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文史百科 > 古诗词 >

晁补之《水龙吟·次歆林圣予惜春》赏析(2)

李莲英是西太后最得宠的太监,批评西太后的人,往往拿李莲英说事,说她宠信太监、祸乱朝廷。甲午战败之后,御史上书也咬住这一点不放,把李莲英骂得狗血淋头,连两江总督见太后,都直言不讳地指出这一点。西太后却感到很冤,连声地说,她没有宠信过宦官,李莲英从来就没有对政事插过一句嘴,凭什么说人家干政?
    的确,李莲英没有对任何一件政务发表过意见。他为人相当低调,能让人则让人,能帮人则帮人,宫女和太监都挺喜欢他。有宫女评价说,他很像一种梨子,长得不好看。但吃起来很甜。甲午战争前,西太后派他陪醇亲王到天津检阅海军,外臣听说他来了,都想借机拍拍马屁,可他一个外臣不见,自己还亲自给王爷洗脚。戊戌政变之后,西太后跟光绪闹翻,李莲英也不像外人传的那样,作威作福,给皇帝气受,而是尽量做些补救工作,让皇帝的面子能过得去。
    所以,西太后的确觉得冤。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时朝野上下,几乎像点儿样的大臣都会竞相拍李莲英的马屁,连王公贵族都跟他称兄道弟,李莲英也聚敛了大笔财富,富埒王侯。一个既不弄权又为人低调的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际遇呢?
    
    其实,只要李莲英在西太后身边,还能得到太后的宠信,对于下面的人而言,他就非常有价值。因为西太后一言九鼎,她的喜怒哀乐都可能福人祸人。古语道,伴君如伴虎,而如果能结交一个太后身边的人,最低限度,也可以打探一下太后对某些事情的真实看法,以后朝堂对答,至少称旨的概率要高些。称旨的时候多了,好处自然多多。朝堂之上,无论皇帝还是太后,很少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回到宫里,休息之时,未免放松,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某人、某事的真实看法。竞相结交李莲英的人,要的,就是这种“情报”。
    当然,李莲英的作用和他在权力圈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说他不干政、不就政事发言,那只是西太后的一种印象。正式的发言也许没有,但非正式的影响却很难说没有。
    张荫桓是李鸿章手下很得力的洋务干将,长期主持总理衙门。可是,在戊戌政变之后,他却是西太后指名要杀的人,跟老佛爷最恨的谭嗣同等人是一个待遇。只是因为英国公使的干预,他才保了一条命,被发配新疆。说实在的,在百日维新期间,说张荫桓倾向变法不假,但当时倾向变法的人多了,何况他也没有干过什么出格的事、说过出格的话,或者跟康、梁有过特别的关系。西太后却似乎恨他入骨,非杀之而后快。戊戌时没有杀了,到了庚子年闹义和团,西太后跟所有的外国人都闹翻了,第一件事就是传谕新疆,把张荫桓给杀了。最终,倒霉的张荫桓还是没能逃脱老佛爷的毒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