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古代战争 >

北京保卫战:盖世英名卫国战(2)


    于谦站出来了。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少即胸怀大志,12岁的少年于谦就作下了《石灰吟》的立志诗(这也成为了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中进士,并跟随明宣宗朱瞻基讨伐汉王朱高炽的叛乱。
    宣宗时代的于谦凭着自己的能力上升为当时最耀眼的政治新星,32岁时,于谦被任命为兵部侍郎、副部级三品大员。正统初年辅政的“三杨”对小于的评价也相当高,一致认为可以做他们的接班人,成为帝国未来的中流砥柱。
    之后,于谦外放地方,在山西、河南一带做巡抚。但随着王振的当权,他的政治生涯迎来低谷。于谦为官清廉,不肯巴结王振,别的地方官进京,都是携金带银,巴结王振,于谦从来不搞这套,慢慢上了王振的黑名单。于谦不仅提升无望,王振还一度想除掉这块硬骨头。他在正统六年(1441年)的时候找了个莫须有的借口将于谦打入大牢。但令王振想不到的是,在他眼中一个小小的三品巡抚人气竟然非常高,当朝很多大臣都来替于谦求情。众怒难犯,王振只好放了于谦。不久后,于谦被调回京师,依旧做他的兵部侍郎。
    在大部分重臣均死于土木堡的情况下,于谦是朝廷中最有能力和威望的大臣了。
    土木堡事变后,北京剩下的朝臣们在于谦的主持下,于九月十八日,由皇太后任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监国;九月二十九日,众臣拥戴朱祁钰为大明帝国的第七任皇帝(明代宗),而在瓦剌军手里的王牌——朱祁禛变成了太上皇,价值顿时大打折扣。
    于谦被任命为新的兵部尚书,其他各部缺额也陆续补上。王振的几个私党则在明帝国的朝堂上被文官们群殴致死。朝廷平息了众怒,并坚决扑灭了南迁逃亡派的声音,正统年间以来的朝堂第一次空前团结。
    对蒙古人的卷土重来,于谦做足了战备:一面加紧赶制和到各地调集兵器(在土木堡就捡到不少);二是储备数百石粮及军饷,做好了长期战斗的准备;三是加强军备,修筑城防。
    面对刚刚灭掉50万明军的瓦剌军,于谦没有凭城死守,而是将主力全部调集至北京九门城外,以硬碰硬。
    十月十一日,随着号角长鸣,瓦剌军的前锋到达北京。当日,于谦趁敌军立足未稳,帅军出击,瓦剌军大败,明军杀敌数百人,初战告捷,军威大振,人心振奋。
    十三日,瓦剌军进攻德胜门。于谦派少数骑兵迎接挑战,然后诈败,把也先的万余骑兵诱入伏击圈,神机营火枪手大显身手,大败瓦剌军,也先的弟弟勃罗、平章卯那等大将中炮身亡,也先遇到了进入中原以来的最大一次挫折。
    十四日,再次发起攻击的瓦剌军在彰义门等地遇到了明军的阻止。而北京附近的民众和士兵都自发组织起来,用各种手段打击瓦剌人。
    十五日晚,炮声震天。驻扎在城外的明军都点起火把,以免被城中炮火误伤。明军炮轰了一夜,声势惊人,瓦剌军死伤上万,其余人分西、北两路逃走,北路出居庸关,西路出紫荆关。
    北京保卫战历时几个月,最后以瓦剌军溃败而结束。北京保卫战后的八年时间,于谦成为明景宗朱祁钰最为倚重的大臣,处理军国大事,将风雨飘摇的明帝国稳定下来。在于谦的扶助下,景泰期间一改正统年间政治混乱的局面,重现生机。
    公元1457年,朱祁镇夺取了皇位后,清洗景泰时期的重臣势在必行,于谦首当其冲,虽然他为这个帝国立下巨功,但也不能幸免,很快被杀于崇文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