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5《伪史类·金国节要》,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41页。 ⑤熊克《中兴小纪》卷18系于绍兴五年三月(《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17页),《要录》卷84记在绍兴五年正月末(第1388页)。 ⑥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卷9《熙宗孝成皇帝一》,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36页。 ⑦朱国忱:《金源故都》,哈尔滨:《北方文物》杂志社刊行,1991年,第30-39页。 ⑧参见刘浦江:《再论〈大金国志〉的真伪--兼评〈大金国志校证〉》,《文献》1990年第3期。 ⑨《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9《熙宗孝成皇帝一》,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383册,第878页。 ⑩《金史》卷4《熙宗纪》,第84页;卷6《世宗纪上》,第139页。 (11)许子荣:《〈金史〉天眷元年以前所称“上京”考辨》,《学习与探索》1989年第2期。 (12)施国祁:《金史详校》卷3上,光绪六年会稽章氏刻本,第29b页。按辽之宁江州在会宁府之西南,宁江州一战是生女真起兵攻辽之首役,故施国祁有此揣测。 (13)《靖康稗史笺证》,崔文印笺证,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2页。 (14)《靖康稗史》之五,《靖康稗史笺证》,第188-189页。 (15)参见傅乐焕:《青宫译语笺证--宋高宗母韦太后北迁纪实》,《辽史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第314-325页;《靖康稗史笺证》,“前言”,第6-7页。 (16)《靖康稗史笺证》,第1页。按《靖康稗史》一书自宋以后诸家书目皆未著录,仅高丽有抄本存世,清末始传入国内,1939年王大隆刊印的《己卯丛编》收入此书。 (17)《金史》卷4《熙宗纪》,第73页。 (18)《钦定重订大金国志》卷9《熙宗孝成皇帝一》,天会十三年下四库馆臣按语,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83册,第878页。 (19)《大金国志校证》卷2《太祖武元皇帝下》谓天辅六年“大宴番、汉群臣于乾元殿”云云(第28页),显然是误抄宋代文献的结果。 (20)参见景爱:《金上京宫室考》,《文史》第36辑,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249-255页。 (21)《金史》卷60《交聘表上》在天会三年正月之后、六月之前有这样一条记载:“辛丑,宋龙图阁直学士许亢宗等贺即位。”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指出,此“辛丑”当为六月辛丑(第1392、1415页)。据《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说:“于乙巳年春正月戊戌陛辞,翌日发行,至当年秋八月甲辰回程到阙。”按是年六月辛丑朔,许亢宗一行到达上京的时间当在五六月间。 (22)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靖康稗史笺证》,第39-40页。 (23)洪皓:《松漠记闻》卷下,《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3、16页。 (24)王可宾《金上京新证》(《北方文物》2000年第2期)认为,洪皓所称“上京即西楼也”,这里说的西楼是京师的代名词,并未混淆金上京和辽上京。此说恐系误解洪皓原意,辽金传世文献及石刻史料中所见西楼均为专称,并没有代指京师的用法;况且《松漠记闻》同卷又有“阿保机居西楼”的说法,所指尤为明确。 (25)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宋人亦有能够分清辽上京与金上京者。如《契丹国志》元刻本卷首所载《契丹地理之图》,在祖州和木叶山以东有一“上京”,这是指辽上京;而在混同江(今松花江)以北又有所谓“新上京”,这显然是指金上京。据笔者考证,《契丹地理之图》当出自南宋人所作《契丹疆宇图》,其成图年代应在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之后,下限不应晚于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1157)。(参见刘浦江:《〈契丹地理之图〉考略》,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纪念论文集:1907-2007》,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788-793页) (26)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18《北直九》“涞流河”,贺次君、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855页。 (27)《东三省舆地图说》“临潢府考”附记,《曹廷杰集》上册,丛佩远、赵鸣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77页。 (28)金毓黻:《东北通史》(上编),长春:《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1980年翻印本,第401页。 (29)景方昶:《东北舆地释略》卷1《金上京会宁府考》,沈阳:辽沈书社,1985年影印《辽海丛书》本,第1002-1003页。 (30)贾敬颜:《东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丛考》之十四“《辽志》的一段误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新西兰霍兰德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第44页。此文最初以《东北古地理古民族丛考》为题发表于《文史》第12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9月)。 (31)冯永谦:《辽上京附近水道辨误--兼考金上京之曲江县故址》,《辽金史论集》第2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05-119页;参见张修桂、赖青寿:《辽史地理志汇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2-19页。 (32)参见景方昶:《东北舆地释略》卷2《金史上京路属地释略·会平州》,第1007页;鸟居龙藏:《金上京城及其文化》,《燕京学报》第35期,1948年12月,第136-137页。王颋《完颜金行政地理》“建置录三”说:“天会二年,立会平州,军事,隶会宁府路,治会平县。……天会二年,析会宁县立会平县,隶会平州。”又谓“会平县治今黑龙江双城市东南……今双城市东南十里有‘双古城’,疑一为周特城,一为会平县故治”。(第125-126页)作者之勇于推测,令人生畏。 (33)《元一统志》卷1,“大都路·建置沿革”,赵万里校辑,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第2页。这条佚文辑自《日下旧闻考》卷37“京城总纪”,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588页。 (34)《会编》卷242,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所引,第1740页。又《会编》卷244所引张棣《金虏图经》也有类似记载,文字大同小异。 (35)《直斋书录解题》卷5《伪史类·金国志》,第14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