金山银山,更要保住绿水青山。具体来说,我们就是要从产业结构调整上做文章。从去年6月份起,我们把乡里祖祖辈辈种植的2.6万亩玉米地“退下来”,改种适合牛场土壤、气候和海拔的,经济价值更高的茶叶、枇杷和刺梨。也就半年时间,我们茶叶种植面积超过了1.2万亩,枇杷7500亩、刺梨6000亩。产业结构的调整,既保护了生态,又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给我们牛场的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只要有产业的支撑,脱贫攻坚也就找到了载体,不再是空口白话。 王娴:尽管目前乌蒙镇发展还比较滞后,但是我们看准了农业和旅游这两条路子,围绕一产和三产下功夫。作为祖祖辈辈都守着“一亩二分地”生活的乌蒙镇,我们的老百姓务农的经验是很丰富的。尽管土地贫瘠,但是过去我们就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洋芋、种荞麦,去年以来,我们新加入了刺梨,在全镇九个村共种植刺梨1万亩。要脱贫,眼睛更要朝外看,近年来,我们还把自己的“大靠山”——乌蒙大草原充分运用了起来,不但卖风光,更卖我们本地民族特色文化、食物。打造一系列旅游的衍生品,发展关联产品。让更多的老百姓依托旅游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张露:对于金盆来说,脱贫攻坚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具体来说,我们立足当下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辣椒、核桃等附加值高的产业成为了我们攻坚的“第一仗”,我们还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合作社,进行规模化养殖,通过大种植和大养殖奠定脱贫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着眼长远抓教育,针对金盆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技能缺乏,有些人甚至连汉语都不会说的现状,在每个村寨都设立了一个教学点,教汉语,交种植养殖技术,宣传利民惠民政策。 同时,我们还举办了农技培训讲座,并整理了现代农业项目、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产品的相关信息,让更多村民能学到致富的知识、经验。 记者:六盘水市扶贫局如何看待“三北”乡镇的脱贫攻坚思路和举措? 王成刚(六盘水市扶贫局党组书记、局长): 牛场乡、乌蒙镇、金盆乡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导致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穷落后一直是醒目的标签。 但是,三个乡镇却能立足自身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地方实际,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在完善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结合民族文化规划发展山地特色旅游业等方面找思路、下功夫,并积极探索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不断寻找脱贫攻坚新路径,是坚持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的重要体现,值得点赞。 记者:针对“三北”乡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六盘水市农委的领导又有哪些好建议、好招数? 梁建(六盘水农委党组书记、主任): 牛场乡虽然山高坡陡,但随着黔中水利枢纽的建成,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牛场乡发展注入新活力;乌蒙镇虽然农业生产条件差,但拥有乌蒙大草原这个天然大草场,适宜发展草食畜牧业和旅游业;金盆乡虽然山地坡地多、水源缺乏、交通不便,但随着水城县北部大通道、产业带的建设,金盆乡发展迎来新机遇。 所以,我建议:牛场乡要突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牛场辣椒”为主的辣椒产业,坡地要发展茶叶、枇杷、刺梨等特色产业,配套发展生态养殖业和旅游业。乌蒙镇要做好乌蒙大草原生态旅游的文章,将无公害草食畜牧业、独具特色的景区开发和民族文化打造有机结合,做大“四格乌洋芋”品牌。金盆乡继续做好辣椒的订单生产,大力发展核桃和生态畜牧业,充分利用天生桥自然风光,打造水城北部旅游风景线。 为此,可以开展文化、技术、市场经济、价值观培训,激发劳动光荣的创业激情,提高群众的科技水平;因地制宜,选准品种、对准市场、赚准钞票;组建合作社、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把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相结合,该搬迁的搬迁,该兜底的兜底。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兰州:精准宣传夯实发展“软实力”
- 下一篇: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共建和谐宜居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