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我的父亲毛无畏曾是八路军太岳军区供需处的主要负责人,随部队长期活动在晋东南沁源大山一带。那时,年轻的父亲因家族信仰熏染,笃信因果,与人为善,崇尚“好人有好报”的传统思维,作战骁勇,屡立奇功。解放后,父亲转业到地方政法部门工作,每当节假日我们全家聚集一堂时,父亲最津津乐道的就是1944年冬季的那次遭遇鬼子、山寺脱险的神奇经历。 一天,部队首长安排任务,要求供需处尽快到霍州地下组织取回一批盘尼西林消炎药,以解救重伤员的燃眉之急。父亲接受任务后,带领七名精干的战士身着便衣,由沿线的地下组织一路接应,专走偏僻无人的羊肠小道,穿山越水,昼行夜伏地二天急行军,突破敌人封锁线,顺利抵达霍州指定地点,在与我方人员接头并顺利取到六盒药品后,父亲一行顾不得休整歇息,就马不停蹄地又踏上归程。 寒冬的小路本来就冰滑崎岖,偏偏满天大雪又纷纷扬扬地飘了下来。八人穿过临汾敌占区时,斑驳的脚印终于被巡逻的鬼子哨兵发现,沿线的四十多名鬼子像尾巴一样一路追踪赶了上来。虽经穿岭越河地不断迂回,仍甩不掉这拨紧扑后尘的日本鬼子。战士们连日来的疲惫和焦虑使行进的步伐迟缓起来,鬼子的枪声和叫喊声却越来越近。时值黄昏,刚拐进一个山谷,迎面高高的山头依稀呈现一个小寺,父亲情急之下,一挥手,示意大家咬紧牙关,一鼓作气攀上了山崖,进寺关门,以便与敌斡旋。尾随而来的鬼子,生怕有诈,没有立即跟进,遂在寺门斜对面的山头上潜伏下来,意欲伺机而动。 这是一座荒废的小寺,没有人烟。父亲立派两名战士在寺院四处熟悉地形和观察执勤,与另五名战士迅速躲闪进一间大殿。一进大殿,肃然挺立的几尊佛像令父亲一行人伫立了脚步,大家一字排开,朝佛像恭敬地鞠了三个躬。随之才仰面四望,蜘蛛结网的天花上残瓦侧露,尘土厚布的地面上铺满了不少草垫,显然,这里曾有避难的路人在此居住过……一阵枪声响起,子弹打在殿门上发出“噗噗”的声息,显然鬼子们已沉不住气,来放枪探听虚实了。大家旋即围到大殿前栅窗,警觉注视着对面小山的鬼子动静,七嘴八舌地小声议论起来。这时,一名观察地形的战士从后窗跳进报告:紧挨后窗的寺墙背后就是一面陡峭的长满枣刺的山坡,山下有一条山路,暂没鬼子埋伏。父亲背着手踱着方步,脑海里急急思谋着对策:如从寺门正面突围,将直对鬼子的那半个弧型包围圈,硬拚强冲,势必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军区送药的任务也无法完成。而如果殿后突围,虽然距离鬼子稍远,但仍处于山头视野的封锁范围内,鬼子的火力一旦集中,其劣势后果也不堪设想。怎样把鬼子的视点和火力麻痹一下,分散开来呢?眉头紧皱的父亲突然眼前一亮,停下脚步,计上心来:何不将外衣脱下、包裹上草垫、制成人型的“掩体”,然后佯装正面突击,相继扔出大殿,在吸引敌人视点和火力的同时,声东击西,大家再趁机从大殿后窗依次跳出,顺山坡溜下脱险呢? 这时,战士中年龄最小的梁小龙呜呜地哭泣声,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就见他双腿“咚”地跪在观音菩萨像前,开始不停地磕头哭诉,祈求菩萨保佑平安,这位小战士家里三代信佛,看来善根非浅啊。父亲理解的目光没有半句责备,只是双手拉起梁小龙身子,不由分说地示意大家情况紧急,速做准备,大家这才稳下神来,纷纷脱下自己的外衣包裹草垫制作起“掩体”来。 性格急爆的王二蛋早早地裹好了衣服,没等父亲部署完毕,就鲁莽地双手拉开殿门欲往外冲出,谁知刚迈出一腿,还没来得及抛出“掩体”,对面密集的枪声就“叭叭”响了起来,王二旦连吭都没吭一声就倒在了雪地里。父亲迅速关闭了殿门,稳定情绪,让大伙把衣服“掩体”放在地下,集中到殿后窗前待令,然后自己留在殿门背后,猛地一手拉门,一手扔出一个“掩体”,在枪声旋即响起的片刻,立即闭门,挥手让一个战士从后窗跳出……如此这般重复再做,直到扔出最后一个衣裹,父亲才迅捷地从后窗跳出,隐入半人高的荒草荆棘中溜下了山坡…… 这场奇遇,除牺牲一个战友外,一行七人历经七天,总算按时返回了部队。上级对大家出色的表现进行了表彰嘉奖。这之后,父亲又历经许多次战斗,每每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他每每谈起一段段经历,总不忘告诫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人要时刻懂得虔诚和敬畏,做人做事都要对得起良心,才能逢凶化吉、一世太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