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史百科 > 古诗词 >

12首唐诗中的端午节:唐代诗人笔下的端午节俗

唐人关于粽子的描写不少,元稹写道:“杂莼多剖鳝,和黍半蒸菰。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说的主要是巴蜀地区的粽子。沈亚之的“蒲叶吴刀绿,筠筒竹粽香”,姚和的“渚闹鱼歌响,风和角粽香”也都描写了粽子的美味。除了寻常可见的白玉粽,唐朝著名的粽子还有“百索粽”和“九子粽”,“百索粽”来自于缚粽子的丝线,“九子粽”源于一种蒲草———九子蒲,粽子与种子谐音,寓意得子。“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说的是端午节江南竞渡。储光羲的“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也是竞渡名篇。在唐朝,皇帝还有端午招请群臣宴饮、颁发节日礼物、推恩及众的惯例。以下是水煮君精选的12首与端午节有关的唐诗。

01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李隆基

序:律中蕤宾,献酬之象著。火在盛德,文明之义燀。故以式宴陈诗,上和下畅者也。朕宵衣旰食,辑声教于万方,卜战行师,总兵钤于四海,勤贪日给,忧忘心劳。闻蝉声而悟物变,见槿花而惊候改。所赖济济朝廷,视成鹓鹭。桓桓边塞,责办熊罴。喜麦秋之有登,玩梅夏之无事。时雨近霁,西郊靃靡而一色。炎云作,南山嵯峨而异势。正当召儒雅,宴高明。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厨人尝散热之馔,酒正行逃暑之饮。庖捐恶鸟,俎献肥龟。新筒裹练,香芦角黍,恭俭之仪有序,慈惠之意溥洽。讽味黄老,致息心于真妙。抑扬游夏,涤烦想于诗书,超然玄览,自足乐,何止柏枕桃门,验方术于经记。綵花命缕。观问遗于风俗,感婆娑于孝女,悯枯槁之忠臣而已哉。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凡百在会,咸可赋诗。五言纪其日端,七韵成其火数,岂独汉武之殿,盛朝士之连章。魏文之台,壮辞人之并作云尔。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杨巨源

綵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杨巨源

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