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在这过去的十年中,除了这些更为专业的领域外,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地位的宏观世界史也经历了明显的复兴。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著作为读者呈现了看待长时段的全球史维度。(22)德国全球史领域中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式事件是尤尔根·奥斯特哈梅尔(Jürgen Osterhammel)的著作《世界的变革》(Die Verwandlung der Welt)的出版,该书1500余页,所列参考书目超过2500本。(23)这部著作以全球史的视角看待19世纪,但该书既没有采用普通的分期方式,也没有采用一成不变的空间概念。作者转而强调以特有的年表和地理环境为特征的各不相同的历史进程。同时,奥斯特哈梅尔也认为大量的“长期进程”是19世纪大部分时间的特点,比如西方中心论的某些方面受到强化,因交通技术的变革世界各地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奥斯特哈梅尔的著作对史学和普通大众都产生重要的影响。该书出版后不久,德国各大报纸和学术杂志便给予了广泛的评论,将其誉为德国史学领域的里程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将该书的出版视为德国学术体系内全球史著作的地位渐增的迹象或者象征性事件。 三、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对德国和美国的全球史学术界简要的概述表明,每个国家特有的要素,比如院系结构和历史记忆模式等,是如何影响地方层面全球史研究的不同方法的。对当前这代历史学家来说,他们的任务是促进不同的学术传统和全球史定义、方法间的对话。到目前为止,有些国家的学术体系仍然处于相当孤立的状态,这些国家的历史学家更应该在全球史领域建立学术网络。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英美的大学扮演了全球学术中心的角色。全球史研究和论辩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将受益于其他的网络格局。无论如何,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在方法论上的密切切磋,不仅能够为全球史研究提供批判性对话,还能促进不同地区专门史研究方法间的相互影响。目前,很多全球历史问题的学术定位仍然是多样化的,因此关于这些问题的对话必定会促进关于学术价值、认识论前提以及世界观等问题的广泛讨论。 然而,当前历史学界处于各自孤军奋战的状态,这至少无法很好地支持一些全球和跨国史的学术课题。如果史学想要进一步把握世界范围内的学科情况和观点、看法--至少是通过论坛的形式,那么应该加强团队合作的尝试。例如,设想一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的专家共同合作,设计出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和方法论框架。每个成员都以这个商定的研究方法为指导,作为一种方法论主线,贯穿在自己的详尽的原始资料和背景研究的工作中。毋庸置疑,如同单个的作者一样,一个研究团体也需要慢慢地总结出它的总体性方法,提炼出一套核心问题并将其与之前没有考虑到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协调起来。我们有必要进入到一种动态过程中,在此过程中,随着从具体研究领域中获得新观点,方法论框架将不断得到发展。为了协商彼此的不同意见,这个团体应该定期安排会面,只有这样,上述计划才可以实现。这对于国际合作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必须有可用的基金支持才行。 虽然全球史研究的前景看起来很诱人,但真正实行团体研究却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存在历史叙事以及原创作者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这甚至可能是那些年轻学者更关注的问题,即学术奖励体系无法公平对待集体合作。如此说来,国际合作出版的著作有可能只是某些个人研究项目的副产品。然而这些作品具有极大的潜力。我们不应天真地认为加深跨国学术接触是万能的,但是,如果没有目前日益扩大的跨国学术合作或不去进行新的合作,那么我们无法想象如何去应对全球史学术界未来必须要面对的基本挑战。 *感谢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生李俊姝和王玖玖把本文译为中文。 注释: ①如何区分一些术语如“全球历史”、“跨国历史”,甚至更早使用的领域名称“世界历史”,这个问题非常难说清楚。就个人而言,笔者认为我们无法在概念上区分这些研究领域,而需要把他们看作是相互联系的,原因是很多历史学家把这三个术语相互交换着使用。 ②参见Patrick Manning, ed., Global Practice in World History: Advances Worldwide, Princeton: Markus Wiener Publishers, 2008. ③参见Dominic Sachsenmaier, “Conceptions of Space in Global History: A Brief Outlook on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omparativ. Zeitschrift für Globalgeschichte und Vergleichende Gesellschaftsforschung, vol. 20, no. 6, 2011, pp. 80-93. ④关于现代史学的全球历史角度,请参见Daniel Woolf, A Global History of Hist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Georg G. Iggers, Q. Edward Wang and Supriya Mukherjee, A Global History of Modern Historiography. ⑤参见Immanuel Wallerstein, ed., Open the Social Sciences: Report of the Gulbenkian Commission on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Social Scienc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⑥参见Robert B. Townsend, “The State of the History Department: A Report on the 1999 Department Survey, “Perspectives on History, vol. 39, no. 8, 2001; Marcus Grser, “World History in a Nation-State: The Transnational Disposition in Historical Wri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vol. 95, 2009, pp. 1038-105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