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天性聪颖,很善于为自己捕捉人生机会。78年恢复高考,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他找来书本,找辅导教师,突击补习三个月,一举迈进大学校门,成为文革后中国第一届大学生。大学毕业前,他不失时机地和系主任的女儿谈上了对象,如愿以偿地留校。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商业大潮滚滚而来,他不甘寂寞,利用学生家长的关系,搞起了第二职业,煤碳、医药、钢材、水泥,什么紧俏卖什么,当然卖的不是货,是批条,因为紧俏市场买不到,所以批条就是钱。一张条子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出手后再把赚到的钱分给写条子的人一部分。很快,他就成为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人。回忆自己几年来走过的路:他总结出自己的成功学:走捷径。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家里的存款超过6位数后,他索性辞去公职,把第二职业变成了第一职业,他要做全职商人,在商海里大干一番,因为在他看来,经商很简单:商人就是分配钱的人,运用加减乘除,只要把该给别人的钱分配好了,自己银行里的钱就会成倍增长。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倒卖批条,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卖批条的同时,他要投资做别的生意。经过多方考察,他和台湾一位客商签订协议,代理销售中英文电子词典快译通。他招兵买马,做广告,跑客户,一点一点推广市场,经营了半年,市场有了一定进展,但他觉得太慢太辛苦,和卖批条相比,效益太低,不符合他的“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捷径论”。所以他就放弃了,转给别人经营。
后来他又经营电脑,因为同样的缘故,他又放弃转给别人了,再后来他又经营电话机、传真机,不久又转给别人了。再后来,他又经营手机、传呼机,又都同样转手了。再后来,市场放开了,商品过剩了,批条不好用了。而他当初转给别人的经营项目经过别人之手的努力,现在都在为别人带来一定的商业利润,虽然这样的利润当年在他眼里曾经不以为是,但是在今天市场经济已经成熟的微利时代却十分可观。
此时的他,终点又回到始点,只好从头再来,他在新建的电子城租了一个门面,从别人手里批发来手机、传呼机,零售。从前卖一台手机赚一台,现在卖一台手机的利润不足百元。因为微利,他不舍得雇用人,每天自己进货,卖货,跑客户,十分辛苦。虽然并不心甘,但已别无选择。(林夕)
【大道理】:
成功需要时间。
在人生进程中,有些成本是上不能节约的。
如果你总是期待走一条无需费力的捷径而不是走努力工作这条自然的路取得成功的话,那代价将会是双倍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