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新疆]清代对新疆的“对口支援”


    1759年,清政府完全平定了中国西北边疆的叛乱和割据势力 。乾隆皇帝取“故土新归”之意,将西域改名新疆,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天山南北超过20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
    保卫边疆是建设边疆的前提。乾隆年间,清政府在新疆的常驻军约有4.5万人,每年军政费用为200万两白银,而新疆全年货币形式的赋税收入仅有白银10余万两。因为清政府规定,新疆的所有财政收入都留归新疆各地使用,所以,新疆地方财政的收支差额只能通过内地省份的“协饷”解决。
    从1760年开始,清政府每年从内地调拨“协饷”200万至300万两白银充作新疆军政费用。当时,全国有25个省级行政区,除了财政比较紧张的黑龙江、吉林、盛京、乌里雅苏台(今蒙古国)、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外,其他省以及粤海关、闽海关、江汉关、江海关等海关,都要分担新疆所需的财政支出。
    每年春夏间,新疆各地核定本地次年军政事业所需费用,将开支预算分别上报中央政府的户部和驻在兰州的陕甘总督衙门。户部审定该预算后,按内地各省区和海关财政收支状况分摊。各省区和海关接到分摊数额后,按期将银两解送陕甘总督衙门,再由新疆派人领取,分存新疆各地银库,按月给各地公职人员和驻军官兵发放。
    这些费用大部分用于支付驻新疆清军官兵、办事人员(包括内地来的满、蒙古、汉族官员)和新疆本地官员的工资及日常行政开支,还有一部分用于重大的公共工程建设,如水利和道路建设等。
    当新疆遇到大事时,还要由清朝中央政府拨专款支持,这称为“专饷”。例如,乾隆年间的土尔扈特东归,中央政府拨出专款20万两白银用于救济和安置;道光年间平定境外浩罕汗国支持的张格尔叛乱时,中央政府共拨专款白银1000万两以上。清朝最大规模的一笔拨款是用于19世纪70年代反击英俄支持的浩罕汗国阿古柏的入侵。《剑桥中国晚清史》称:“7年之中总数逾5230万两协饷的支援,是支持左宗棠在新疆取得胜利的唯一决定性因素。”1876年2月1日,光绪帝出上谕:“国家经费有常,此次筹借巨款,系天下合力,办西陲军事,竭十余年之力,办今日军事。”
    据齐清顺在《清代新疆的协饷和专饷》一文中的研究,1760至1911年,清政府拨给新疆的协饷和专饷总计高达近4亿两白银。这套类似于今天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制度,为新疆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财政支持。
    此外,江苏、广东等地的商人,也曾联合捐款上百万两白银补充新疆的军政费用。
    每年数百万两白银从祖国内地流入新疆,其中大部分作为工资发放,形成了比较强劲的购买力。很多内地商人看准新疆这个市场,西出嘉峪关,在新疆长期居住,促进了新疆城市的发展。
    从清朝统一新疆到乾隆帝去世的40年里,新疆保持了基本稳定,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当时虽然还没有经济统计指标,但从当时内地人民不断自发迁居新疆来看,新疆的人均GDP很可能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可惜的是,这种势头没能保持下去,后来的连年战乱,将早年的建设成果破坏殆尽,新疆西部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也被俄国侵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清朝国力衰落、断绝了对新疆的财政支援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