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许静(1979-),女,山东临沂人,故宫博物院宫廷部馆员。 经筵制度确立于北宋①,作为一项帝王教育制度,其主要职责是利用儒家学说提高皇帝素养、规范皇帝言行,使皇帝能够做到修德、勤学、安天下。经筵制度受到了后世几朝统治者的重视,元、明、清三朝都在开国之后逐渐确立了经筵制度。一项制度历经数朝而延续下去,其间势必发生变化,并逐渐有了不同于前朝的特点。经筵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制度,是由当时的政治特点决定的;同时,经筵制度是最高统治者的学术兴趣的最集中的反映,也是当时学术思想潮流的最高体现,其内容往往取决于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发展状况。钱穆先生说过:“朝代是变了,而制度则终是不能变。制度也非不变,可是只在小处变了,大处不能变。变了某一些,而另有某一些则并不变。中国治史论政的,称此曰‘因革’。”②明清以来,经筵制度较宋代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将探讨明清以来经筵制度的特点,以期对经筵制度本身的发展作一考察。 一 经筵制度重心的转变--从“制度化”到“仪式化” 在宋代有关经筵制度的记载中,对于具体的仪式本身少有记载,多是关于经筵的时间、地点、经筵官、讲习典籍内容的记载,如: “(仁宗)始御崇政殿西阁,召翰林侍读学士孙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冯元讲《论语》,侍讲学士李维、晏殊与焉。初,诏雙日御经筵,自是,虽隻日亦召侍臣讲读。”③ “乾兴元年(1022)三月,定视朝及讲读日。单日视事,双日召近臣入侍讲读。十一月初,御讲筵召侍读孙奭、冯元讲《论语》。侍讲学士李维、晏殊与焉。”④ “仁宗天圣中,双日御经筵,休务之日亦不废。仁宗初御延义阁……其后御迩英阁……二月开经筵,至重午罢;八月复开,冬至罢。”⑤“乾兴元年(1022)二月,即皇帝位……十一月辛巳始御崇政殿西庑,召翰林侍讲学士孙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冯元讲《论语》,侍读学士李维、晏殊与焉。初诏双日御经筵,自是虽单日亦召侍臣讲读。十二月甲辰,召辅臣崇政殿西庑观孙奭讲《论语》,既而帝亲书唐人诗以分赐焉。”⑥ 我们或许可以说:宋代是经筵制度确立时期,所以它的经筵讲读的方式和方法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改进的结果便是经筵逐渐的“制度化”。元丰二年(1079),宋政府制定《诸司式》时,其中就包括了《讲筵式》在内。当宋神宗阅读到此式中规定“开讲、罢讲申中书”时,提出异议说:“此非政事,何预中书?可刊去之。”⑦可见在宋代,经筵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避免了许多仪式性的繁文缛节。 经筵制度到了明清已经渐趋成熟,成熟的过程中却产生了种种繁琐的仪式,致使经筵制度逐渐“仪式化”。从明代开始,经筵仪式十分繁琐。 明代《礼部志稿》中详细记录了经筵的具体程序: “先期,直置殿内官于文华殿设御座,又设御案于殿内御座之东稍南,设讲案于御案之南稍东。是日早,司礼监先陈所讲四书经史各一册置御案,又各一册于讲案,皆四书东、经史西。 先期,讲官撰四书经或史讲章各一篇,预置于册内。是日早,上御文华殿升御座,将军、侍卫如仪。鸿胪寺官引知经筵及侍班、讲读、执事、侍仪等官于丹陛上行五拜三叩头,礼毕(以后每月初二、十二、二十二日止行叩头礼),以次上殿,依品级东西序立。知经筵官序于侍班官上,侍仪、御史、给事中于殿内之南分东西北向序班。二员举御案置御座前,二员举讲案于御案之南正中。鸿胪寺官赞进讲,讲官一员从东班出、一员从西班出,诣讲案前,稍南北向并立。东西展书官各一员从本班出,进至御案之南铜鹤下东西向立。 鸿胪寺官赞讲官鞠躬拜叩头与平身毕,东班展书官进诣御案前跪展四书毕,起退立于东鹤下。讲四书讲官进至讲案前立奏讲某书,讲毕稍退。展书官诣御案前跪掩四书毕,仍退立于鹤下。西班展书官进诣御案前跪展经或史毕,起退立于西鹤下,讲经史讲官进至讲案前立奏讲某经或某史毕,少退并立如初。展书官诣御案前跪掩书毕仍退立于鹤下。鸿胪寺官赞讲官鞠躬拜叩头于平身,各退就东西班,展书官随之序班。二员举御案、二员举讲案退至原所。 鸿胪寺官赞礼毕,命赐酒饭。鸿胪寺官及各官皆跪承旨出至丹陛上行叩头礼。至左顺门酒饭毕,入行叩头礼。”⑧ 以上是经筵的整个过程。 清代确立经筵制度后,除了讲官分满讲官、汉讲官之外,其他基本上延续了明代这套繁琐的礼仪程序。在乾隆朝《大清会典》中,详细记载了整个经筵的过程: “鸿胪官设御案于文华殿御座前南向;设讲案于御座之南北向。翰林院官奉讲章及进讲副本左书右经各陈于案,退,记注官四人立西阶下东面。满讲官暨侍班之大学士,吏部、户部、礼部尚书、侍郎、通政使、副使、詹事、少詹事立丹墀左西面;汉讲官暨侍班之兵部、刑部、工部尚书、侍郎、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大理寺卿、少卿立丹墀右东面。纠仪、给事中、御史各二人,鸿胪寺鸣赞二人立侍班官稍后东西面。如衍圣公入觐恭遇经筵,立于东班之首。 至时,礼部堂官诣乾清门奏请御经筵。皇帝御常服乘舆出宫,导引扈卫如常仪,由后左门出,出左翼门至文华殿丹陛上,降舆入,升座。记注官升西阶入,立殿内右楹之西。鸣赞升立东西檐下,赞排班。讲官暨侍班官咸就拜位北面立。赞跪、叩、兴、行二跪六叩礼毕,鸿胪卿东西各一人引讲官暨侍班官分行升自东西阶。满讲官由殿左门之右汉讲官由殿右门之左入,立于东西楹之南。东侍班官由左门之左西侍班官由右门之右入,立于讲官后。纠仪官随入,立东西隅。均东西面北上。鸿胪卿退,立于殿檐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