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碎叶古城——考古学研究的新视角

2006年北京大学法鼓山人文基金讲座大纲
    碎叶古城
     ——考古学研究的新视角
    主讲人: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克兹拉索夫(I. L. Kyzlasov)教授
    主持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林梅村教授
    评议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齐东方教授
    时间和地点:北京大学民主楼讲堂,2006年12月22日下午14:30~17:00
    A New View of Archaeological Studies on Ancient Suyab (Suiye in the Chinese Sources)
     I. L. Kyzlasov
    Part I    Nature,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People of Kyrgyzstan
      吉尔吉斯斯坦的自然、历史地理与人民
    Part II   The Discovery of Ak-Beshim Ruin (Suiye Town)
        阿克贝希姆废墟(碎叶城)的发现
    Part III  Ak-Beshim Ruin is Suiye Town in the Chinese Sources
        阿克贝希姆废墟即中国史料之碎叶城
    Part IV  A Puzzle of Dayun Temple
        大云寺之谜
    Part V   On the Buddhist Images of Dayun Temple
        大云寺的佛像
    Part VI  The Discovery of Nestorianist Churches, Manichaeist Tombs and  
    Zoroastrianist Ossuaries
        景教堂、摩尼教墓地和火祆教纳骨器的发现
    Part VII  The City Planning of Suyab Town
        碎叶城的建筑布局
    Part I  Nature,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People of Kyrgyzstan
    吉尔吉斯斯坦的自然、历史地理与人民
    吉尔吉斯斯坦国中世纪古迹分布于楚河流域,主要有三大古迹,自西而东为:新城(Navikat,今称Krasnaya Rechka)、碎叶城(Suyab,汉文史料的“碎叶城”, 今称Ak-Beshim)和巴拉沙衮城(Balasagyn,今称布拉纳)。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碎叶城西四十里有新城。其名源于粟特语Navikat,阿拉伯语作Nawākit(新城),今称科拉斯纳亚•瑞希卡。1962年,新城考古发现一座中世纪佛寺,从中挖掘出一尊16米长的大卧佛,目前收藏在圣彼得堡埃米塔什博物馆。
    楚河流域的伊斯兰文化遗迹主要在布拉纳,古称巴拉沙衮。如今,当地仍有大批突厥石人、喀喇汗朝城堡和中世纪伊斯兰高塔保存下来。
    楚河流域最大的古城遗迹在阿克•贝希姆(Ak-Beshim),始建于公元5世纪,公元13世纪毁于蒙古西征。古城内外分布有大批宗教遗迹,包括佛教寺院、景教堂以及景教、火祆教和摩尼教墓地。考古发现表明,唐代名城——碎叶就在此地。
    碎叶城地处中西交通孔道,当地居民来自四面八方。最早的居民是粟特人,随后突厥人和汉族人陆续进入楚河流域定居。唐代诗人李白的先祖,就是隋末到碎叶的。唐代建碎叶城后,又有许多汉族人来此城定居。
    据史料记载,武周大足元年(701),李白生于碎叶城。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作于李白死后五十五年)云:“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昭武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
    Part II   The Discovery of Ak-Beshim Ruin (Suiye Town)
             阿克贝希姆废墟(碎叶城)的发现
    碎叶古城座落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北部楚河流域,位于比什凯克东北60公里托克马克市西南8公里处。具有中世纪早期中亚城市规划和特点的碎叶城,很早就引起俄罗斯东方学领域大学者的关注。巴托尔德(V.V. Bartold, 1894)、马松(M.E. Masson, 1927)、捷列诺什金(A.I. Terenožkin, 1929)、伯恩施塔姆(A.N. Bernštam, 1938-1939)先后来碎叶访古。
    直到1953-1954年,也即50多年前,当时年仅29岁的莫斯科大学考古研究室的高级教师列奥尼德•罗马诺维奇•科兹拉索夫(L.R. Kyzlasov)率领的苏联科学院吉尔吉斯考古学-民族学综合考古队楚河分队,将碎叶古城选定为考古调查的对象。楚河分队主要由莫斯科大学的研究员和学生组成。1955-1958年,莫斯科考古学家兹亚布林(L.P. Zjablin)再次到碎叶古城进行考古发掘。
    尔后,碎叶考古几乎停顿了40年,直到1996-1997年才重新恢复了两个季度的考古发掘,由俄罗斯埃米塔什国家博物馆(圣彼得堡,领导人谢苗诺夫/ G.L. Semenov)和吉尔吉斯斯坦民族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领导人塔什巴耶夫/ K.Š. Tabaldiyev)联合发掘。
    Part III  Ak-Beshim Ruin is Suiye Town in the Chinese Sources
    阿克贝希姆废墟即中国史料之碎叶城
    1960年,英国东方学家杰拉尔德•克劳森根据克兹拉索夫对阿克贝希姆的发掘,首次确认这座古城就是碎叶城。
    正如杰拉尔德•克劳森(G. Clauson)确定的那样,“考古学家们重建的阿克•贝希姆的历史和历史学家们记载的著名碎叶城的历史完全吻合,所以我的看法十分简单:阿克•贝希姆即碎叶”(Clauson  1960. p. 4)。目前这个推论已经被学界公认。
    Part IV  A Puzzle of Dayun Temple
    大云寺之谜
    748年,唐人杜环曾访问过碎叶城,他在游记(《通典》卷一九三引)中写道:“又有碎叶城。天宝七年,北庭节度使王正见薄伐,城壁摧毁,邑里零落。昔交河公主所居止之处,建大云寺犹存”(唐杜环著,张一纯注:《经行记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页34-39)。
    杰拉尔德•克劳森将阿克•贝希姆古城同碎叶城废墟等同起来后,寻找大云寺就被提到碎叶考古日程上来。1960年克兹拉索夫首次推测,阿克贝希姆第一佛寺就是748年,北庭节度使王正见在昔交河公主所居止之处建造的大云寺。
    1979年,北京大学张广达教授从文献、历史地理和考古学方面,对阿克贝希姆就是碎叶城给予充分论证。
    近年阿克贝希姆古城又发现三件汉文碑刻,进一步证实此地必为碎叶城无疑。其中杜怀宝造像碑,原来很可能立在大云寺中。
    Part V On the Buddhist Images of Dayun Temple
    大云寺的佛像
    阿克•贝希姆所出带佛像的铜牌可分为六个不同类型,其中五个类型的铜牌上饰有类似的佛像,或单佛,或一佛二菩萨。佛陀形象中的不同寻常的细节是:两手被肩膀上垂下的衣褶遮盖,而且衣褶下端下垂到手掌,甚至遮盖手指。这种样式着装的佛陀,虽然不同于其他铜牌上的佛像,据我们所知,这是新疆中世纪佛像的特有的风格,既见于佛教壁画,亦见于泥塑。早期犍陀罗佛像和菩萨像也按这种形式塑造。
    第6种类型的铜牌值得注意,,铜牌中心圆圈饰有男女双神像。在前面提到的佛堂中的“圣像壁”附近一共出土了六件,但在佛教众多神像中却找不到类似的神像。
    阿克•贝希姆双神像铜牌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研究者大多认为,它属于伊朗佛教肖像画艺术。据马尔夏克研究(Maršak 1999:182),他们分别相当于男女胜利之神和氏族成功之神,也即粟特瓦沙根神(Vashagn,《阿维斯塔》的Verethraghna神)与瓦尼讷达(Vaninda)。最初,粟特圣像中描绘的不是两个神,而是一个神。例如:埃米塔什博物馆藏公元7世纪粟特鎏金银胡瓶,上面就有一尊粟特军神——带翼骆驼神像。
    其实,碎叶出土双神像并非粟特人特有的神灵,而是具有突厥-粟特双重特征的神。两者区别在于:男女双神像在粟特早期宗教圣像中是分开地出现,而碎叶双神像是一起出现的。1953-1954年的考古挖掘资料引起我们的深思,这所寺庙供奉的双神像有可能是碎叶城保护神。这是一对夫妇神,其象征是手持一头双峰骆驼。
    Part VI  The Discovery of Nestorianist Churches, Manichaeist
    Tombs and Zoroastrianist Ossuaries
    景教堂、摩尼教、火祆教墓地的发现
    碎叶城第二类宗教遗迹是中世纪景教堂。碎叶城第三类宗教遗迹是摩尼教墓地,位于L.R.科兹拉索夫发掘的第5号地点。阿克•贝希姆3号发掘地点发现的墓葬的摩尼教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坚定,我们把握地说出对墓葬葬礼实质的观点。大陶罐或陶制纳骨器里装进尸者的去掉肉的尸骨,再将大陶罐或纳骨器放进建立在地面上的墓室里,墓室采用夯筑或用砖坯砌成。这种将人骨葬入大陶罐的中亚习俗应属于摩尼教,源于古代波斯的宗教仪式。就像火祆教的前辈一样,摩尼教坟茔有砖坯砌筑的苏普甘(supurgan)和“寂静之塔”。在寂静之塔内,专门豢养的狗,将死者的骨骼从罪恶的肉体中取出来。
    L.R.科兹拉索夫关于摩尼教徒有独特形状的十字架的结论(Kyzlasov, L.R., 2006),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得到证明。好像从莲花里长出来的、四尖长度相等的十字架,在克什米尔拉达克粟特岩刻和福建省泉州市出土摩尼教墓碑上都曾出现。这类十字架以前被认为属于景教十字架,但是碎叶考古资料表明,很可能是摩尼教十字架。
    碎叶城第四类宗教遗迹是火祆教遗迹,令人遗憾的是,位于阿克•贝希姆子城之北地区始终无人研究。很早就建有现代铁路干线,导致古遗址遭到严重破坏。不过,20世纪30年代末,A.N.伯恩施塔姆在楚河流域从事考古调查时发现,当年修筑铁路时,在阿克•贝希姆子城北城垣附近破坏了古墓,这些墓葬由扁平的土块堆成,没用土坯砌筑。古代地表上放着一些纳骨器(ossuary),偶尔有装人骨的大陶罐,亦属于与火祆教葬礼相关的纳骨器。根据前辈考古学家提供的资料,我们有理由认为,碎叶子城北城郊外当年曾是祆教徒墓地。众所周知,火祆教是萨珊波斯的国教,而碎叶城居民中显然有波斯商人,一直保持着自己古老的信仰。
    Part VII  The City Planning of Suyab Town
    碎叶城的建筑布局
    L.R.科兹拉索夫本人在挖掘年代,其他专家在过去的半世纪里,对阿克•贝希姆古城及其各种各样的资料进行的研究,据我所知,至今还没有形成相当清晰地的认识。实质上,我们知道的是,已发表过的1953-1954年绘制的总平面图,并且其中的结论:中世纪早期的碎叶城建有精确布置的宗教区域,这些宗教区域环绕着有稠密人口的子城。后来,L.R.科兹拉索夫认清城市建设特点,这些情况促使他重新研究吉尔吉斯得到的考古资料(Kyzlasov, L.R.,2006)。
    根据1953-1954年的发掘,长方形的子城被坚固的城墙环绕,子城里的狭窄街区中居住着碎叶居民,分为三个世界性宗教团体:佛教、基督教、摩尼教。后来的发掘进一步这一点。
    碎叶城宗教仪式区域的合理划分,是考古学上第一次出现的现象。这不是世界性宗教的仪式方面的疏远性,而是它们对某方向的清楚向往。典型的例子是,佛寺、摩尼寺、景教堂和火祆教寺院,十分明显地分布在子城的郊外。不难设想,这种分布可以解释这种情况:四种宗教信仰对楚河流域当地居民来说,皆为外来宗教。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