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民族定义研究(5)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4:11:22 《民族研究》 李振宏 参加讨论
从以斯大林民族定义为正统,中间经民族学研究及民族工作实践与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一次次碰撞,再由改革开放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引人们一步步解除斯大林民族定义的束缚,以艰苦的探索对斯大林民族定义进行反思和批评,到最后摆脱斯大林模式而做出新的判断,这就是60年民族定义研究的基本线索。 在将要结束本文的时候,笔者想声明一点:本文的主旨不是针对斯大林或其民族定义本身,笔者要做的是立足于中国学术的自我批评。所谓斯大林民族定义的束缚云云,不是斯大林给予我们的束缚,是我们自己的自我束缚。在总结60年学术史的时候,要向自己追问,我们为什么会走出这样一条学术史道路?一个中国历史的局外人,为什么会主宰了他身后几十年的中国的学术?这条学术史道路的形成,有哪些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文化的原因可以总结?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应该如何避免重蹈这样的覆辙?这些都是学界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 在这方面,主要的几篇综述性文章有周传斌:《论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龚永辉:《论和谐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王东明:《关于“民族”与“族群”之争的综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黄仲盈:《中国特色民族定义的历史演化》,《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4期。这些文章是笔者撰写本文的主要参考。 ② 新中国的民族定义研究,是以斯大林的民族定义为前提或基础的。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已为学界所熟知,限于篇幅,对其内容本文不再赘述。 ③ 参见刘桂五:《问题·解答》,《新建设》1950年第2卷第1期。 ④ 参见陈郊:《关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中一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新建设》1952年5月号。 ⑤ 参见华岗:《答陈郊先生》,《新建设》1952年5月号。 ⑥ 参见徐伯容:《关于“民族的产生”问题》,《新建设》1952年6月号。 ⑦ 参见白寿彝:《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改进我们的历史研究工作》,《新建设》1954年1月号。 ⑧ 20世纪50年代中期汉民族形成问题的集中讨论,导源于苏联专家格·叶菲莫夫在《历史问题》杂志1953年第10期发表的《论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文。该文论证中国民族形成于封建制度消灭与资本主义形成发展的过程,将封建时期的中国民族称为部族。针对该文,范文澜在《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发表题为《试论中国自秦汉时期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一文,旗帜鲜明地提出,汉民族的形成是在两千多年之前的秦汉时期。范文澜的文章在当时的史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主要成果辑为《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集》一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1957年出版。 ⑨ 魏明经:《论民族定义及民族的实质》,《历史研究》1956年第4期。 ⑩ 转引自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页。 (11) 周恩来:《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39页。 (12) 关于这一问题的详细情况,参见牙含章:《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版,第5-6页。 (13) 参见牙含章:《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第9-10页。 (14) 关于当年民族译名问题的讨论情况,参见乌尔希也夫:《民族形成问题讨论综述》,《内蒙古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 (15) 参见方德昭:《关于民族和民族形成问题的一些意见》,《学术研究》1963年第7期。 (16) 参见施正一:《论原始民族》,《学术研究》1964年第1期。 (17) 参见岑家梧、蔡仲淑:《关于民族形成问题的一些意见》,《学术研究》1964年第4期。 (18) 参见文传洋:《不能否定古代民族》,《学术研究》1964年第5期。 (19) 参见杨堃:《关于民族和民族共同体的几个问题》,《学术研究》1964年第1期。 (20) 参见熊锡元:《民族形成问题探讨》,《学术研究》1962年第2期;杨毓才:《向牙含章、方德昭二同志请教》,《学术研究》1964年第1期。 (21) 参见孙青:《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再认识》,《民族研究》1986年第2期。 (22) 参见金炳镐:《试论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特点》,《广西民族研究》1987年第1期。 (23) 参见邬剑:《民族形成上限问题之再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 (24) 李振宏:《历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70页。 (25) 参见彭英明:《关于我国民族概念历史的初步考察--兼谈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辩证理解》,《民族研究》1985年第2期。 (26) 参见熊锡元:《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一点看法》,《民族研究》1986年第4期。 (27) 参见李振锡:《论斯大林民族定义的重新认识和修订》,《民族研究》1986年第5期。 (28) 参见吴金:《我对民族概念问题的一些理解和意见》,《民族研究》1986年第5期。 (29) 参见杨荆楚:《关于民族概念的几点意见》,《民族研究》1986年第5期。 (30) 参见杨堃:《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几点意见》,《民族研究》1986年第4期。 (31) 参见蔡富有:《斯大林的Нация定义评析》,《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 (32) 参见贺国安:《关于人们共同体与民族共同体的思考》,《民族研究》1988年第5期。 (33) 参见贺国安:《斯大林民族理论模式驳议》,《民族研究》1989年第4期。 (34) 参见陈克进:《关于“民族”定义的新思考》,《云南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 (35) 张达明:《论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历史地位、局限性及其修改问题》,《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36) 何润:《论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民族研究》1998年第6期。 (37) 参见熊坤新:《斯大林民族定义之我见》,《世界民族》1998年第2期。 (38) 参见华辛芝:《斯大林民族理论评析》,《世界民族》1996年第4期。 (39) 参见马戎:《关于“民族”定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40) 郝时远:《重读斯大林民族(Нация)定义--读书笔记之一:斯大林民族定义及其理论来源》,《世界民族》2003年第4期。 (41) 郝时远:《重读斯大林民族(Нация)定义--读书笔记之三:苏联多民族国家模式中的国家与民族(Нация)》,《世界民族》2003年第6期。 (42) 参见乌小花:《论“民族”与“族群”的界定》,《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 (43) 参见庞中英:《族群、种族和民族》,《欧洲》1996年第6期。 (44) 参见徐杰舜:《论族群与民族》,《民族研究》2002年第1期。 (45) 参见龚永辉:《论和谐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 (46) 参见王东明:《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争的综述》,《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作者文中谈到“否定论”时,举阮西湖、朱伦两人为代表;折衷论,举郝时远、潘蛟、蒋立松为代表;支持论,举马戎、费孝通、庞中英为代表;反思论,举纳日碧力戈为代表。 |
- 上一篇:论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收益权
- 下一篇:古代服饰代称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