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云南]方国瑜,行走在中缅边境(下)


    方国瑜注意到,生活在菖蒲桶即现在的贡山地区的大部分是当时被称为怒子和曲子的怒族人,他认为这些人大概是同一民族。因为流经该地区的怒江和独龙江的划分,且他们的服饰习惯也有不同之处,于是被认为是两个民族。方国瑜发现其实他们的语言一致,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并辅之以男子打猎、女子纺织。
    方国瑜还记录了菖蒲桶地区的婚俗和丧葬习俗。如怒族的“制一木棺,形如柜,把尸体盘坐棺中,送至山上浅葬。到冬季农隙时,又将棺材掘出,请喇嘛念经,然后焚化,骨灰装入瓦罐埋入土中,上砌以石,高约二尺,旁竖木标,悬着写上藏文经典的一条麻布,但无所谓扫祭之礼。曲子则更简单,死后停在家里,亲友来悼者,都带着一筒酒,以少许注于死者之口,停一二日,在房子左近挖坑,葬以木棺,也有只用一块板子或一张竹帘的,置死者于其上而掩埋,上面拿石板或木板围架着,把死者生前所用的弓箭挂在里面,妇人则放有筐子。”
    当时,外界对卡瓦山地区各部落名称的记载差异极大。方国瑜经数次询问当地居民,确知部落根据大小,分为4个等级。并从习俗上区分佤族两个最大支系的差异,“卡剌文化程度较高,不杀人头祭谷,信仰佛教;而卡瓦族则较粗野,不信佛,杀取人头祭谷。此其大较,妇女装束及村落之设备亦异焉。卡剌自称曰La,卡瓦自称曰Wa”。
    方国瑜看到卡瓦山被称为野卡的佤族,房屋建筑只用草、竹、木3种材料,无一土石,不立房基。所以,“土人住室最易引火,而房舍栉比,偶一家不慎,全寨俱焚,故祀火神,年必一祭,大都在十一月,家出谷或鸡,延巫祷祝,共醉一餐而散。”由当地佤族的家居生活看,南坎乌附近佤族,“则无所谓床被,众人围火塘睡,甲枕于乙,乙枕于丙,以次相续,一人动而众人醒。晨起,则甲醒而猛击乙,乙惊而猛击丙,丙亦击丁,众醒而立,睡眼朦胧,自抚其面,稍顷而散,各事所事也。”
    卡瓦地区不产盐,当地部族群众得盐不易,故多淡食。方国瑜在考察中发现“野卡菜汤无盐,围火塘而食,置一盐团于锅旁,取而舔之,以次传递,设有用齿嚼者,群起而捶其背以儆之。”他在猛董的贸易场所亦见远道来做生意的人,“饥而出其粗且黑之馒头,乱盐以佐餐焉。”
    在猛董,方国瑜考察了佤族举行的镖牛联欢活动,“即以所杀牛分诸部落来者,土人聚而分之,不剥皮,分割以归。曾闻野卡食生肉,步其后往观;至火塘,各出刀切肉,掷火中,稍顷即出,拍灰而啖之,血淋淋入口。其齿利胃健胜过吾人,生食亦不为病也。”
    方国瑜记录了卡瓦地区的过寨送礼习俗,“将周行其境,派人送盐、茶至所有野卡村寨,野卡以芭蕉果、甘蔗为礼,盖取芭蕉之叶最宽,甘蔗之叶最长,尊其人而送此物也。既送礼物,则不仇视;惟有贪财者,则将入寨,阻于门外索钱,与之,始放行。又或悔前言者,则阻于途,送生硬芭蕉果数枚,告勿来,强之则致动武也。”
    方国瑜注意到班洪地区种植棉花,并了解到当地少数民族所种的棉花“多系木本,既植之后,年收一次。春间锄土刈草,任其荣实,按时收成,不多劳力,亦无肥料,而家家有棉田,以一家足衣为度。种棉多在距寨较远之地,有二三十里以外者,盖其近处谷田,而棉田年仅数至,故植于远山中。”
    班洪地区的民族服饰、生活习俗亦引起了方国瑜的关注,男子“蓝布短衣长裤,单层,鲜有夹或棉衣,气候使然也。头缠白或蓝帕,短发不梳洗,无理发匠,长则自剪之。不履不袜,脚底厚而趾较长,健步如飞,登山涉岭,如履平地。出门,则挂长刀、布袋,腰间插烟杆,面垢唇厚,然较野卡则为清秀耳。”当地妇女装束,尤其是以佤族女性最有特色。“卡刺以首饰啷噹,为其著者。耳有环,径寸许,或穿耳孔,径三四分,施铛大如钱,铛下垂环,两环以绳系之垂缨于胸,两耳所垂,其重当不下三四两。项圈径尺许,或雕花,式样极多。手镯则或绕银线,或为块,宽三四寸,刻纹。胸亦多挂银制品。”此外,方国瑜还记录了班洪地区的紫胶生产、自然物产、音乐舞蹈、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
    方国瑜在考察中发现,裸黑山地区的少数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蔬菜。“余等自离猛董,即不得青菜,口焦唇干,颇觉不快。同行者或剖芭蕉树取其干心切而食之,稍有藕味,而恶臭难人口。往山中采蕨薇食之。”通过了解,方国瑜得知当地人向来没有种菜的习惯和意识,“偶一家种,远道觅种子来,长未数寸即食之,寨中亦家家乞之,于是无愿作此费力而不获数餐之劳者。每年夏秋之交,有萝卜、芋薯之属,春季有蕨菜,此外则终年无菜蔬”。鉴于这种情况,方国瑜曾与各寨头人交流,希望他们能够收集菜蔬种子分给各家,鼓励各家开辟菜园,并订立公约不许讨要菜蔬,更不许偷窃,以便当地居民四季有菜蔬佐餐,改善食物结构。
    在卡瓦山东丁寨及甘乃诸寨,方国瑜看到寨中竖立着木叉,了解到这是杀牛祭鬼仪式的现场。当地少数民族每有疾病或岁时祭祀,则延请巫师,用牛祭祀鬼神。祭祀结束,置牛头于家,并以家藏牛头之多称豪。在东丁寨头人的家中,方国瑜对此体验深刻。“稍倾,头目开瓦窗纳光,视座旁,牛头列焉:有仅存骸骼者,有犹附皮肉者,令人作呕,而头目指之喃喃语,不审何意也。”此外,方国瑜还详细记载了在卡瓦山所见占卜术,大事镖牛定吉凶等民间信仰习俗。
    滇西边境民族普遍崇拜诸葛亮,在公明山猛茅寨,方国瑜得知每年农历二月七日,当地男女都会登山祭孔明。当地居民认为卡瓦山为孔明所开辟,所以,每年都要祭祀他。卡瓦山地区的其他部族,也每年都要登山祭孔明,只是祭祀时间不同。而且孔明崇拜现象在当地极为突出,“有道远不能至者,则遥望而祭焉。”
    在卡瓦山猛蕊寨,方国瑜看到寨中有铜鼓二面,当地人称为“孔明鼓“,相传为诸葛亮遗制。在炉房山,有寨名为“诸葛营”,当地人认为该地是孔明南征宿营之所,虽无史证,亦可见当地民众诸葛信仰至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