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卞孝萱:在人虽晚达,于树似冬青(2)

“国学不亡,国家就不会亡”
    孝萱师读中学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卞家族人多离开扬州,流亡到泰州一带。孝萱师就读于迁往溱潼小镇的江苏省立第一临时高级中学,继续完成学业。在那里,他第一次聆听到了国学大师柳诒徵的演讲,柳先生讲国学与国家的关系说,“国学不亡,国家就不会亡。”这令孝萱师极为感动。此前,柳先生因战乱辗转至江西泰和,在浙江大学讲学,讲到日军南京大屠杀时,不禁义愤填膺,激动得突然中风倒地。师晚年每次为学生讲述国学时,都要回忆到这一段。
    孝萱师中学毕业后,无力继续攻读。当时银行职员的收入比较高,为了养家糊口,师便在族人的帮助下到银行做职员。这里面有个内情,师曾向我言道:卞宝第的两个孙子卞寿孙、卞福孙都是留美学生,布朗大学政治经济专业的学士,归国后分别任中国银行副总经理和中国银行天津分行行长。开始是在扬州,后到上海,不过十八岁的年纪,孝萱师便独闯生活。银行的工作使得他对数字比较敏感,后来从事史学研究就曾专门研究历法和年代学,也常常使用统计的方法。孝萱师右手小手指的指甲,总有半寸许长,常以此翻书稿,或也是彼时养成的习惯。
    在上海,孝萱师还曾在立信会计专科学校进修,这是他一生最高的学历。工作之余,坚持自学文史。师有感于战火中文献惨遭损失,急需抢救,就立志收集、整理晚清至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人物的墓碑、墓志铭、家传、行状等。扬州诗人闵尔昌曾经是袁世凯的签记官(即秘书),好碑传之学,撰有《碑传集补》。北洋政府垮台后,闵赋闲家中,师于是向闵求学,以编纂收集晚清近代碑传为治学方向。闵尔昌去世后,孝萱师从闵氏后人手中购得闵氏收藏的碑、传、拓片和一些信札。其中2006年前后,就师示我所见,有宣统末年段祺瑞、奕劻给袁世凯的亲笔信札,辛亥革命前后冯国璋向袁世凯汇报炮击武昌兵工厂的信札及情形图纸,以及由袁世凯批阅的文书等等。孝萱师的学术研究,就是从近现代历史开始的。
    孝萱师年轻时在银行,白天工作,晚上就到图书馆读书,那时的图书馆晚上也开放,他常常是从家中带了馒头夹咸菜,用手帕包上揣进口袋,就去图书馆了,周末也是如此。除了从诗文集、图书、杂志上截取碑传史料,师还通过家族姻亲、故交关系,写信给晚清名贤遗老及其后人,访求碑传。后来师将其中民国的部分编成《民国人物碑传集》《辛亥人物碑传集》两书,并将原始资料捐赠华中师范大学。这批碑传资料极为珍贵,其中不少是稿本、孤本。
    孝萱师最后的岁月中,曾经希望将已经出版的两部《碑传集》合并,加以补充再出版。陈垣先生生前已经为孝萱师预题了《广碑传集》的书签。然而却未能如愿。
    “从游知向瘦西湖”
    1945年旧历乙酉,孝萱师之母李太夫人四十寿诞,师奉母命与段子宜夫人成婚。族伯父卞綍昌赠联祝贺,联云:
    峻节著熊丸,成才琢玉;
    高堂歌燕喜,洗手调羹。
    卞綍昌是著名的隶书书法家,他亲笔书写此联并恭楷跋语。这是孝萱师生前最为珍爱的对联,从扬州到北京、南京,一直呵护珍藏。2006年搬进秦淮河畔的港龙园新居后,仍时而悬挂壁间。师曾一一向我讲述对联和跋语中的典故所出,并能背诵对联和跋语全文。
    孝萱师将母亲早年抚养自己成人的事迹写成骈文《征诗文启》,寄给当时名流,请他们题赠诗文。按照当时社会风尚,许多鬻字的耆老名贤,例不撰写寿序、寿文,但多被先生的《征诗文启》所感动,欣然题赠诗文,乃至分文不取。从1943年冬开始,陆续有邢端、夏敬观、胡先骕、柳亚子、陈中凡、胡士滢、夏承焘、柳诒徵、吕思勉等百余人题咏诗文,其中,既有清朝的翰林、进士探花、举人、秀才,也有毕业于新式大学的著名教授。前后得诗文题辞百余首,成《娱亲雅言》一卷,有些诗章已经散见于各家文集,有的则是未刊。选录数首如下:
    邢端题诗
    尚书门第重江都,欣见兰枝集凤雏。
    家世清芬传献玉,海滨善政纪还珠。
    北堂荻早寒灰画,南国轮看大雅扶。
    岁岁寒舆花下乐,从游知向瘦西湖。
    李宣龚题诗
    何尝识字始能师,教学相兼恃一慈。
    苦节至今天下少,深恩真有几人知?
    违时彩服仍娱母,循例篝灯不入诗。
    善述文章根血性,雷同岂受望溪訾?
    胡士滢题《玉楼春调》词
    难得维扬有卞君,殷勤文字述亲恩。
    廿年我亦嗟无父,读到君文泪暗吞。
    将苦节、守清贫,书声灯影太酸辛。
    一针一血母心苦,成就孤儿此日身。
    吕思勉题诗
    苦节孤贞几十年,机声灯影记依然。
    瞻乌爰止于谁屋,回首平山忆逝川。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