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曼卿:睿智的边政工作者
http://www.newdu.com 2024/11/10 09:11:41 中国民族报 许晓明 参加讨论
刘曼卿 近代国族建构及边政研究背景下的西南边疆考察群体,其组成人员除了学术机构的研究者、高校教师、报社记者外,还有政府官员。这些官员们在肩负边疆治理和民情调查的使命过程中,还以游记、日记、调查报告、政论等方式,详细记录了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政治制度、经济生活、风土民情、宗教习俗等,为后人研究近代西南各民族提供了参考佐据。刘曼卿便是这些官员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一位。 刘曼卿成长的每一段经历,似乎都是为未来谱写传奇而准备的。1906年,刘曼卿出生于拉萨一个穆斯林家庭。她的父亲曾任清朝驻藏大臣的秘书,后又担任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的秘书,母亲则是康巴地区的藏族。她9岁以后随父亲到印度生活,12岁举家迁居北平(现北京),成为北平第一小学的学生,天资聪颖的她仅用半年就学会了汉语。刘曼卿小学毕业升入通州女师,后又进道济医院学习护理。多元的成长环境,足以让刘曼卿在不同文化间自由游走。著名出版人黄警顽在《探险家刘曼卿女士小传》一文中这样评价刘曼卿:“女士善辞令,能文章……足迹遍远东,识汉、藏、蒙、日、英、印、拉丁等文字,多才多智,而器宇恂恂,态度和蔼,常欿然不自足,得不谓东方之奇女子耶。” 历史把这位多才多智、掌握多种语言、善于从事跨文化交流的女子推到边政工作的风头浪尖之上。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开始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略。第十三世达赖喇嘛也有意向中央政府靠拢,于1928年冬派出驻山西五台山的堪布罗桑巴桑晋觐蒋介石。在这次会谈中,刘曼卿担任翻译,她的工作得到蒋介石的赏识,随后获任国民政府行政院文官处一等书记官一职。1929年7月,刘曼卿主动请缨前往康藏地区做调查,并希望直接了解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政治倾向。1929年8月1日,刘曼卿在文官处二等书记官孔党江称的陪同下,以“西藏调查员”的身份从南京出发,一路向西。 西行路漫长而艰辛。23岁的刘曼卿克服与亲人的别离之苦,顶着风雪严寒,在高原上跋涉。一路上,她有几次险些坠落深崖、滑进雪坑,还坐过牛皮船、遭遇过土匪打劫,所幸并无大碍。1930年2月,刘曼卿终于到达拉萨。 由于亲英派的阻挠,刘曼卿无法立即会见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年轻的她勇敢机智地斡旋其间,向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力陈中央与西藏一家的观点:“内地与西藏,为姊妹为兄弟,断不能离散,以前姊妹兄弟相失,各号泣走觅,今既有相见相亲之机会,彼此何可狐疑;况中央政府在国际上已渐渐争得平等,眼见不数年之内,中国即为世界有数的强国,西藏忝为中国一分子,此而坐视,不惟未尽一分之天职,且有逆亡顺昌之惧。” 终于,在3月28日和5月25日,第十三世达赖喇嘛两次会见刘曼卿,并表示:“吾所最希求者即中国之真正和平统一。至于西康事件,请转告政府,勿遣暴厉军人,重苦人民,可派一清廉文官接收。吾随时可以撤回防军,都是中国领土,何分尔我。”刘曼卿圆满完成出使任务回到南京。据当代藏学专家喜饶尼玛研究,此次康藏之行,刘曼卿一行前后共花了364天。 鉴于刘曼卿在康藏工作中的成就,1932年3月,她再次被派到康藏地区,但此次因病她没能真正到达西藏。抗日战争爆发后,刘曼卿又先后于1937年至1939年间两次进入藏族聚居区,向藏族群众宣传抗日主张、募集抗战物资。在康藏地区工作期间,她写成《康藏轺征》、《汉藏通婚一段简史》、《藏区政府组织》、《西藏纪行》、《边疆教育》等游记、调查报告,叙述自己在藏族聚居区工作的经历和见闻,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 作为一位政府官员,刘曼卿的著述首先偏重于对政治事件的叙述。近代发生的赵尔丰治藏、尼藏事件、康藏战争、格桑次仁事件,包括她在出使过程中体会到的西藏各派势力的明争暗斗之情状,都在她的叙述中跃然纸上。 近代以英国为代表的外国势力企图干涉西藏事务,刘曼卿对此很警惕。在“洋势力”、“洋流氓”等叙述中,她描写了英、美传教士进入藏族聚居区传教及干涉西藏事务的情况,并对此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平心论之,外人入康亦不无微劳,现今西康所有知识分子多半出身教会学校,因除此即无较好学校可入,故外人对于文化之贡献,亦未可一笔抹煞也。”对传教士披着宗教外衣做侵略前卒之事,她也不无忧虑:“但闻外人常将本地地图及种种机密探报回国,是否存有侵略之野心,诚难言矣。”她希望国家对此有所防范:“然则西藏虽为英人所觊觎,藏人内部亦诚不乏倾英者,但因地势与教义之关系,在短时内,总难逞其野心,望国人早为未雨绸缪之计。” 她还详细记录了康藏地区的经济贸易、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岁时节庆、社会礼制等。翻阅她的著述,可以了解“多夫制”、“鞭刑”、“牛皮船”、“赘婿”、“葬制”(火葬、天葬)、“燃灯节”、“藏医药”的情况。比如,她留意到西藏地方政府书记员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记录方式——“昌渣”,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谈话时旁有书记用竹笔就昌渣记录之。昌渣者,以木板数方,用髹漆涂之,使光滑,行文时扑粘性之粉质于其上,竹笔走划,粉去而露板成字。藏人于作文前,每以为草稿,机密文件即直书其上,不复誊录,谓便于危急时灭去之。” 1941年,年仅35岁的刘曼卿因病去世。她的人生如此短暂,但是,正如喜饶尼玛教授所言:“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切都会淡忘,但刘曼卿女士为国家、民族所做的一切,则将永留史册。”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内蒙古]领略乌兰察布万年历史
- 下一篇:[西藏]湘西王陈渠珍的西藏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