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地理环境与中国传统水利的特征

强调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影响,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研究历史形态水利。
    马克思关于东方地理环境与水利文化的论述,引起学术界争议。本文从中国历史水利的实情,阐发对马克思某些论述的精神实质的理解;认为应从唯物的天人关系,即环境与人类水利意识的关系,去认识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特征,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由于中国治水的特定因素,几千年来形成的水利文化是以能动的天人关系为主体的;中国人从谐合自然--特别是从征服自然中获取了深邃的自然哲理、社会哲理,从而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实践推动力。
    一、马克思与中国古代水利
    多年来,人们运用马克思原理认识中国古代水利,常常引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的:“气候和土地条件,特别是从撒哈拉经过阿拉伯、波斯、印度和鞑靼区直至最高的亚洲高原的一片广大的沙漠地带,使利用渠道和水利工程的人工灌溉设施成了东方农业的基础。无论在埃及和印度,或是在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以及其他国家,都是利用河水的泛滥来肥田,利用河流的涨水来充注灌溉渠……在东方,由于文明程度太低,幅员太大,不能产生自愿的联合,所以就迫切需要中央集权的政府来干预。因此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1]。马克思关于东方国家水利、公共工程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及其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的论述,是他在古代社会形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一表述,萦回在 1853年马、恩极其澎湃的思维中。马克思6月2日的信指出东方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恩格斯6月6日复信,强调了东方的气候、土壤性质,特别在大沙漠:“在这里,农业的第一个条件是人工灌溉,而这是村社、省或中央政府的事”[2]。马克思在文章中把他们通信的意义归纳在一起,强调了国家,公社的决定性条件和土地公有制的前提正是依靠集体劳动的水利工程,没像恩格斯在私人通信中那样,把自然地理条件说成第一位易导致误解。6月14日,马克思在写出文章后又复信恩格斯,进一步从社会形态上作了归纳与解释。
    在50年代,马克思指的东方古代社会是原始社会,他们以为农村公社即原始社会。1853年的信、文都在这一认识的准备阶段。所以研究中国水利时引用这些话应是有条件的。19世纪70年代末,他们提出在农村公社之前存在着氏族公社,把前者看成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形式。到90年代,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东方经过发达的奴隶制阶段,从而也就经历了封建社会。他们修正了自己以往的认识。在1853年马克思恩格斯还来不及对传统的东方国家作深入的剖析,对中国古代社会了解则更少一些。他们文中的“鞑靼、高原”,可能已含指西北高原,但这些地区的水利,与关中、中原仍有区别。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地区,不属于马克思说的亚洲高原的广袤沙漠。虽然灌溉导致文明;但古代中国的北方最先发展的是旱作物,它对人工灌溉的要求尚不急迫。中纬度地带,古代某些时期比现今要温暖湿润得多,更不同于撒哈拉到中亚。严格地讲,灌溉还不是中国传统水利的首要任务。传统水利的首要任务是防洪治河,这是关系民族存亡的问题,也是先民在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经济的前提。浩大的水运工程,也是传统水利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它主要不是为了灌溉和流通,而是为了维系中央集权统治。而且有人认为古西南亚实际情况,似乎全靠雨水灌溉而不存在人工灌溉,原始土地公有制在某些民族保留较久,同人工灌溉并无必然的联系。[3]
    是否由于马克思他们当时掌握的材料和研究手段有限,上引的有关认识,特别是某些思路都错了呢?是不是因为后来德国学者卡尔。威特福格尔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走向了《东方专制主义》,我们就要绕过地理环境去认识古代水利呢?我不同意对所谓经典著作中某一具体认识采取简单肯定或否定的方法,也不同意因某人对经典进行过异端解释和阐发,乃至从政治上攻击中国,我们就撇开深刻的学术问题,在史学中设置“敏感地带”与学术禁区。
    我认为:水现象、水利活动与水意识,很大程度受制于和受影响于自然环境因素与人文社会环境因素。马克思和思格斯古代东方水利的观念,最本质的地方,就是强调了这种关联。他们强调气候条件与水利的关系,强调东方举办公共工程--特别是水利工程在国家机器中的作用,全然没有错。
    万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环境系统的交替;冰期和间冰期的振动,温度变化振幅可达10℃,降水差异振幅可达600毫米以上。对水利活动的影响,较明显的是千年尺度,即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气候振动的指标;可能达到±3℃和±300毫米。从水利科学的意义上说,这一变化足以使当时任何水利规划及其决策,发生量到质的变异。影响人类水利活动的气候因素,从根本上说,是天体运动造成的,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天文气象学研究的发展使我们对古代灾异和水利的宏观背景研究,有可能从经验实证型,走向科学。譬如古代一些水旱振动,可能从地球轨道变化中找到相关关系(轨道参数变化,九星会聚效应-近500年来黄河几次大水--1482、1662、1761、1843,有三次出现在会聚前夕,这是偶然的吗?),也可以从太阳活动、其它行星运动、地磁极移动找到关系,地球自转率的变化与“厄尼诺现象”可能互为因果,而且明显地影响到中纬度河道形态变化。在地质环境的大变动中,水利子系统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的交叉、渗透关系中变化。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