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中国现代史 >

江苏知青忆东北插队往事:吃到一粒肉感觉像过年


    核心提示:汤道明说,“从夜里2点干到早晨8点,然后休息一个小时,大家开始吃早餐。马车把馒头、井水送到地里,偶尔也有些白菜、土豆。一去数年,餐单始终如一,不像现在,顿顿都有肉吃。那时候,只要吃到一点肉粒,就感觉是过年了。”
    
    宿迁知青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张琥 纪雅囡,原题:江苏知青忆在东北种地:吃到一粒肉感觉像过年
    自从晚报推出《宿迁知青悲欢录》专栏后,在市经济开发区一家医院上班的汤道明每天都关注着。一段段往事的追忆、一幕幕场景的回放,让他感慨颇多。在周末的一个上午,汤道明给记者打来了电话,想说说自己的知青生活。
    7月29日,记者前往市区矿山路的汤道明家中。刚刚在医院值了24小时的夜班,对于记者的拜访,汤道明显得格外热情,找出一摞收藏许久的老照片,向记者讲述着照片背后的故事。
    坐着专列踏上最北的边疆
    汤道明出生在上海,父亲却是地地道道的宿迁人。“解放前,因为家里太穷了,我的父亲就跑到上海谋求生路,就是现在的外出打工。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我的父亲也在上海一家工厂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自此就留在了上海生活。”
    1952年出生的汤道明,在全家6个子女中排行第二,也是家中的长子。1969年,汤道明从上海南洋中学毕业后,符合各项知青的要求,理所当然要去他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汤道明说,当年的上海,是全国下放知青中人数较多的一个城市,分配的地方也多是黑龙江、吉林、江西、云南和安徽。南边太热,安徽经常发洪水,思索很久后,汤道明决定去黑龙江。
    和当年众多知青一样,欢送汤道明等一批知青离城的仪式也是高规格的隆重。一家一名知青,全家都要欢送,在当天出发的火车站前,数千名知青坐上了开往黑龙江的专列,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送行场面异常热闹。
    许多人都是第一次坐火车,兴奋的心情和响应毛主席号召的光荣感,让每一位知青心头都洋溢着幸福感。但在火车开动的一瞬间,与父母阔别的悲伤还是不自禁地涌上心头。“汽笛一响,车内外几乎都是哭声一片。大家都从未离开过家乡,到底要去哪里、要干什么、要去多久,谁的心里都没有底。”
    由于是专列,所以速度特别慢,三天四夜后,火车到达哈尔滨,这也是铁路的尽头。再坐了一天的汽车,汤道明最终来到目的地———龙镇公社十五队。这个地方离边境也只有200公里的距离。
    这里的白天从凌晨两点开始
    种地,100公顷的耕地是汤道明所在小队工作的任务。每年5月到9月,是一年的农忙时间,也是知青们最累的一段时间。8月的东北,白昼时间特别长,当中国南部的村庄还沉浸在夜色中时,龙镇的天空早已是艳阳高照。
    每天凌晨两点半,太阳已经挂在空中,伴随着起床哨子的吹响,汤道明就扛起锄头准备往麦地出发了。通往麦地的小路要走半个多小时,这短短的步行路程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知青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习惯性地唱起红歌,铿锵嘹亮的歌声在天空中回旋,缓解了大家刚刚睁开眼的困倦。
    到达麦地后,汤道明便投入了忙碌的除草劳作。“上级规定,不论男女,每人一天一条麦垄,清除地头里的杂草。可别小瞧这一条垄,远远望过去,4里路都不止。”汤道明说,“从夜里2点干到早晨8点,然后休息一个小时,大家开始吃早餐。马车把馒头、井水送到地里,偶尔也有些白菜、土豆。一去数年,餐单始终如一,不像现在,顿顿都有肉吃。那时候,只要吃到一点肉粒,就感觉是过年了。”
    中午休息,知青们就在田间搭一个简易的帐篷,睡在田头。彩色的塑料棚子,在阳光下透着五彩斑斓的光点,也是汤道明记忆中最为深刻的一个片段。直到夜里9点,龙镇的日头才舍得下山,知青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顾不上洗脸、脱衣,倒头就睡。
    短暂的5个小时很快从枕边悄悄溜走,用汤道明自己的话说,感觉刚睡着,天就亮了。因为6个小时后,太阳又升起来了。
    退休后想去那片故土看看
    面对繁重的农活,一些知青被迫开始装病,哪怕休息半天也是一种身心的彻底放松。“去卫生院检查之前,偷偷地在腋下夹了一个小水壶,温度控制在38-39度。这样量体温的时候就可以‘证明’自己发烧了,能休息半天不用干农活,还能吃上病号饭。”汤道明表示,他也这么装过病,但是只能偶尔装一下,权当给自己放了一天假。
    在龙镇公社一年后,很多知青回家的念头愈发地强烈起来,汤道明也不例外。没有和连长请假,汤道明就偷偷溜回上海,但很快又被迫回到农场。因为居委会表示,如果汤道明不回黑龙江的话,那他父母的工作就保不住了。
    对未来前景的迷茫和想家的心情,折磨着汤道明。
    通过一些关系后,汤道明申请“投亲插队”,在黑龙江当了4年知青的他,又辗转来到宿迁。好歹离上海近一些,离家人也近一些。“宿迁没有什么亲人,但是我的祖籍就是宿迁。在宿迁当了知青,我选择了从医,在公社当一名赤脚医生。从此,一生都为之奋斗。”汤道明说。
    每个人的人生有很多机遇,汤道明说,自己也曾有过些机遇,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如果我继续呆在黑龙江的话,几年后知青回城,我有可能回到上海。插队到宿迁后,由于档案没有转过来,推荐我去北京当兵的机会也错过了。当赤脚医生一年后,我就成为大队医院的正式员工,之后上海出台了一个政策,曾经到农村的知青可以返城接替父亲的工作,我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我的弟弟。”
    工作、结婚、成家,汤道明就这样留在了宿迁。“我还有一个月就退休了,退休后就计划去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一看。上海是第一故乡、龙镇是第二故乡,那么宿迁就是我的第三故乡。”汤道明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