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耆婆是佛教医学(佛典上记载的医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出生于佛陀时代,系频婆娑罗王与柰女之子。因昔日所发之愿,出生时,手里拿着药囊、针筒,家人断言日后定为医王,长大后果为医生。 耆婆自小好学、才艺过人、智达五经,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学医时无师自通,才华洋溢,他的老师们都因为他神圣而崇仰他。他精湛的医术,在当时大放异彩。后来获得药王树,能透视人的身体,成为他行医之利器。 曾以灌鼻法、开刀法等为人治病,使得重病的人得以痊愈,甚至已经被宣告死亡的病人,经他医治也能获得重生。他治病手法神乎其技,令人称异。由于他能诊断出各种疑难杂症的病因,也能治别人所不能治的病,时人叹称神妙,称为神医。 耆婆终其一生几乎都在频婆娑罗王及阿阇世王身边活动,不但是御医,也是辅政要臣;学佛之后,更是尽心尽力地照顾佛及比丘们的身体健康。 由于医术精湛,再加上对于佛法的正信,使得耆婆不仅能医治众生身体上的病苦,更能进一步治疗众生内心的疾病,成为一位真正能治人内外病的医圣。不过,从史料中得知耆婆的疗病对象中,并未普及广大群众,为贫穷者治病的事例更是一无所见。笔者推测,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下,并不是一般人都有能力就医,且耆婆因出生环境及学医背景特殊,行医的对象也自然有限。 耆婆在印度的地位,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名医扁鹊。扁鹊是战国时代的人,被当代人封之为神医,也是第一个被列入史书的名医。扁鹊为人治病的故事相当不可思议,有人视之为传说,但并不影响后人对扁鹊的崇敬;同样地,耆婆的事迹或许也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却也无碍于后人对耆婆的敬仰与肯定。 现今研究佛教医学的学者,对耆婆医术高明的记载也是采肯定的态度,如《释迦的医学》中作者即说:「提到医学,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印度的耆婆。在二千多年前,耆婆的开刀法是世界医学上的一项创举;他的麻醉法,为全世界人类带来治疗医学的大道,是使人类逃避痛苦的最高手段,他可以说是医学上永远受到怀念的人。」可见耆婆的医术不只在当时受到肯定,到现在只要提及佛教医学,除佛陀外,耆婆是第一代表人物。
经典依据
耆婆的身世及学医过程,佛典中记载最详细的有《佛说柰女耆婆经》、《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四分律》等,但这三部经说法略有不同。 笔者以《佛说柰女耆婆经》为主要依据,原因是《佛说柰女耆婆经》乃以叙述耆婆的事迹为主题,说法较为完整,至于《佛说柰女祇域因缘经》之内容与《佛说柰女耆婆经》大同小异,唯有在出生后的遭遇有些许不同,笔者因《佛说柰女耆婆经》的说法较合理,故用之。至于《四分律》之说法,则以附录方式呈现,供读者参考。其余的故事,则是从大正藏各经典中挑选出来,节录而成的。 参考数据挑选的过程,笔者采用地毯式的搜寻方式,即从全套大正藏索引中找出提到耆婆的经典,再从经典中筛选出笔者需要的数据。佛典中提到耆婆的资料颇多(有八十几种佛典提及耆婆),但限于时间及字数,这本书只筛选出藏经中叙述较完整的小故事。至于其它未采用的片段数据,则列入参考数据中,不再详述。 至于本书人物之用名,因各佛典翻释不同,如耆婆即有耆域、祇域等之译名,而频婆娑罗王也有瓶莎王、萍沙王等不同之译名,为顾及前后文的一致性,本文一律用耆婆、频婆娑罗王之译名。 另外,本书的篇章编制方式,原则上除了归类之外,也尽量按着时间先后顺序来写,分别从耆婆的出生、学医、行医、学佛、度众等层面来写。但碍于本书是搜集各种不同的佛典而写的,所以在时间顺序上难免有些冲突,不周之处望读者见谅。
对佛教的贡献
论起耆婆对佛教的贡献,虽无明显之丰功伟业,但从耆婆的故事中可看出,耆婆是尽了毕生之力,在他所能做的范围内,默默地为佛教奉献。笔者略将耆婆为佛教所做的贡献,分做三点来说明。 第一、 耆婆学佛后担任佛陀与比丘的专任医生,对佛陀及比丘们的色身照顾得尽心尽力,凡佛陀及比丘们生病了,均由耆婆来为他们治病。这说来也许是一件生活上的小事,却解决了佛陀及比丘们色身上的各种病痛,免去了修行生活中的许多困扰。此外,耆婆也替比丘们争取了许多福利。例如:请求佛陀允许比丘们可以接受檀越所供养的衣服;能入浴室洗浴让身体更健康等。因此,让佛陀及比丘们的生活更安定,是耆婆对佛教的第一项贡献。 其次,大迦叶在七叶窟结集经典时,阿世王是大护法,他供养了结集时所需要的一切资具。而把这位原本性情恶劣、曾犯下五逆大罪的恶王,转变成佛教的大护法,除佛陀的教化之外,耆婆功不可没。因有耆婆苦口婆心的劝说、引荐,王才知道要去见佛陀,进而皈依在佛陀座下,日后对佛教有大贡献。所以度阿阇世王学佛,也是耆婆对佛教的一大贡献。 第三,他请求佛陀制戒,勿度五种病人出家,对维护僧团清净有极大的贡献。耆婆净信三宝、爱护三宝的心意,由这三大贡献可体会到。耆婆的故事,也许可以提供现代的居士们如何配合僧人一起推动佛教事业。
为人处事的原则
至于耆婆的为人处事,虽然不是绝对的完美,但很多优点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笔者也从本书的故事中归纳成四点来说,提供读者参考: 第一, 从〈身世之谜〉中,我们可以看出耆婆禀性聪异却向来自负,习惯看不起别人。他长大学佛后,此习气尚未改变,所以在〈盘特比丘的启示〉中,即因此习气而受到难堪,佛陀也说:「耆婆这种习气是前世就已养成,并非今世才有的。」因此利用特别的因缘教化耆婆,耆婆果然痛下决心,改掉此习气,从此不敢看不起任何人。耆婆之勇于改过可见。 其次,在〈悲智双运.治暴王病〉中,可知耆婆是聪明机智而不失厚道。他在乌勇士的食物中下了毒药,令自己得以脱身,但并不想伤害他,所以在下毒后,仍请人照顾乌勇士,令他保全性命。他懂得运用权巧方便,保护自己,却又不愿伤及无辜,的确令人赞赏。 第三,从〈大显身手.济世救人〉中,可推知耆婆是有恩必报。他为人治好病,得到了酬劳,却又将这些钱献给有养育之恩的母亲(父亲)、甚至是送给他的老师。 第四,从〈请求世尊勿度五种病人出家〉中,可看出耆婆为人正直、敢仗义执言。他请求佛陀不要度五种重病之人出家。耆婆会做这样的请求,应有二种意义: 一是原本他是因恭敬、信仰之心,所以愿意为病比丘治病,但为不是真心出家之人治病,则违反了他的用心;二是他想维护出家人的清净,如果不是真心想出家就不该让他们进入佛门,这是他请求世尊不要度五种重病人出家的理由。而佛陀也觉得耆婆的考虑点正确,因此答应了耆婆的请求,不准比丘们度五种病人出家。由此可知耆婆当时颇受佛陀重视,而佛陀也希望藉助护法居士的力量来整顿佛教,让佛教能经由僧俗共同的推动,使僧团制度能越趋完善。
佛弟子的模范
写完耆婆的故事后,笔者发现耆婆不啻是佛弟子的模范。在表现上,耆婆对佛教是完全的护持;在内心里,耆婆则对佛陀有无比的信心。《大智度论》中说:「佛法大海,信为能入。」耆婆对佛陀坚定的信心,非一般人可比拟。 如在〈入火抱儿〉一文中,耆婆说:「假使世尊要我入地狱,地狱之火也不能伤我。」。 在〈宣扬法音.拯救恶王〉一文中,耆婆句句引用佛陀所说的话,并对这些话深信不疑。 此外,他更运用了这份信心,渡化了两位原本性情恶劣、无恶不作的暴王,使他们也能改过向善并成为佛教的大护法。所以耆婆学佛后,他的医术有了更上一层的升华,不仅能治疗人的身病,也可以治疗人的心病,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医王。
附录一:《四分律》中耆婆的身世
在毗舍离城,有一位女子叫庵婆罗婆利,她是当时有名的美女,如果有人白天想跟她共游或晚上跟她共宿,都必须以五十两黄金作为代价。渐渐的,庵婆罗婆利的艳名传开来了。这时毗舍离城常涌进大量的人潮,只为了一睹美人的丰采。毗舍离城的人民也都因为城中出了这位美女而深感骄傲。 这件事不久便传入王舍城中,有一位大臣听了这件事之后,便去禀告频婆娑罗王。国王说:「我们也可以从城中找出一位美女,让大家来欣赏。」终于频婆娑罗王与大臣们找到了一位叫婆罗跋提的美女,她的姿色举世无双,胜过庵婆罗婆利好几倍。大臣们将她安置在城中并说明:如果有人白天想跟她共游,或晚上跟她共宿,都必须给她一百两黄金作为代价。婆罗跋提的美艳之名也渐渐远播了,来王舍城一睹美人丰采的人潮也络绎不绝。 这天频婆娑罗王的儿子无畏太子听说了这件事,便到城中去找婆罗跋提,付了一百两黄金,与婆罗拔提共度了一夜。这夜之后,婆罗拔提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交代她的守卫说:「今天起我不再见客人了,如果有人找我,就说我生病了。」。 十个月过后,婆罗拔提产下一位白白胖胖的男婴。清晨,她交代佣人将孩子用白布裹着置在巷口,让有缘人领养。这时,无畏太子正要去见国王,从巷中经过,看见一团白色物体,便叫侍者下去看看。侍者看过后,来禀告说是一位男婴。王子说:「还活着吗?」侍者说:「还活着呢!」王子说:「去将他抱来吧!」王子带着小男婴回到王宫,请了奶妈照顾他,并为他取名耆婆。 ——此节出自《四分律》。(《大正藏》卷二十二,页850下LL5-页851上L22)。
附录二:《四分律》中耆婆的学医过程
耆婆渐渐长大,无畏王子疼爱他如亲生儿。一天,王子将耆婆找来,对他说:「耆婆啊!你想长久住在王宫过着安逸的生活吗?你应该去学一技之长,对自己的将来才是好的。」耆婆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对王子说:「是啊!我应该去学一技之长。」于是耆婆开始认真去思考这件事,他想:有什么技能可以令他现生就得到大财富,又不用整天忙忙碌碌辛勤工作的?他想到当医生可以济世救人,又可得大财富,于是决定去学医。 他听说在叉尸罗国,有一位叫做阿提梨宾迦罗的名医,他的医术精湛,也许可以传授医术给他。于是耆婆便收拾行囊,去叉尸罗国找阿提梨宾迦罗,他跟阿提梨宾迦罗说:「我想要拜您为师,跟您学习医术,不知您是否可以收我为弟子?」阿提梨宾迦罗看耆婆如此诚意,就答应收耆婆为弟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耆婆跟着阿提梨宾迦罗学习医术已经七年了,他想:「我学医至今已有七年,不知自己的功夫如何?」于是他便去找阿提梨宾迦罗,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阿提梨宾迦罗听了,便拿一个篮子,以及一些挖草的器具给他,说道:「你可以在叉尸罗国找一个面积大概一由旬的地方,在那地方找一种不可以当药的草给我。」。 耆婆遵从老师的命令,出发去找草,但是寻遍了所有的范围,竟然找不到一种不能当药的草,所看到的每一种草,他都能正确的说出草的名字,并且清楚知道这些草可以医治那些病,于是耆婆空手而返了。 回家后,他跟老师说明自己找药草的情况。老师听了点点头说:「你的功夫已经成就了,可以离开我了。目前我是全印度医术最好的医生,如今你已经可以继承我的医术,我死后,你将成为全印度医术最好的医生。」耆婆听了觉得很高兴,便拜谢老师下山而去。 ——此章节出自《四分律》。(《大正藏》卷二十二,页851上L17-中L17)。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