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清前期和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

清朝前期,我国和日本、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亚洲国家交往密切。其中,文化交流占有重要地位。
    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清代留寓日本的中国人,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影响。朱舜水(1600-1682)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顺治十六年(1659)到达长崎,从此留居日本二十余年。这期间,他参加了《大日本史》的编纂工作。该书参照中国《史记》,采用纪传体。在朱舜水的影响下,通过《大日本史》的编纂,日本的水户学派逐渐形成。此外,朱舜水还通过讲学广泛传播包括服制、礼制、官制、学制、科举制等内容的中国文化。他的讲学在日本产生了很大影响,一些著名的日本学者,比如安东守约、山鹿素行、伊藤仁斋、今井弘济等哲学家、教育家,就是在朱舜水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
    陈元赟(yūn)(1587-1671)精通经史,多才多艺,特别在武术和制陶上很有造诣。明末,他随商船到日,遂定居不归。寓居江户西久保国昌寺期间,他以少林派武术教授寺中僧人。当时,日本的一些武术家如福野七郎、三浦与治、矶贝次郎正在寺中居住,便也向他学武。后来,这三人把少林武功和日本武术结合起来,形成了日本的柔道,并分门立派,国昌寺也成为日本的柔道中心。陈元赟有一段时间曾为尾张藩主德川家主持“御庭烧”,他选用濑户土和中国的黄色釉料,在上面作书画后施以青白色透明水彩。用这种方法烧制出来的器具别有风格,被称为“元赟烧”,在日本陶瓷史上很有地位。
    顺治十一年(1654),中国高僧隐元隆琦(1592-1673)率领弟子30余人前往日本,主持唐三寺,即兴福寺、福济寺、崇福寺。主持三寺的同时,隐元隆琦在日本营建了新庙黄檗(bò)山万福寺。这样,在日本佛教界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禅宗派别--临济禅黄檗宗。该派以福建黄檗山万福寺为祖寺,仪式、法规和堂、塔配置都加以仿照。临济禅黄檗宗的兴起,极大地影响了日本寺院的建筑风格,使其向中国明代的寺庙风格转化。
    隐元隆琦还把具有黄檗山艺术风格的书法绘画带到日本,促进了该国书画的发展。之后,在多次赴日的画家伊孚九(1698-1774)等中国南宗山水画派的影响下,日本画界产生了写生画中的南苹派。
    明末清初寓居日本的中国人,还有陈明德、王宁宇、戴笠等医学家。他们把治疗幼儿疾病以及治痘的医术传给了日本学子,对该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清前期,在中国乾嘉学派和考据学的影响下,日本学术界出现了考证学派。清廷编辑的许多大型图书传到日本后,对其编书事业也产生了影响,收书多达三千部的日本《群书类丛》、《续群书类丛》,就是在《古今图书集成》的影响下编成的。
    和朝鲜的文化交流  古代朝鲜没有文字,借用汉字。十五世纪中叶,朝鲜李朝国王世宗和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人参考中国音韵学书籍,并在中国学者黄瓒的帮助下,共同研制出拼音字母,即“谚文”。谚文出现后,汉文仍然作为正式文字在朝鲜流行,著名的《李朝实录》就是用汉文写成的。
    在中国学术界“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下,朝鲜出现了“北学派”,代表人物有朴齐家、朴趾源、洪大容、李德懋等人。北学派推崇经世致用,主张学习中国。
    朝鲜政府定期遣使来华,使团中有不少学者到北京后,常去琉璃厂买书,并借此机会和中国文人交往。嘉庆六年(1801),朝鲜学者柳德恭买书时结识了浙江学者陈鳣(zhān)。陈鳣精于版本目录学和语言文字学,二人在书店笔谈学术,讨论明代赵宦光《说文长笺》一书的得失以及顾炎武对该书批评的确当与否。中朝文人的交往,促进了朝鲜文学作品在中国的刊行,其汉文诗在华广为流传。
    朝鲜书法家李鳞祥来过中国,受到当时中国书法的影响,在隶篆方面大有进益。清朝学者叶志成、翁书崐等人也访问过朝鲜,带去了中国的书法艺术,使朝鲜书法界一扫因陋凝滞之风,变得欣欣向荣、异彩纷呈。
    顺治二年(1645),清朝画家孟永光到达朝鲜,并留居四年。朝鲜画家李明郁向孟永光学习作画技巧,从而受到清初绘画风格的影响。清前期王时敏、吴历等人的画,在朝鲜也影响广泛。正是在中国画风格的浸染下,朝鲜产生了一批文人画家,代表人物有姜世晃、申纬等。
    活字印刷术在中朝两国之间彼此流传,互相推进,更反映了中朝文化的息息相关。中国发明的泥、木活字首先传入朝鲜,朝鲜人民在此基础上创用铜活字,之后又开始用铅铸字。中国受其影响,也开始用铜活字印书。乾隆年间内府新制木活字,印出了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图书,此法后来又传入朝鲜。
    和琉球的文化交流  琉球国王定期派遣陪臣子弟四人入北京国子监学习,由清廷供应衣食、文具等。康熙二十五年(1686),琉球国王尚贞派官生梁成楫、蔡文溥、阮维新、郑秉钧四人来京入国子监读书。清廷特设教习一人,并令博士一人督课。七年后,梁成楫等学成归国。自此,这一学习活动从未间断,直至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为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