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II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8:11:53 中国考古网 何驽 参加讨论
摘 要 2002年,素有“尧都平阳”之称的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墓IIM22的头端墓室东南角,出土了一件漆木杆IIM22:43,残长171.8厘米,上部残损长度为8.2厘米,复原长度为180厘米。漆杆被漆成黑绿相间的色段加以粉红色带分隔,显然具有特殊功能。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漆杆第10—12号绿色带被11号红色带有意隔断,根据以往的研究,陶寺一尺等于25厘米,则第1—11号色段总长39.9厘米,等于陶寺1.596尺,非常接近《周髀算经》所说的“夏至日影长一尺六”的记载。第1号色带至33号色带总长度为141.6厘米即5.664尺,为春秋分日影长。假如以一满杆顶点为起点向前移杆后,第1号至38号色带长度为157.4厘米,加第一杆总长180厘米,共长337.4厘米,13.496尺,非常接近《周髀算经》冬至晷长337.5厘米即13.5尺。由此推测IIM22:43漆杆为圭表日影测量仪器系统中圭尺,时代为陶寺文化中期(公元前2100—前2000年)。 关键词 陶寺城址王墓IIM22 漆杆 圭表 1 出土背景 根据考古发掘,山西襄汾陶寺城址分为早期小城(面积56万平方米)和中期大城(280万平方米)[1]。早期小城年代为公元前2300—前2100年,中期大城年代为公元前2100—前2000年。陶寺城址以其发达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特征不仅成为龙山时代晚期黄河流域的领军文化,而且凸显出都城特征和国家社会性质,又因“尧都平阳”的文献记载地望即今临汾一带,而被多数学者视为尧舜之都[2]。陶寺文化晚期(公元前2000—前1900年),陶寺城址被平毁,沦为普通大型聚落。 陶寺中期大城外侧东南部有一座由两道南城墙围成的小城,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内主要遗迹为一处陶寺文化中期王族贵族墓地和观象祭祀台。在中期王族墓地中,2002年我们清理了一座王级大墓IIM22。 (全文查看) 何 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原文发表于《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年第3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陶寺ⅡM22 漆杆与圭表测影
- 下一篇:2300年前的秘鲁天文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