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企业有哪些?它的特点与性质是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24/11/30 01:11:20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朝廷内出现一批有志之士,为了解决内忧外患,他们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办新式学堂,编练新式海陆军,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 军事工业的发展 洋务运动的自强阶段洋务运动的内容,包括编练新式军队,制造枪炮船舰,兴办近代工矿交通,设立新式学堂等。洋务运动的发展有阶段性:60~70年代,以办军事工业为主,是“自强”阶段。 洋务派认为,中国的制度比西方先进,只是枪炮船舰落后于西方。所以他们办洋务就是要办近代化军事工业,为此他们创办了24家军工企业。早期的是安庆内军械所和上海洋炮局,是为镇压太平天国作战而建立。安庆内军械所是在1861年由曾国藩设立,是洋务派最早建立的军工厂,生产子弹、火药和大炮,全是手工操作,还不是机器工业,但已是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开始。 上海洋炮局,是于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分为三所,主要生产炮弹。1863年12月,其中一所迁至苏州,称作苏州洋炮局。1865年,另两所洋炮局加上李鸿章收购的美国旗记铁厂,合并成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主要生产枪、炮、弹药、钢铁、舰船,原材料和主要机件都是购买外国旧货。全局工人2000多名,陆续建有机器厂、洋枪楼、锅炉厂、铸铜铁厂、轮船厂、船坞、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栗色火药厂、无烟火药厂等。并设有兵工学校、翻译馆。还负责购买外国的洋舰炮,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军工厂。 金陵制造局,又称江宁机器局,是李鸿章于1865年把苏州洋炮局迁至南京扩建而成的,生产大炮、弹药,是淮军军火基地,所造的枪炮子弹质量较好。 福州船政局,又称马尾船政局,是左宗棠1866年创办的,位于福州马尾山下罗星塔,专门造船,工人最多时有大约3000多人。1868年投产至甲午战争之前,共造大小兵商轮船34只,其中包括2400匹马力的“开济”号巡洋舰。附设了求是堂艺局(又称“船政学堂”)和专门培养技工的“艺圃”。甲午战前,船政学堂先后三次向英德法等国派遣留学生学习海军。 天津机器局,当南方诸局成立后,清朝廷为防止军事工业完全被汉族官僚控制,决定在北京附近建立可以直接控制的军工厂。先命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筹办,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生产西洋枪炮子弹及各种炮车器具,设立了培养技术人才的水雷学堂、电报学堂和水师学堂。生产的军火,供给全国军队,是中国最大的军火基地。 湖北枪炮厂,1890年由张之洞在汉阳建立,不断扩充规模,更新机器,生产德式毛瑟步枪和小型陆炮,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最大的军工企业。 洋务派军事工业的特点与性质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有其时代的特点:1.采取官办方式,所有开支及费用由清朝廷拨付,所生产的枪炮、弹药、船舰,由清朝廷统一调配给各军使用。2.其组织与管理混乱、腐败,带有浓厚的封建性。3.具有浓厚的买办性,各局的设计施工、机器设备、生产技术、原料供应,全部依赖外国,之后也长期受外国人控制。4.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这些军事工业,基本上都采用大机器进行生产,从不同地方招募工人,工资很低,采取雇佣劳动和工资形式的剥削,是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特点。 这些军事工业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开端,为近代国防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它们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是具有封建、买办和资本主义多种性质的混合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