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现状考量与发展策略以甘青宁地区为例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1:11:41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李秉文 参加讨论
摘要:文化软实力是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族地区作为经济上的“迟发展”地区和文化上的资源富集地区,应当使文化成为资源,文化软实力成为能够推动地方发展的有效动力。本文构建了文化软实力的冰山模型。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既要考虑显性文化软实力,更要关注隐性文化软实力。显性文化软实力包括经济力、人才力、支持力,隐性文化软实力包括形象力、凝聚力和辐射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冰山模型;隐性文化软实力 作者简介:李秉文(1974-),男,博士,甘肃行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民族社会学。 基金项目:本文是甘肃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精准扶贫联动机制研究”(项目号:YB160)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问题提出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发展观的不断确立和人们文化消费意识的日益强化,文化经济时代悄然来临,包括文化产业、人文精神以及区域形象等要素在内的“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发展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凸显,并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 我国民族地区大部分地处自然生态脆弱区或敏感区,生计方式传统,经济基础差,在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上属于“后发展”地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发展极具关键性。与此同时,由于特殊的生计方式和人文发展环境,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地区也积淀了丰富而各具魅力的文化资源,形成了相对独特的人文品质,这些都是民族地区适应文化经济发展时代要求的宝贵财富。文化是人类用以解决人类意识到的生存问题的手段。[1]因此,民族地区应当借助文化经济的东风,开发利用好这些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和提升区域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使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有效动力。基于此,对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进行科学考量,有针对性地提出文化软实力发展策略就尤为必要。 关于文化软实力的考量,张国祚认为文化软实力研究与评价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2]罗能生,郭更臣和谢里从文化生产力、文化传播力、文化影响力、文化保障力、文化创新力和文化核心力六个方面构建了区域文化软实力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文化软实力进行了系统评价。[3]熊正德、郭荣凤(2011)认为文化软实力由文化价值吸引力、文化体制引导力、文化知识生产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四部分构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实证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总体发展趋势。[4]胡键(2014)将文化软实力确定为文化基础力、文化发展保障力、文化研创力、文化生产和消费力、文化产品竞争力、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价值观、文化包容性、文化品位十方面,并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评价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比较分析。[5]张琰飞认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从文化创新、文化产业、文化人才和思想观念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6]陶莉对甘肃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经济落后、贫富差距大、民族宗教问题、民族文化人才匮乏、价值观念落后等复杂状况是主要因素。[7]马翀炜认为在中国语境中,边疆与民族是可以互为隐喻的,提出从边疆、民族理解文化软实力。[8]梁文达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着内在逻缉联系,通过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原真性、遗产传承规律、美价值等内容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9]总体来看,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对文化软实力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对后期研究和政府决策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但不足之处有二:一是已有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反映的是文化的“显性”特征,未能反映心理感受、价值判断等文化的“隐性”特征;二是针对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直接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测量研究鲜有成果。因此,本文试图以甘青宁地区为例①,通过构建模型,对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现状进行全面考量并寻求发展策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