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聚力前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4:11:49 云南日报 王永刚 段晓瑞 李 参加讨论
沿着普洱茶叶的脉络寻根,踏着古道马帮的足迹追忆,循着澜沧江水的涛声逐梦……普洱,这个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以“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为发展战略,以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总平台,正在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用“绿色”画笔,续写千年茶文化的新画卷,擦亮“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城市品牌。 8月,满目苍翠,生机盎然,借第二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之机,记者走进普洱,与260万各族干部群众感受生态文明的脉动,探寻跨越发展的“绿色密码”。 挂好作战图 厚植“绿”基因 绿色与生态,是普洱最好的资源和最大的优势。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6个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近70%,拥有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使普洱摘得了“世界生物种质基因的宝库”“云南动植物王国的王宫”的桂冠。 在全球环境污染、能源资源供应危机、生态破坏、气候变化威胁等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普洱积极顺应绿色发展潮流,立足普洱生态、资源、人文和区位优势,提出了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构想并聚力推进,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2012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政协调研报告上批示:“支持地方发挥当地优势,积极发展绿色经济。”2013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批准发展规划,普洱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2015年,省政府出台支持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27条政策,省发改委审批通过试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并建立了云南省推进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联席会议制度。 3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统筹规划,着力建设四大绿色产业基地,打造八大试验示范工程,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繁荣绿色文化、构建绿色家园,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稳步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具有时代特征、彰显普洱特色的绿色发展、跨越发展新路子,发展绿色经济的探索实践正在从试验走向示范。 念好生态经 掘金“绿”招牌 普洱立足资源优势,明确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护是第一政绩的理念,强调要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科学开发利用中促进更好地保护,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大健康产业品牌,突出一产抓特色、二产抓突破、三产抓升级,加快建设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智能产业“四大”新型产业,形成“4+4”产业集群,做大总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推动产业结构变“新”、模式变“绿”、质量变“优”。 建设生态文明。着力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对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绿色化改造,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模式,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工业节能降耗,推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工程,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十二五”以来,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1.7%;着力推行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引导,推行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活动,建成主城区自行车绿色出行系统,引进新能源电动公交车,创建省级绿色学校44所、绿色社区7家,全市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达78%,绿色产品政府采购比例达80%,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着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施15万人的生态移民工程,以及水生态文明、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湿地修复等生态建设工程,累计创建33个生态文明乡镇和908个市级生态村,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7%,“十二五”水环境达标率保持在100%,中心城区空气优良率达99.2%。 壮大绿色经济。实施生态有机茶园、咖啡园转换工程,实施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行动,创建全国咖啡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建成生态茶园157.4万亩,6.67万亩茶园通过绿色有机认证,建成生态咖啡园75.7万亩、生物药30.5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达30.4%,普洱成为普洱茶最大生产基地,全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主产区和贸易集散地;加快三大工业园区建设,绿色工业由“面的扩张”向“组团式集群”发展,康恩贝、汇源果汁、江西金塬等一批龙头企业入驻普洱,带动产业耦合发展,现代林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云景林纸公司纸浆生产达到全国先进生产水平,建成水电站126座,风电场2个,电力装机规模达918万千瓦,成为“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能源基地;绿色服务业动力增强,普洱国家公园、西盟勐梭龙潭成功创建4A级景区,“绿三角”旅游线路获中国自驾旅游线路评选金奖,积极发展“互联网+”新经济新业态,建成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和咖啡交易中心,成立云南绿色金融服务中心,成功发行总规模50亿元、首期10亿元的绿色经济发展基金,云南高山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构建绿色发展体制框架。完善工作机制,建立省级推进试验示范区联席会议制度,普洱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研究院;建立资源环境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环境行政决策机制、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运行机制和公众参与监督机制、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积极探索碳汇交易机制,成立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碳汇经济促进中心,在全省率先实施森林经营增汇减排试点项目;探索建立绿色经济考评体系,编制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和考评办法,将绿色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与生态效率指标纳入考评体系,启动茶、咖啡、生物药等主要产品绿色化评价标准和绿色交通、绿色餐饮、绿色村镇(社区)等评价标准制定工作。 打好文化牌 激活“绿”动力 普洱资源富集、区位独特、环境优越,是茶文化的发祥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万花筒”,是“世界茶源”“中国咖啡之都”,是全国首个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处在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多个重大战略交汇点上,机遇千载难逢、前所未有。如何抓住机遇,厚植发展优势,为绿色发展提供普洱方案?在市委书记卫星看来,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坚持文化引领,走品牌支撑绿色发展之路。 在第二届普洱绿色发展论坛上,深挖文化、塑造品牌成为专家学者的共识。普洱正在大力推进的文化“珍珠链”工程正是基于此:讲好普洱故事、传播普洱声音、展示普洱形象,让珍珠“露”出来;走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路,把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把珍珠“串”起来;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文化资源优势,形成独具普洱元素符号和标识的文化旅游产品,使珍珠“亮”起来。同时,积极开展“大事件”营销,先后成功举办国际茶业大会、两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论坛、绿色发展论坛、民族团结进步论坛等活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普洱被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人文纪录片《天赐普洱》登录央视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播出,推出大型原生态民族歌舞《佤部落》等一批文化精品力作进军国内外市场商演,引起强烈反响,普洱知名度不断扩大,软实力大幅提升。 绿色新政、绿色行动最终要落实到“米袋子”“菜篮子”,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百姓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为此,普洱将建设全国知名的大健康食品供应基地,让广大消费者成为普洱产品的“粉丝”。依靠科技创新,把发展绿色生态有机产品作为主攻方向,和西南大学、云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3个院士工作站(正在申报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以茶叶、咖啡、生物药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强化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建成了一批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的绿色产业基地,培育了一大批安全、健康、优质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大唐汉方为代表的生物药产业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强化工作培育茶产业品牌。第一,抓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普洱茶地方标准,坚持从基地种植、生产加工、市场销售全产业链的标准化,从源头保障茶产品的质量安全。第二,抓质量认证。加快推进茶、咖啡等有机基地建设,仅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就达110个,居全省第一。“祖祥”“原生”等一批普洱茶产品还通过了国际有机认证。大力开展普洱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茶园登记和颁证工作。第三,抓营销平台建设。建成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云南咖啡交易中心,搭建了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产销平台,推动茶产品、咖啡产品向资本化、金融化、货币化转变。打造了帝泊洱、普秀、迷帝等一批知名品牌,建成了柏联、茶祖等一批集基地、加工、体验、养生于一体的茶庄园,品牌培育取得初步成效。今后,还将通过抓标准、抓品牌、抓融资、抓“互联网+”、抓庄园,进一步加大茶产业标准化生产力度,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快推进普洱地理标识设计、认证工作,用足用好“普洱”这一金字招牌,依托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以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把小品牌集中起来打造“景迈山”大品牌,进而推动26座古茶山品牌打造并逐步辐射延伸,将云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和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茶叶、咖啡交易平台、投融资平台和定价中心。 精彩语录 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课题,普洱先行先试并已取得可喜成就,尤其是普洱各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其中蕴含的真情令人感动。普洱人有茶喝、有歌舞、有看不尽的青山绿水,幸福指数远远高于经济发达地区。这并不意味着普洱不发展经济,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绿色、兼顾生态环境,要保护、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敬畏自然的生态文化内核。我们要坚持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和修复中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要以己为主,广收博蓄,融汇古今,利益天下。 ——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化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 我们将坚持根植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塑造鲜明城市个性,高品质、高品位定位城市、建设城市、营销城市,充分彰显普洱的风物之美、精神之美、人文之美。打好“五网”建设5年大会战,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全力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旗手,不断增强全市人民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更有颜值、更有质感、更有温度、更加响亮。 ——普洱市委书记卫星 第三次来到普洱,感觉到青山依旧,蓝天依旧、茶香依旧、真情依旧,有种吾归故里的亲切,也为发展变化感到欣喜。普洱要立足于可控资源谋划绿色发展,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搞好全域经济,用人流带动物流、商流继而带动货币流。以茶叶资源为例,做好普洱茶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普洱茶价格指数发布体系,以达到对有形市场、经济市场的掌控,建立个性化与差异化产品,以大众化产品凸显普洱旅游魅力,吸引游客。 ——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吴文学 普洱茶、咖啡、林下经济、大健康四大产业在绿色发展中大有可为,要在抓质量、打品牌上下功夫,要把普洱茶打造成和星巴克一样的品牌连锁店,把文化卖到全球。从原料开始,扣紧绿色、有机、优质要求,发展深加工、拓展产品的文化内涵,把品牌打出去,建立市场知名度和信誉度,这个过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普洱坚持以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为基础,在吸取其他地区先污染后治理教训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有自己的后发优势,要抓住机遇、开放思想、改革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普洱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朱有勇 普洱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风水宝地,要发挥资源优势,以科技引领产业转型,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走特色鲜明、走可持续循环发展的道路,把优势亮出来、品牌树起来,效益才能提起来。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詹慧龙 普洱所拥有的优质生态资源是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的,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把普洱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打造成能卖给全世界的奢侈品。走农业和旅游业融合、智能化发展和“互联网+”的路子,做好农产品溯源、大数据分析、大健康产品开发等工作,把普洱打造成健康疗养的胜地。 ——东软集团 董事长刘积仁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昆明完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
- 下一篇:大学生助力乡村互联网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