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故事 > 其它故事 >

赔三年赚一生

清同治元年,他的粮店开张了,他不急于销售,却派学徒去观察别的粮店收粮的过程,到什么地方收,怎么运输,怎么包装保存,半年过去了,他又派人去研究销售的门路,哪些地方缺粮。这一年,纯粹是白忙活了,不但没赚钱,反而压了大量的资金,贴进去不少的花费。
     年底盘货的时候,有几个学徒看不到前景跑了,管事的匆忙找到他:掌柜的,生意不是这么做的啊,小本生意,并非珠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需快速流通,树挪死,生意要周转才能活。
     他正低身看粮,都没回头:急什么?今年,咱们没亏。管事不解,他接着说:咱们今年赚了经验了。
     第二年,他开始售粮了,管事的很开心,这终于要见收益了。市面上的粮,总要在精粮中掺杂一些霉变的,他却不这么干,精粮就是精粮,一分沙子不加,一颗霉粮不掺,最好的粮,跟市价相同,差一些的,或者劣等的,低于市价三成销售,市面上都好奇,他怎么赚钱?这个价格,等同于原价出售,那人工花费,还得贴上,卖得越多,赔得越多。管事的都想关门了,他还下令大量出售,一时买者如云。不出三月,库存去半,他不得不抽调人手去收粮,却没有停下原价销售的步子。
     跟他一起投资的表哥着急了,去年不赚,今年又要赔,这做的是什么生意?他仍不急,今年,仍旧赚了,赚的是人气。
     第三年初,他接到了四川官府及军队的订单,谈好九月供粮,价钱若干,三月,云南大旱,百年不遇,所有农作物欠收,无奈,他只能高价收粮,离交粮的季节越来越近,所有人都慌了,建议他不如跑吧,粮食不够,如何面对官府责难?几个通宵没睡,他找同乡借了银子,去江南收购粮食,再花费无数运到四川,算下来,赔了身家大半。
     其他粮商都在等他关门歇业的时候,他一如既往,收粮,低价售粮,九月,遇瘟疫,云、贵、川皆有涉及,民不聊生,他做出一个所有人无法相信的举动,以全族田地、房屋做抵押,贷款从江浙又购进粮食,放粮救灾,一时名动天下,朝廷先后赐“急公好义”和“义重指群”匾额加以旌表。
     乐善好施之举,却遭到全族人反对,族人要求他偿还财产,并分家划清界限,担心他继续疯狂下去,将一无所有,族长也承受不住抱怨,问他:咱们家小底薄,做善事,不在此时。你交个底,今年又赔了多少?何时是个头?
     他不急,不躁,一一给族人上茶,完了,云淡风轻地说:今年,赚的是信义。来年,该是赚钱了。
     同治四年,“同庆丰”号粮店经三年厚积,生意爆发,官、商、民都好与他做生意,滇川一带,凡论及粮食,无不说滇南王炽“乐善好施,信义为先。”
     王炽历数年经营,成滇中富商,人称“钱王”,获四品道员职衔,恩赏荣禄大夫二品顶戴,诰封“三代一品”封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超出了胡雪岩的“二品”商人封号。
     生意要怎么赚?先学经验,后集人气,再立信义,等把这些都赚到了,自然会赚到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