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从西域到新疆的演变
http://www.newdu.com 2024/11/10 09:11:53 新疆经济报 纪大椿 参加讨论
“西域”是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对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大片地方的称谓。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西域仅指天山南北,大体上同后来的新疆差不多,但是仍有相当的区别;广义的西域,除了中亚、西亚之外,还包括印度、波斯、北非直到欧洲的大秦(罗马)诸国。具体到清代前期的“西域”也比如今的新疆多50多万平方公里,那一片领土因为沙皇俄国的侵略,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去了。 那么,沿用了两千多年的西域怎么和为什么变成“新疆”了呢?那实在是清朝皇帝们“不朽功劳”。 明朝的国力不如它的后继者清朝,境内有许多“独立王国”:在西北有强大的准噶尔,在西南有大小不等的“土司”。他们的世袭首领都拥有世袭的领地,由自己的文臣武将统治着自己的属民。他们接受明王朝的统治,按时交纳赋税或定期朝贡,却不允许朝廷向他们派驻官员和驻扎军队,保持着 “高度自治”的权力。 清朝建立后,趁着胜利的余威,马不停蹄地向着南方进军。许多小“土司”眼看难以抵敌,和平地接受了清朝的统治。世袭的“土官”被改为朝廷派遣的“流官”,历史上就叫“改土归流”。几个强大的“土司”,如云南的彝区、贵州的苗疆、四川的藏区,他们的首领仗着有几分实力,作了无效的反抗,失败后也不得不接受了 “改土归流”的命运。因为这些地方是清朝动用武装力量打下来的,皇帝们踌躇满志地将它们统统称作“新疆”,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和炫耀创建大清王朝的武功。 解决了南方的“土司”后,清廷着重对付西北强大的准噶尔部。准噶尔是由西蒙古建立的地方政权。为了统治全国,满族贵族建立的清廷十分看重与蒙古民族的关系。因此,尽管准噶尔的首领们先服后叛、反反复复;清廷的对策是打打停停、适时休兵。后来因争权而引起内讧,乾隆皇帝利用这一时机,一举直捣伊犁,准噶尔汗国被朝廷攻灭。达瓦齐汗俘送京城之后,乾隆册封他为和硕亲王,让他娶了一位宗室女。清廷设置伊犁将军府,驻扎军队,派遣文武官员,直接统治了天山南北。这也算是一个用武力打下来的地方,于是多一个“新疆”。 到了这时,官方文书中被称为 “新疆”的地方共有四个。三个在西南:1、云南的乌蒙 (今云南省昭通市)2、贵州的古州 (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和安顺(今贵州省安顺市)、镇宁(今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一带,3、四川的大小金川 (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部);一个在西北:便是西域。这时的 “新疆”二字并不是作为地名而出现的,前面必须冠以地名,如西域就称作 “西域新疆”。 到了嘉庆年间,西南地区的几个 “新疆”逐渐隐退了,“新疆”一词逐渐地专门用来指称面积最大的“西域新疆”。蒙古族出身的伊犁将军松筠有志于编纂地方志,先后安排几位被朝廷遣戍伊犁的官员担当这一重任。1821年,《西陲总统事略》12卷终于在徐松手下定稿,松筠将它敬呈给刚刚继承皇位的道光皇帝。道光披览之后,欣然将它“钦定”为《新疆识略》。有了皇帝的钦定,“新疆”就最终成了西域专用的地名,“西域”和“西域新疆”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几十年后,中国由盛而衰,不断遭到外国的侵略,地处西北边陲的新疆更是首当其冲。经过全国军民十多年的奋勇抗敌,终于将阿古柏侵略者驱逐出境。继而又通过谈判与俄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割让了伊犁西路大片土地,收回了伊犁东路,也就是如今的伊犁一带。朝廷取 “故土新归”之意,于1884年设新疆省,开创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废军府、改行省的先河。之后,又经过若干年的行政建设,先后建成了四个道,1918年,民国政府将阿勒泰作为一个道划归新疆省辖属,后来又将 “道”改为 “行政区”。由于同周边国家的边界争议地区的解决,我国新疆的行政区划也就确定下来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