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集体劳动时唱的号子,单个个体劳动时为了消乏解闷,人们常常唱一些比较抒情的歌谣。如果说开山、车水和薅秧时唱的号子有领唱和合唱的,那么抒发劳动情绪的则更多是独唱的。如《播小米歌》,它也是流传于东兰县一带的。在播种小米时,人们习惯边播边唱此歌,“小米呀小米,农家最爱你,五种谷米八种豆,算你最懂礼。不嫌山顶寒,七月撒下地;不嫌山地瘦,扎根石缝里。只有一把灰,送你作家底,只送一首歌,表表我心意。河里数虾子最小,五谷数小米最细。繁殖最多是虾子,结粒最多是小米,虾子味最香,小米最甜蜜。……”祝愿小米“新苗快快起,根也扎得稳,苗也长得齐”,“看你长出狗尾穗,看你结出鱼蛋米。”这首拟人化的歌谣,既表达了农人企望丰收的希望和农业生产的经验,又有对小米的赞美。 《选苗歌》是壮族农民在选苗时对弱苗所抒发的情感: 手掌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你知我也知,无奈少地土; 今日拔掉你,痛心又痛骨。县官还分家,皇帝还移位 思想世间事,莫论主人非;请你快离座,同我把家回[9]。 这首歌谣,同样运用了拟人化手法,通过对劳动生产时的情景和心情的描写,表达了壮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对禾苗的朴素感情。 这类歌谣篇幅有长篇大套的,也有短小精悍,只是简单地逗乐、打趣、抒情、状景,直接描写某个季节或某项农事活动的,如流传在鹿寨县的两首歌谣唱道:“八月秋,二苗谷子正勾头,修得风车修箩篓,扫净谷坪扫门楼”。“四月里来种油麻,油麻颗小手难拿,大颗小颗撒下地,铲得芒草等开花”。还有如:“赶快收割赶快翻,多心欢,秋收做完种冬禾”。“催牛声声震山坡,要协作,你犁北田我耕南”。这些歌表达了农人劳动时的喜悦心情和团结精神。 在劳动场所的民歌歌唱活动很多都是男女对歌,换言之,劳动中的男女青年对唱的情歌或请歌手歌唱的带有私情内容的民歌占有相当比重。在集体劳动场合,是青年男女相聚对歌、谈情说爱的机会,他们在共同的劳动中交流感情,结识意中人;同时也以情歌来调侃取笑,驱除劳作的疲劳。劳动协作的有如:“对面青山流清泉,引水过来灌农田;哥破竹子妹架笕,清清流水照同年。”在劳动时唱的情歌很多跟从事的农业劳动没有关系,可以归并到情歌的类别。 三、农业祭祀歌谣 壮族是典型的稻作农业民族,他们长期依赖稻谷、玉米等农作物为生,因此,获得相应的生产丰收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期待和目标,围绕水稻耕作进行的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几乎是一切重大祭祀活动的中心。在广西东兰县一带,每年播秧时,先在田坎上插青,用红糯米饭和彩蛋祭谷神,念诵《播秧谣》,然后才将谷种撒下田去,祈祷和祝愿秧苗长得好。歌谣唱道: 谷种谷种,嫁你下田,红蛋送你身边,红饭送你面前。 你要先吃饱,你要吃得甜,你要争口气,你要绿满田。 青似芭蕉叶,壮似甘蔗杆,铺到山顶,连到天边[10]。 壮族农人在播种之后,用茅草扎成茅草人立于田地以防鸟兽时吟诵《茅郎歌》,有明显的诀术歌的特征: 茅郎茅郎,你守地中央,眼看六路,耳听八方,哪个不自量,折断它翅膀,剥掉它毛皮,挖掉它心脏。 壮族农民对于与农业生产密切关系的对象,也要进行相关的祭祀,并有相应的歌谣。壮族每年四月初八“牛王节”,都要祭祀牛魂,家长牵一头年岁最大的牛绕着桌子来回转,边绕边唱:“牛吔我的财咯,稔子花开了,阳雀鸟叫了,春水弹琴了,禾苗封峒了,四月八到了,脱轭节到了,我把你来敬,我把牛轭脱,让你歇歇脚,吃口好料子,听我唱牛歌”[11]。唱到这里,塞一团五色糯饭和一块腊肉给它吃。接着唱牛的来历,并唱“牛歌”:“样样经过你肩膀,人们吃早饭午餐,都靠你出力,犁地黄牛犁,耙田水牛干,下雨你也去,刮风你也走,我们永远不忘你的功劳,牛!”表现壮族人民珍爱劳动助手,不忘劳动伙伴的情感。唱牛的歌谣,其实也是为了农业生产的丰收。 祭祀类歌谣是相信语言的魔力而用祭祀祷告的语言施加巫术,打动神灵,以获得需要的结果。这类歌谣多数时候是以念颂为主,音乐比较简单,曲调起伏较小,吟诵性强,篇幅或短或长。因此,其主要价值在于仪式作用。上面例举了壮族进行稻作生产时进行相应的祭祀活动,而以歌谣的形式表达祈求,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观念。在汉族地区较少这样的祭祀歌谣,因为汉族的较为现代的思想观念影响了其农耕文化,也影响了相应的歌谣创作和流传。 四、农事歌谣的生存境况 从上可知,壮族地区的农事歌谣内容不仅有关于农事劳动的,还有祭祀、占卜、节令、娱乐、收成的等等。它们是生产经验的总结,也是传授农业技术的载体。壮族地区是农业社会,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传唱这些歌谣对学习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承起重要作用,这些歌谣也就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财富。但是,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迁,这些歌谣越来越少有人唱,面临着被遗忘或失传的境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