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民族地区发展 >

如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扶贫攻坚“七个强化”的总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促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民族地区贫困治理的大扶贫格局。
    一、社会组织在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与其他贫困地区相比,脱贫攻坚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改变过去扶贫工作对地方政府的单一依赖,客观上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社会组织作为贫困治理的专业力量,在缓解民族地区财政乏力、整合社会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链、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组织能够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扶贫,有助于缓解民族地区基层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政府部门是民族地区最主要的扶贫主体,但由于我国基层财政总体薄弱,多数处于“吃饭财政”,尤其是一些偏远民族地区的乡镇“人悬浮”“财贫弱”“物不足”,要打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单纯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难以完全满足扶贫开发的需要。扶贫必须以产业作为支撑,民族地区的劳动力、少数民族特色产品及文化旅游资源,给社会资本的投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项目合作等形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不仅可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还可以有效解决精准扶贫过程中面临的资源供求失衡的矛盾。
    社会组织能够整合分散的社会资源,有助于提高民族地区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在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边境地区、西部地区及省际交界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贫困户分散、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难度大。社会组织扶贫具有社会化整合的特点,可以极大调动少数民族贫困户自身的积极因素,提高扶贫的组织化程度,激活民族地区本土性、内源性的“造血”功能。以合作社为例,发挥民族地区各类互助性经济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精准扶贫户、合作社与贫困户、农村土地流转与贫困户等利益联结,使分散的少数民族群众加入合作社并从中享有股权和参与分红,成为其增收脱贫的重要来源。
    社会组织能够发挥专业性、精细化的扶贫优势,有助于打造民族地区特色产业链。在当前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抽调了大量的党政人员,其中一些人员缺乏扶贫工作的经验和能力,难以有效开展扶贫攻坚。社会组织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在专业化人才方面具有优势,他们能够深入民族地区基层,扎根一线,长期从事产业指导和生产性扶贫。鼓励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第三方力量的优势,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盲区,整合技术、人才、资金、创意等资源,联合当地民族企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协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产业链,以品牌带动民族地区产业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少数民族就业创业,实现产业扶贫和精准脱贫。
    社会组织能够承接政府扶贫项目,有助于改善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近年来,尽管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与东中部发达地区相比,仍很落后,不同程度影响扶贫攻坚战略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政府通过与社会组织合作,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有利于加快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盘活社会资本存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促进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扶贫服务,符合“以发展个人潜能为目标”的参与式扶贫理念,能够将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社会合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