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卞孝萱: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

人物简介:卞孝萱(1924.6.20-2009.9.5),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副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著有《刘禹锡年谱》、《唐代文史论丛》、《刘禹锡丛考》、《元稹年谱》、《郑板桥丛考》、《冬青书屋笔记》、《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等。
    2008年4月5日清明,我陪同卞孝萱先生重游扬州,沿着甘泉路从扬州小东门(史可法殉国处),走到毓贤巷(旧称太傅街)阮元故居、旧城九巷先生出生及幼年生活的宅院、旧城五巷旧居等处。已是85岁高龄的孝萱师,那一天却游兴很浓,拄着徐复老先生送的竹节拐杖,步履从容而平稳。中午的时候,还专门在甘泉路上的共和春老店请我吃了一碗虾籽饺面,他说:“这面味道鲜美,以前常吃。”每过一处,先生便讲起一些往事,有时还背一两句诗词。在旧居门前,孝萱师专门让我给他拍一张照片,拍照前自己特意整理了一下衣领和纽扣,面容也十分严肃,甚至略显紧张。那一天的回忆,就这样定格在照片中。
    2009年9月5日,南京大学文史专家卞孝萱教授逝世。2010年3月29日,卞孝萱先生归葬扬州蜀港墓园,墓碑上集郑板桥字写下了刘禹锡的诗句“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先生长眠于故乡。
    2013年9月5日,是卞孝萱先生逝世4周年纪念日,4年间,我时常地回想起先生浓重的扬州乡音,谈笑风生的学者气度,有求必应的古道热肠。
    “同时七印何辉煌”
    江都卞氏是扬州的望族,是东晋尚书令卞壼的后代,南宋初著籍江都。晚清卞氏有卞士云官至署理浙江巡抚,卞宝第官至湖南巡抚、署理湖广总督、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等。父子二人两世开府,卞宝第在福建曾连署总督、巡抚、学政、船政等七印。孝萱师提起家世,常吟咏扬州诗人陈懋森的诗“两世棨戟遥相望,同时七印何辉煌。”
    新历1924年6月20日,卞孝萱出生。这个三代兼祧的人家,早在光绪己亥年(1899)续修《族谱》时,就已为下一代传人起好名字。按照江都卞氏“孝义文贤,尊宗敬祖”的排行,孝萱师行“敬”,谱名卞敬堂,字孝萱。后因父亲过世,便以孝萱为名。又字映淮,晚年自署冬青老人。50年代之前,师偶尔会用卞敬堂、敬堂的名字发表文字。
    孝萱师出生后两个月,父亲便因病下世,寡母李太夫人抚养孝萱师成人。殷实的家中本来有些宅院、田产、古玩,但是经不起失去收入坐吃山空。为了度日逐渐典当、变卖家产。想让儿子读书,却又请不起私塾先生,李太夫人佣工之余,每天到学堂或邻家向先生学写几个字,回来再教给孝萱师,师就这样认字启蒙。日积月累,数年时间,本来目不识丁的母亲,和儿子一起学会了两三千字。若干年后,在《征诗文启》中,孝萱师自叙了这段身世。
    在旧城九巷17号的一户深宅大院门口,孝萱师曾指着杂居破乱的老宅说:“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家,曾经有五进院子,还有假山池塘。我猜想,我们家祖父、父亲恐怕是前清负责收取盐税厘金的,因为我小的时候家里还剩有不少铜砝码,我当玩具玩。后来为了过活,将大宅子卖掉,换到旧城五巷一处小的宅子居住,那里也有十几间房子,距阮元故居和南宋抗金将领魏俊、王方的旌忠庙都很近。”
    在寡母辛勤劳作、兼有族伯父卞綍昌(卞宝第之子,前清湖北道员、张之洞长女婿)等的接济之下,孝萱师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扬州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孝萱师从幼年起便陶醉其中。孝萱师就读的北柳巷小学,就是董子祠故址,是纪念汉代大儒董仲舒的祠庙。不远处有文选楼。从家去学校的路上,又有几家书画装裱的店铺,每次路过,孝萱师就从裱画的墙壁上欣赏书画。
    2007年9月中,我与师在宁波象山参加纪念国学大师陈汉章的学术会议,曾连床夜话,师为我背诵汪中的《哀盐船火文》,说,杭世骏曾评价此文“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汪中七岁丧父,承母教而成才。孝萱师仰慕同乡汪中,大概也因为身世相似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