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秀”出五华特色:一个文化产业创新崛起的发展样本


    
    2016第九届昆明海鸥文化节健身操节目表演。本报资料图
    用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出五华区文创产业的发展状况:截至2015年5月,昆明市共有文化企业6473家,总注册资本达到190.30亿元,其中五华区有文化企业3012家,占全市的46.5%。
    2014年,五华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8.88亿元,全区营业收入亿元以上文化企业共16家。聚集了300多家广告文化创意企业的昆明国家广告产业园,在去年实现了文创产业产值12亿元,约占云南省广告产值的1/4。
    如果说五华区文创产业在金鼎山的成功是十多年来不懈奋斗结出的“果”,那么五华区委、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视、对文创产业的谋划和推进,就是结出丰硕果实的“因”。
    理清思路 突出特色
    打造五华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早在“十一五”期间,五华区就确立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创意之区”的都市经济特色产业发展战略。2009年2月,五华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五华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产业领域、产业布局、保障措施和配套政策。
    “十二五”期间,五华区确立了“产业高端、文化彰显、生态支撑、民生普惠、城乡融合、跨越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及创意产业中心目标,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坚持重点项目带动战略,以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为着力点,突出特色文化街区的商旅文融合发展和文化创意园区的科工文契合发展。
    以“产业高端、文化彰显”的总体发展思路为指导,五华区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融合发展和文化创意园区的科工文契合发展,着力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和项目,着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五华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围绕打造“创意五华”目标,坚持“大文化、大产业”理念,五华区通过全面整合文化资源,加大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开发力度,加快推进重大文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以昆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金鼎1919文化创意体验区、同景108智库文化空间、秘境M60为代表的以科工文契合发展为主的文化创意园区,形成了“一核多分园”的空间发展布局。
    今天,从金鼎昆明广告产业园、LOFT·金鼎1919文化创意产业体验区、昆明泛亚科技新城创意产业及高新产业拓展区、莲花池智力总部聚集区等项目,五华区逐步构成了以科工文互动发展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使其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意文化高地。
    同时,五华区还重点打造钱王·特色文化休闲风情街、文明街·老字号商贸街、翠湖港湾、青云街·中国高端珠宝第一街、环翠湖美食酒吧休闲街等一批重点特色商业街区;重点突破以昆明老街、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项目为代表的市井商业民俗文化特色区和风情旅游区;重点推广以莲花池庭院戏剧和拾翠滇文化展示中心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的有机结合的特色休闲体验区;重点探索以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民族风情为建设重点的昆明西翥民族风情体验区。
    创新机制 塑造品牌
    提升五华文化对外影响力
    一直以来,“昆明海鸥文化节”已经成为了一张春城名片,是昆明面向全国释放春城魅力的窗口。五华区持续重点推进“昆明海鸥文化节”的品牌化发展,多方面、多角度凸显了其品牌文化价值。
    红嘴鸥是冬天昆明的白色小精灵,多年以来昆明人与海鸥结下深厚情谊。自2007年首届海鸥文化节成功举办以来,每届海鸥文化节不但能吸引大批游客,也影响了一大批人参与到爱鸥、护鸥的行动中来。免费投放鸥粮,为海鸥制作爱心蛋糕……海鸥文化节实现了许多游客和市民为红嘴鸥举办节日的梦想。
    通过原创设计“Hello Seagull”昆明海鸥文化节系列旅游纪念品、举办海鸥创意集市、推出国内首创的庭院情景戏剧《圆圆曲》等市场化运作方式,五华区深入挖掘红嘴鸥这一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将昆明文化、翠湖文化、海鸥文化进行深度传播,为昆明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宣传平台,让更多的企业直接参与到昆明文化、五华文化的推广中来,参与到社会公益中来,提高其知名度。
    为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五华区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召开银企座谈会等方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采取更加灵活、创新的方式为广大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资金来源,引导民间资本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力度。
    为搭建传播交流平台,五华区抓住深圳文博会、云南省文博会等重要展会,积极推荐、鼓励企业参展,促进企业项目招商和企业文化产品的推介。充分利用已建项目的空间优势举办有五华文化特色的文化活动,以此促进项目的曝光率和知晓率,提升项目的文化含量,打造新的文化品牌。持续重点推进“昆明海鸥文化节”的品牌化发展,多方面、多角度打造节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搭建政策服务平台,五华区把文化企业纳入全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五华区企业发展扶优扶强暂行办法》、《五华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五华区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精神,同时,按照关于文化产业的新行认定和分类标准,调整文化产业布局,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支持小微文化企业的系列政策文件,支持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加快发展。
    整合资源 丰富内涵
    推进五华文化产业向复合型转变
    在五华区,独有的“三山一湖”、莲花池、沙朗溶洞群、妙高寺、海源寺、筇竹寺等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昆华八景中的五华莺绕、螺峰叠翠、金碧交辉、翠湖春晓、云津夜市、坝桥烟柳等均在辖区。在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等方面,五华区还大有可为。
    为此,五华区重点以“大三山一水”的长虫山保护和“小三山一水”保护为核心,着重依托“一心四片”的历史文化布局,挖掘铁峰庵、妙高寺、大德寺双塔、文庙等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场所的历史文化渊源。同时,大力弘扬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合大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发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展示少数民族风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努力走出了一条“修复——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升了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品质和内涵。
    当前,五华区将以云南省“做强做大云南特色文化产业,推进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为契机,以“文化+”、“互联网+”资源整合提升为抓手,持续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金鼎山片区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以学府路“产学研”科技产业发展带为支撑,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众创空间等企业服务平台为载体,围绕“一山、一路、一园区”,建设云南金鼎文化产业开发开放试验园区。
    为切实增强文化创新活力,五华区将扩大文化领域开放,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吸引培育更多的文化载体,提升文化的创造力,丰富城市内涵。推进以金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为重点的文化产业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影响力大、辐射带动效应强的文创品牌,壮大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加大与国际国内知名互联网品牌的合作,培育创意设计、会议会展、中介服务、软件信息等新业态,打造南亚及东南亚创意港和“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
    “十三五”期间,五华区还将依托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聚集优势,实施“双创”、国家级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人才培引、中小微企业培育等战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持,依托科教资源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企政金相结合的综合创新体系,争当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先行者。
    下一步,五华区还将按照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和文化昆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实施“文化彰显”的发展战略,从提升五华区文化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都市经济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五华区文化产业的优势和特色,用“大文化”理念引领和总揽文化产业发展,依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特色布局的原则,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结合中央商务区“一心四片”的产业布局和中央智力区、五华科技产业园建设,以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和特色文化街区,使之成为文化要素、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意的聚集地为目标,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五华区的“品质产业”。
    五华区委负责人表示,五华区将致力于把试验区建成西南文化创意特色产业基地、中国—东南亚南亚传播交流重要窗口、西南民族民俗文化展示中心、云南省创意产业发展的高地和名片。打造成集国家广告产业园、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三位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先行先试示范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