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吴江行(5)

我在以前写的有关吴江乡镇企业的文章里曾提到过平望的缝纫机制造厂。在80年代初期,平望镇由于有公路通上海,承包了上海缝纫机厂部分翻砂铸件的业务,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厂制造零件,随后联营成了上海厂的分y-,在平望生产缝纫机用上海厂的老牌子销售全国。这个事例清楚地说明上海工业扩散的过程。上海的工厂之所以在平望制造零件,是因为平望的土地和劳力都较上海便宜,可以降低成本,何乐不为。这种由大城市提供原材料、技术、销售并协助经营的联营方式在吴江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相当大的作用。
    1984年以来,吴江就鼓励和支持这种联营方式,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目前全县与大中城市的大中型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实行联营的企业,列入正式统计表上的有260多个,联营项目有330多个,工业产值估计达7亿元,占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其中与上海联营的占54%。实践证明,横向联营这种形式宛如给乡镇企业安上一根发条,上速度、上规模、上水平,得益匪浅。
    吴江这几年依靠横向联营,使许多过去比较落后的镇蓬勃发展起来。我这次去访问的芦墟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芦墟过去比北厍更偏僻,在我幼年时还被视为“化外之区”。它虽东靠上海,距离很近,只是被湖荡阻隔,交通不便,经济往来很少。1981年农副工总产值只有2800万元。近年来公路开通了,一变而为上海的近水楼台。1990年总产值达到2.8亿,九年里增加10倍。乡镇办的企业总数有25家,其中有9家较大的企业都是和上海工厂联营的,有4家是合资企业。1988年开始生产出口产品,1990年外贸收购额达3400万元,在吴江仅次于北厍、盛泽和震泽。
    我在芦墟参观了一个电缆厂,这是个依靠和上海横向联营发展起来的例子。1977年创办时只有平房三间,借贷了1万元作资本,生产眼药水瓶、蓄电池夹板和民用护套电线,是个简易的小作坊。1985年与上海电缆厂接上了关系,由上海厂投资2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生产可供800门电话通讯设备用的高功能电缆。其后几年正值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大搞基础设施,改进通信设备,这项产品成了热门货。现在这个厂已经发展到年产值达3000万元的规模了。他们说这是“小船靠大船”的好办法。
    企业间密切的横向联系在长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网络。也就是说长江三角洲事实上业已形成了一个关系密切的经济开发区,如果得到国家承认,给予相应的发展政策,这个经济开发区就可以发展得更顺利,更迅速。这样,三角洲地区在今后十年里,生产力再翻一番,带动全国实现小康经济就有了保证。这次吴江之行更加强了我这种看法。
    我在写这篇《吴江行》时,回溯了故乡十年的变化。这是我们祖国在这不平常的十年中的一个镜头。它给了我安慰,也给了我勇气。我的故乡父老乡亲没有辜负这大好年头,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打了基础。这个基础我相信是坚实的,因为它的根深深地扎入了千家万户,它会生长,它会结果。再有十年,就进入21世纪了。尽管我不一定能再写《吴江行》,我的故乡一定会更美好,更可爱。这不是梦想,应当是故乡人的共同信念。信念会带来力量--创造的力量,前进的力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