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中国传统商业招徕市声(3)

三、器乐音响
    中国古乐器,向有吹、打、弹、拉四大类。这四大类乐器,是构成传统商业器乐音响广告的基础。器乐音响不仅可以同叫卖吆喝、说唱相配合,还可以作为“代声”单独使用。尤其是对于受民俗禁忌等社会因素制约而不宜口头招徕顾客的行当,如旧时的理发、游方行医、修脚、劁猪等,约定俗成的特定器乐音响更是必要的招徕广告媒介。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载:“太祖庙讳匡胤,语讹近番印,故今世卖香印者,不敢斥呼,鸣锣而已。”
    《诗·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东汉郑玄笺云:“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唐孔颖达亦疏云:“其时卖饧之人,吹箫以自表也。”凡此,说明东汉时卖饴糖(即饧)者以吹箫作为招徕生意的器乐广告。这是迄今文献所见最早而且流行亦十分久远的器乐音响市声。宋代汤恢《倦寻芳》词中写道:“饧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元人吴莱《严陵应仲章自杭寄书至赋此答之》诗亦云:“花浓携酒,柳霁卖饧箫。”至清,范来宗《锣鼓》诗中,仍有“取次春风催劈柳,卖饧时近又吹箫”之句。龚自珍《冬月小病寄家书作》:“饧箫咽穷卷,沈沈止复吹。”又孔尚任《桃花扇·访翠》亦写道:“扫墓家家柳,吹饧处处箫。”至民初,卖糖小贩所吹芦叶喇叭,仍属古代饧箫遗风。
    近人齐如山《故都市乐图考》,1933年出版,记述北京市贩招徕响器40余种,并逐一绘有插图。自序称:“余曾将北平小贩,何时售何物,由元旦起,至除夕止,依时归纳,辑成一书,名曰《北平货声》……系关于人声叫卖者,其有恐嗓音不足,不能达深院之听者,则利用一种乐器,以作代表,统名之曰唤头,此图所绘者是也。久居北京者,一听其声,便知其所售之物,盖习惯也。其所用乐器,在八音中,以金革为多,取其声宏,能达远听;竹木次之,丝最少;匏土石三种几不见,因此等物器,出声不宏大也。吾故特将寻根35□瓦盆、水瓢、琉璃喇叭三种绘入,以实八音之名,识者定必笑其牵强多事矣。”齐氏将器乐音响招徕统谓“唤头”未必确切,那是剃头匠所用招徕顾客的镊钗的约定俗成的专称。相反,其将盆、瓢和喇叭绘入倒并非“牵强多事”,因为其确属一些行业的招徕响器。
    早在清道光间佚名氏的《韵鹤轩杂著》已注意到市井招徕器乐民俗,是书卷上写道:“百工杂技,荷担上街,每持器作声,各有记号。修脚者所摇折叠登,曰‘对君坐’;剃头担所持响铁,曰‘唤头’;医家所摇铜铁圈,曰‘虎撑’;星家所敲小铜锣,曰‘报君知’;磨镜者所持铁片,曰‘惊闺’;锡匠所持铁器,曰‘闹街’;卖油者所鸣小锣,曰‘厨房晓’;卖食者所敲小木梆,曰‘击馋’;卖闺房杂货者所摇,曰‘唤娇娘’;卖耍货者所持,曰‘引孩儿’。”所述10种,其名皆因被招徕的顾客对象而取,亦俗亦雅,别有意趣。此间,江苏吴县籍诸生石渠(字梅孙,1803-约1873)的《葵青居诗录》中,亦有一组吟咏市井招徕乐器的诗,总题为《街头谋食诸名色每持一器以声之,择其雅驯可入歌谣者各系一诗凡八首》,堪与《韵鹤轩杂著》记述互相参证,史料稀见而又独具雅俗之趣,且移录如次。
    引孩儿(卖糖者所击小锣)
    庭阶个个乐含饴,放学归来逐队嬉。
    底事红鞋快奔去,门前为有引孩儿。
    唤娇娘(卖闺中杂物持以摇者)
    绿窗检点女儿箱,彩线断绒针断。
    绣罢鸳鸯方却坐,慢声远远唤娇娘。
    催饥(状似小木梆,卖点心者所击)
    乱如寒柝中宵击,静似木鱼朝课时。
    才是午牌人饱饭,一肩熟食又催饥。
    厨房晓(似铜钲而薄且小,卖麻油者所击)
    提壶小滴清香绕,疏菜盘中未应少。
    肉食朱门正击肥,人来曾否厨房晓。
    虎撑(外圆中空,范铁为之。相传孙真人遗制,以撑虎口探手于喉出刺骨者)
    一幅白帘标姓名,一围圆相摇且行。
    活人那有好身手,毒口偏能为虎撑。
    报君知(状若厨房晓,盲者敲为之算命)
    未能弹唱作盲词,比是三弦手自持。
    闻说君家要推命,声声先与报君知。
    惊闺(磨镜、磨剪刀者,叠铜片四五戛以作声)
    岂缘明镜影全迷,岂为剪刀慵取携。
    夫婿将归衣未办,暮寒那得不惊闺。
    对君坐(行则摇,坐则止,修脚者所持器)
    足趼难行行若跛,谋生贱业到来夥。
    手持寸铁尔何人,一座公然对君坐。
    个中,与《韵鹤轩杂著》所述,略有差异,当是各地市井习俗之别使然。应指出的是,上述诸般招徕响器,有些不惟流行于清季,乃早已有之,而且有的也不限于一种行当使用,或器物形制、来历说法不一。就此,略为考释几例:
    惊闺,《韵鹤轩杂著》记为磨镜匠“所持铁片”,石渠诗题注为磨镜或磨剪刀所持“叠铜片”,而早在宋代此俗已然,系磨镜匠持以作为招徕乐器的数片铁板。其证为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杂具)及西《谈徵·物部》同引宋人周密《齐东野语》之说:“用铁数片,长五寸许,阔二寸五分,如拍板样,磨镜匠手持作声,使闺阁知之,曰惊闺。”所言形制亦同齐如山《故都市乐图考》所绘磨刀剪者的响器“铁拍板”相合。齐氏考云:“此系磨剪、磨刀卖艺人所用之唤头,俗名挂连,即古之铁板,又名铁拍板。”他据《唐书·礼乐志》得知,“高倡伎乐器中,有铁板之名”。继又考:“宋陈《乐书》中亦引证之,所绘之图,与此极合。……吾乡制笤之手艺人,亦用。”清佚名《燕市负贩琐记·磨剪子磨刀》所说“有打铁链者”,其“铁链”即此,亦即《燕市货市·工艺·磨剪子》所云“早年代洗铜镜,有携一串铁片行敲者”。综此可知,“惊闺”即“铁拍板”,源于唐代用以伴奏节拍的乐器铁板,先是宋代磨镜匠用为招徕之响器,清末改铜镜为玻璃水银镜后磨刀剪匠则沿用下来,间或有以铜板代铁板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