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资香港的传言
85岁高龄的李嘉诚,刚过了龙年本命年后,李氏家族却出乎意料地选择撤离——出走内地与香港,投资英国。
李嘉诚去年明确了自己两个儿子的财产分配计划后,大儿子李泽钜作为长和系的实际掌控者,拥有2900亿港元身家一跃成为华人新首富,并开始从幕后走向幕前。李泽钜近日抄底欧洲,吸引诸多眼球——他大刀阔斧地收购英国电网、供水网络两大业务和天然气供应商WWU,英国媒体惊呼,称李泽钜“几乎买下了英国”。
在过去几个月中,包括计划中项目,李泽钜家族从减持香港嘉湖银座商场,到出售香港百佳超级市场、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及广州西城都荟广场等,如果全部完成,可套现400多亿港元。
一时间,李家“(大)陆港撤资”的话题引起轩然大波。仅2013年上半年,李泽钜在欧洲就完成4宗并购,共耗资人民币196亿元。到目前为止,李氏家族约半数的公司资产已转移至欧洲,3年累计海外并购额高达1445亿港元。李氏家族的万亿商业帝国似乎正撤离他深耕的这片土地,转而西进。
这在香港人看来并不奇怪——过去的十多年间,舆论对于李家撤资的质疑从未平息,几乎成了每年长和系记者会的必答题。超有耐心的李老先生则永远不厌其烦地表明:不会撤资。
但不信的人总是比信的多。长和系的最新动作,被解读为李嘉诚看空内地楼市,要借此撤出在内地的投资,转战欧洲。此外,亦有香港业内人士分析,一贯不喜欢投机政治的李嘉诚,坚持自己在商言商、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路线。
目前,整个欧洲陷入债务危机泥潭,资产价格处于历史最低位,而李泽钜,恰好抓住了这一软肋作为其全球化运筹的重要策略:先切入英国打开一个缺口,再覆盖欧洲大陆,逐渐实现把控。
无法摆脱的影子
就在9月5日,正当新鸿基217亿元拿下中国上海徐家汇中心地块,创下上海土地总价的新高时,李家的长江实业,却悄然准备卖掉上海陆家嘴东方汇经中心OFC写字楼。
与父亲一脉相承,李泽钜对风险极度谨慎,李嘉诚有句经典言论是“用90%的时间考虑失败”。与此同时,他也是跨越周期的投资高手,采取多元化的稳健策略,低买高卖。随着“长和系”近两年来大手笔投资欧洲,近期又在内地频繁抛物业套现,无不体现了李嘉诚“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思路。
抄底英国的主帅
“李泽钜抛售内地、香港部分资产,是李家加大海外投资的关键一步。”香港知名投资人李启明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同和黄的2013年半年报一样。海外业务无疑成为和黄收益总额占比最高的市场,而从近年来李泽钜购买海外资产,也可以看出李家逐渐把一些事业重心转向欧洲。
半年报显示,和黄的6大主营业务港口及相关服务、地产及酒店、零售、基建、能源、电信在欧洲收益总额占比最高,达到43%,其中英国占到16%,其次加拿大和香港的收益总额占比同样为15%,中国的收益总额仅占11%。
虽然无意撤退,但李泽钜投资重心西移却是十分明显。公开披露的2010年以来长和系在中国内地以外完成的10笔收购中,绝大部分集中在欧洲地区,其中又以英国最受李泽钜青睐。
“华人新首富加速抄底欧洲”的消息,让李泽钜成了新闻焦点——这位华人新首富最近斥资77。53亿港元收购了WWU,他将控制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欧债危机后,扩张速度更是加快,投资范围涉及电网、水务、能源和电讯等。
香港的投行人士评价称,从某种程度而言,李泽钜已经主宰了英国的经济与民生。美国退出QE3,欧美经济逐步复苏,这个时候地产界从亚太市场退出,抄底欧美是明智之举。
郭子威也承认这一点,“相比之下,投资海外的资金要小于国内,且国内竞争十分激烈,而国外还没这么充分。而从未来的投资回报率看,欧洲的机会更多。”他很肯定的一点是,中国GDP增长至少会保持在7%以上,还是有投资价值的地方,因此不会撤出去。
李氏家族投资英国,觊觎欧洲大陆,并非偶然。这不仅与李氏家族发迹于英殖民地的历史及制度背景有关系,也与其同英国政商界密切的非同小可的人脉关系有关。早在撒切尔夫人时代,李家就与英国政府建立了很深的交情。在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葬礼的宾客名单中,李嘉诚是极少数几位受邀华人之一。
“商人永远只会看重投资的回报率。”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对此并不感到意外,香港盈利增长缓慢受制于过度竞争,人工和租金成本飙升等多重因素。欧洲经济低迷,资产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李家已逐渐将投资重心西移。
从和黄的收购标的来看,李泽钜在欧洲的投资谨慎且精明。李泽钜收购资产大多都运转正常,且都是市场中的领头羊,有着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
尽管李嘉诚、李泽钜和长和系高管一直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收购,但公众还是将它解读成“撤退”。这些担心都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表露无遗,2010年时,和黄欧洲业务只占有和黄集团盈利比重的19%,到了2012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了34%。
2007年的金融危机,使李嘉诚的财富缩水了1000亿,1996年大盗张子强绑架长子李泽钜,持槍入室勒索走十亿,这都没能动摇李超人对香港的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