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古占屯文化脱贫观察


    
    古占屯民俗文化表演
    “美景、森林、瑶寨,还有上刀山、下火海等令人惊叹的民俗绝技,此行太值了!”9月10日,在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古占屯,南宁游客欧阳霞看完当地的原生态民俗表演后大呼过瘾。
    最近两年,像欧阳霞这样慕名前来古占屯的游客超过30万人次。瑶族文化探秘成了游客选择到古占屯的主因,而220人的古占屯也因此每年旅游收入达600多万元。2014年,在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古占屯整体搬迁至新村,告别贫困,过上幸福新生活。今年,古占屯所在的平道村开始实施十年文化旅游规划,村民们又有了新的梦想。
    观念:咬定文化不放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瑶寨除了山水,还有文化。”当地村委会主任盘绍荣说,改革开放初期,村民们的收入主要靠山林。但随着金秀被划为自然保护区,林业发展受到限制,村民便把发展经济的思路转换到文化旅游上来。
    1985年,古占屯开始尝试开展民俗演出,一个个有表演特长的村民把当地的瑶族文化带到了全国各地。1998年,由县旅游局牵头,通过专业表演,把民俗展示和旅游结合起来,在古占屯驻场演出,一度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但由于当时交通不便、游客不多,再加上演员均为县里的文艺队员,演出成本高,一时难以为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地旅游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2001年,古占屯村民成立了表演队,搭建表演场,自编自导,开办驻场民俗演出。最初是20多个演员,现在已发展到40多人,几乎家家都有人参与。在县文化部门的指导下,表演队选择了表演上刀山、下火海、踏犁头、钓鱼舞等当地瑶族标志性文化节目,广受游客好评。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游逐步成为热点,古占屯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的游客。如今,古占屯民俗表演已成为金秀乃至广西旅游的一个亮点。
    “瑶族文化有特色,特色就是市场,我们要传承、发展,要咬定文化不放松。”古占屯瑶族民俗旅游协会会长李东风说,下一步,村里还将在瑶族医药、服饰、美食等方面发力,开发创意产品。
    思路:让旅游插上文化翅膀
    “村民白天扛锄头下地劳作,晚上穿戏服上台为游客演出,既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又增加了收入。”古占屯村民小组长潘继光把这种生活方式称为“两栖”。在屯里,这种“两栖”村民占到1/4。
    汇聚了瑶族大部分支系的金秀被誉为“天下瑶都”,而古占屯则是山子瑶支系的代表之一。这个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瑶寨距今已有250多年历史,瑶族群众占比超过八成。环绕古占屯周边的是圣堂山、莲花山、板显峡谷、银杉公园等一系列国家级森林公园,星罗棋布。“在金秀这个森林王国里,文化才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盘绍荣说,这几年,古占屯的脱贫致富主要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2011年以来,古占屯群众大力开展旧村改造工程,建成古占新村,并依托整村搬迁和风貌改造,大力兴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好了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民俗表演场、瑶寨观景步道等文化设施;组建文化旅游协会和演出队伍,经常开展各种特色民俗活动。打造旅游品牌,既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也吸引了各方游客慕名前来观光。目前,古占屯民俗表演队和后勤人员超过60人;“农家乐”发展到11家,其中星级农家乐6家;玩、吃、住、购旅游产业链基本完善。2015年,全屯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46万人次,文化旅游收入超过600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5120元,古占屯由昔日的贫困村变成了今日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梦想:富而思进建设新农村
    “演出每月收入几千元,农家乐每天收入一两百元,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李东风说,2009年开建、2012年至2014年整村搬迁,新村建设是古占屯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金秀县城到圣堂山风景区的公路上,古占新村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其间。从公路往村里走,三排整齐的瑶族小楼依山而建,设计新颖。在村口,“自驾车驿站”“建芳农家乐”等农家乐牌匾随处可见。而在公路的对面,是古占屯老村寨,如今,山子瑶博物馆、瑶族养生文化集市等文化旅游项目已经在这里启动。
    古占村过去与大多数瑶族一样,迁徙漂泊,游耕不止,属于贫穷的“过山瑶”。盘绍荣说,现在通过“对口部门扶持一点,地方政府补助一点,村民自筹一点”建成古占新村,旅游接待功能不断完善,乡村面貌大为改观。
    “屯里的‘儿童乐园’每天定时开放,为小朋友提供服务。”行医20多年的金惠是大瑶山区的乡村医生,她说:“瑶寨人民越来越自信了,心态很好,很幸福、很阳光。”
    “通过文化引领,村民形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振精气神,激发正能量,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来宾市副市长韦凤云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