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红卫兵运动的主要流派(3)

⑨、北京市中学生写的《论新思潮--四三派宣言》,运用毛泽东讲话中的“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概念解释和分析“文化大革命”,可以看作新思潮的一篇代表性文章。见《四三战报》1967年6月11日。
    ⑩、在北京,首都516红卫兵团被作为极左的反革命组织予以镇压。目前笔者尚缺乏该组织的原始文献,其核心观点似乎只是反对周恩来,而没有提出其他社会政治问题。在后来的许多年里,以清查这个组织的名义,进行了批判极左思潮的运动,也制造了大量的冤案假案。在上海,上海中学学生写的《一切为了九大》,被批判为极左思潮。在长沙,长沙一中“省无联”派的学生杨曦光所写的《中国向何处去?》,是极左思潮集大成者。在武汉,有“北、决、杨”派的极左思潮和活动,参见:王绍光:《理性与疯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众》,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
    [11]、《中国向何处去?》(1967年1月6日),见:广州《广印红旗》,1968年3月,康生1968年1月24日批判该文的讲话刊载于广州八五公社《八五》编辑部编:《八五》,1968年2月。
    [12]、杨曦光在1986年以笔名“习广”撰文肯定了极左派是“形左实右”这一判断,见:习广:《“文化大革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冲击》,《知识分子》杂志,1986年春季写。该文把造反派与极左派混为一谈,似不够准确。
    [13]、周恩来1968年1月24日讲话(摘要),见北京市红卫兵1968年3月10日编印的一份油印批判资料(编辑单位不明)。
    [14]、参见宋永毅:《文化大革命中的异端思潮》,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辑:《二十一世纪》杂志,1996年8月号。
    [15]、关于老红卫兵和造反派红卫兵的比较,参见印红标:《红卫兵运动的两大潮流》,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编辑;《二十一世纪》杂志,1992年10月号。转载于:于辉编:《红卫兵秘录》,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