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朝 >

立宪运动:清末立宪派代表人物及立宪运动的主要经过


    
    “新政”和“预备立宪”
    代表人物:慈禧、载泽(这个不会考)
    主要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派大臣出国考察宪政,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运动结果:失败(骗局)
    运动影响:骗局暴露,立宪派内部分化,皇族内阁集权,造成集团内部的分裂,引起汉僚的离心,清政府处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立宪派要求:他们要求开议会,颁布宪法,组建内阁,实行君主立宪的民主制度。但是表面区别在于他们对限制君权的程度更高,根本区别在于这些人开始具有更强的资产阶级色彩。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企业。然而清政府主宰了宪法内容,内阁13人皇族成员占7人过半,这次立宪最后不了了之。结局是社会上实力较强的资产阶级意识到清政府不愿立宪,不再抱有温和革新的幻想。立宪派在政治上无甚建树,但在社会上掀起了办企业的热潮,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其主要成就。
    清末立宪派
    清末立宪派是指20世纪初中国政坛上出现的一个政治群体.立宪派的头面人物,在国内主要是以张謇为代表的一批与官场有联系的从事实业的大资本家、著名绅士.在海外的代表人物则是已沦为保皇派的康有为和梁启超.
    立宪运动的主要经过
    7月16日,清政府发布上谕,“派载泽等分东西洋考察政治”。直陈朝廷的难局:“方今时局艰难,百端待理,
    朝廷屡下明诏,力图变法,锐意振兴……兹特简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等随带人员,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
    由于受革命党人吴樾的炸弹影响,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名单稍有调整,并分两路:载泽、尚其亨、李圣铎前往日本、英国、法国、比利时;戴鸿慈、端方前往美国、德国、奥匈、俄国、意大利。而其随员中,大都是后来历史上青史留名的大腕儿,诸如施肇基、夏曾佑、熊希龄、伍光建等等。考察政治大臣出访约半年,考察了14个国家。其间参观议院、行政机关、学校、监狱、工厂、农场、银行、商会、邮局乃至博物馆、戏院、浴池、教会、动植物园等,拜会政治家、学者听讲宪政原理,调查各项政治制度,搜集各类图书和参考资料等。8月26日,出洋考察大臣代表载泽上奏《奏请以五年为期改行立宪政体折》。
    该折阐述了最重要的立宪之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同一天,端方亦上奏“请定国是以安大计折”,以俄国为例,鼓励清朝当局不光要积极立宪,而且还得积极脱离专制政体,“取任人而不任法者,一变为任法而不任人”。慈禧太后于光绪三十三年(即1906年9月1日)下《宣示预备立宪谕》宣布预备立宪。九月初一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资政院开议前后,国会请愿运动也进入最高潮。直隶、山西、河南、四川、福建等省先后出现数千人集会,要求督抚代奏请愿呈稿。
    湖北集会倡议“不开国会﹐不承认新捐”。北京方面,国会请愿代表团迭向资政院和摄政王上书,资政院除代奏请愿外并通过了陈请速开国会专折。在声势浩大的请愿运动压力下,十八个督抚、将军、都统由东三省总督锡良领衔联名奏请立即组织内阁、翌年开设国会。清朝廷震惊之下,于11月14日宣布缩短预备立宪期限为五年,国会开设之前先设责任内阁。5月8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成员名单中过半数为清宗室(皇族)与满人,被讥嘲为“皇族内阁”。立宪派、舆论对此多感失望,甚至引起不满,认为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宪政,乃逐渐同情、倾向革命事业,此年为清政府垮台之重要年份,辛亥革命即在该年爆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