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面壁影石的形成 少林寺内文殊殿中,北面神台上立着一块奇异的石头,相距十数步就可看到它那细腻的纹络中显现出一位高颧、络腮、突眼、浓眉、赤足趺坐的人影,并且身着袈裟的衣褶也明析可辨。它就是为历代帝王将相、名流学者以及僧俗人等,为之赞叹的“达摩面壁石”。宋朝的太师鲁国公蔡京为它书写了“面壁之塔”四个大字,书法大师蔡襄为它书写了“达摩面壁之庵”六个大字。不少文人学士为它题诗作赋。清道光年间萧元吉有一首《面壁石赞》,共有六十九个字: “少林一块石,都道是个人,分明是个人,分明是个石。石何石?面壁石。人何人?面壁佛。王孙面壁九年,经九年面壁,祖佛成。祖佛成,空全身, 全身精入石,灵石肖全形,少林万古统宗门。” 既然它是达摩面壁石,达摩的人影是怎么进入石中了呢? 有人说是达摩坐化,血肉进入石中,真的吗?当年,达摩初到少林寺时,来到五乳峰顶蚩尤洞中壁观坐禅。他教人坐禅参悟之法为:外息诸缘、内心无,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因他是南天竺波罗门族,于是,人们就叫他为“壁观婆罗门”。达摩为了清净吾心,进行静虑,又差不多是整个白天都是他壁观的时间。由于蚩尤的洞口狭小,又受洞外山壁遮阻,洞内光线只能从洞口一处来,加上达摩禅坐的位置,又总是在那块光洁的石头前,受洞壁的约束,不能左右移动。就这样一连九周年,石头上竟然显现出丁淡墨画似的阴影来。这个阴影,就是这块石头中的达摩阴影,后来的人对它崇拜得五体投地。少林弟子也把它视为达摩成佛的象征,称之为“灵石”,一直视为少林寺的传世奇宝。只可惜在清代中叶,少林僧徒害怕这块面壁影石丢失,就把它凿下来移入寺中藏经阁内。不幸,又于“二八火厄”时,同藏经阁同时遇难。今天,文殊殿中的面壁石是一块复制品。 达摩在蚩尤洞中面壁九年之后,弟子们把他请进寺来,又在寺内建起一座达摩亭,供他面壁潜修。把蚩尤洞改称“达摩洞”。在洞下修起一座初祖庵,也叫面壁庵,纪念他面壁九年影入石中而功成。 达摩回到少林寺后,成为少林禅学正宗之祖,从学的人与日俱增。《续高僧传》中的《习禅篇》末,对达摩当时的禅法评价说;“大乘壁观,功业最高,在世学流,归仰如市。” 可见当时信奉大乘禅宗人数之多。后来,达摩认为在众多弟子中,深得禅学精要的有慧可、道育、尼总持、僧副和昙林等人。达摩在他圆寂升天之前,还对这几个得意弟子所得禅法,作过这样的评价:慧可得髓,道育得骨,尼总持得肉,僧副得皮。对于昙林,达摩虽无评价,但他却在周武帝灭法期间,与慧可一同护持经典,曾被砍掉手臂。后来,人们便尊称他为“禅门无臂林(指昙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