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方国瑜,行走在中缅边境(上)


    
    方国瑜(右)与弟子和志武。 木霁弘供图
    方国瑜(1903~1983),字瑞臣,云南丽江人,纳西族著名史学家、语言学家、民族学家,是西南民族史的开拓者、云南地方史的奠基人。
    1935年4月,有关中英会勘滇缅南段未定边界的消息引起了方国瑜的注意。随后,他发表了几篇文章谈论中缅南北两段的界务问题。中英会勘滇缅南段未定边界委员会的中国委员尹明德在阅读了方国瑜的文章后,认为方国瑜如能亲自到边界考察,就能对界务提出更为精辟的意见。因此,尹明德通过名士李根源,力邀方国瑜以中国委员随员的身份参与边务谈判,其职责是提供历史资料、查阅文献和实地调查。
    1935年8月,方国瑜赴云南边地旅行考察8个月,并及时记录途中见闻,共写出《班洪风土记》《卡瓦山闻见录》《裸黑山旅行记》《摆夷地琐记》《炉房银厂故实录》《罕姓土司系谱录》《边行杂识》及《旅边日程》8篇文章。
    在实地调查中,方国瑜首先关注到滇西边界被英缅殖民当局蚕食的事实,发现菖蒲桶与缅甸交界的一段,“到如今还没有立过界碑,因此原来管辖着很广的土地,一年一年地缩小,丧失给英帝国主义者”。
    结合文献与实地调查,方国瑜注意到,由于清王朝漠视菖蒲桶边务,怒、俅两江流域土司管理不善,英帝国主义者乘势派人经营这一地方,设立教堂,实行煽诱。“英人一面笼络俅民,一面布置武力,各处伙头在利诱威迫之下不得不调换他们的执照,改任洋官”。英国在被占的中国领土上设官任职,由英人或缅甸人担任,并开始向当地居民征税,进行缅文教育。
    方国瑜还考察了卡瓦山边境民族的一些军事设施及当地人民反击侵略的历史事迹,他看到甘乃寨“高山土筑土高三尺,长四五丈,嵌竹筒数十于其中,有火药经过之痕迹,此土人用为防御,且经作战于此者。土人作战,勇敢异常,惟不知战术,亦无作战计划,然犹知险要处筑防御工事焉”。在漫波寨附近,方国瑜看到此地“伏木阻道,悉率难行,遍插竹签于其间。签削竹为之,火乾脆劲,尖锐而利,直插于地,不慎履之,能通薄皮底鞋刺入,且有涂毒药于签者,中毒可致死,同行为竹签伤者,经久始愈”。在高多寨,方国瑜想登上后山,但遭到拒绝:“竹签密布,恐为所伤也。土人不履不袜,虽践砂砾不以为苦,然不能抗竹签之利刺,亦防敌之一种利器也。”   
    方国瑜还特别留意滇西边地民族的国家意识与爱国情怀,到班洪第二天,方国瑜就看到土司官署悬着中国“国旗”。在实地调查中,他还进一步了解到,当时卡瓦山的塔亭、甘塞、光宗诸王地,“亦于节令悬国旗”。班洪总管胡忠汉曾多次对他说:“我数代人服汉朝,汉朝对我家好,我不能背叛先祖,不能背叛汉朝。炉房银厂是汉朝的,我们为汉朝看守,我不能失了先祖之意。洋人来,我一定要打,这是我的责任。”1934年英兵火攻班老,村寨多遭焚毁,但其困刚(即班老王)发誓说:“除非月亮落地之日,余必不降英。”
    方国瑜注意到,班洪土司在社会管理中秉持民主议事风格,且与人民平等相处。班洪有大、小衙门之分。总管署为大衙门,每年所收门户税,由大衙门征之,酌分若干于小衙。总管之下,设大小头目,为世袭官,非有大过,不轻于更易。有关全区大事,则集众头目会议决定之。“土署前有隙地,牛猪粪堆积,秽气不堪,晚饭后,寨中老幼蹲而谈天,忠汉(即班洪总管胡忠汉)亦时杂其间,未以贵族自矜也。”
    班洪地区民风淳厚,土署不设监狱,也很少用刑罚。“有官司,然不受刑事之苛,亦无禁闭之事。有告案,总管恳切劝之,偿金了事,罪大恶极者则置之死地,故不须有黑房子之设。而班洪境内,以罪至极刑者,数年不一闻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