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库车,驴背驮载的信仰和世俗生活


    
    库车清真大寺
    
    库车毛驴车
    沿着新疆夏特古道横越西天山,海拔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就是一座巨大的分水岭,翻过著名的扎尔特达坂后,便进入南疆阿克苏了。从这里往东行进,是伊斯兰文明的另一条传播之路,库车是这条路上的重要一站。
    毛驴拉动的风情画卷
    和喀什、伊宁等城市一样,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也分为新城和老城。若非主麻日,老城最热闹的是沿街的饭馆、商店以及古老的龟兹渡口两旁最具库车特色的“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而在主麻日,最热闹的便是库车清真大寺和麻扎两处了。
    沿着伊斯兰文明的中国之旅行进,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阿克陶、疏附、乌恰等地,笔者在一条条山路上看见一辆辆驴车无声地前行,车上坐着或劳作完毕回家、或前往另一个村子走亲戚、或去镇上赶“巴扎”、或去县城置办生活用品的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群众,描绘出了一个冷色调的高原驴行图。在西部新疆的广袤地域中,一旦接近乡村就会发现驴的数量猛增;而临近县城时,各个方向涌来的毛驴会一下子让你觉得到了一个被毛驴而非人主宰的集镇了,驴的身影、驴的独具特色的高亢叫声、驴的拥挤、正午阳光下驴沉默的神情等,掩去了人的主角地位。接近库车时,映入眼帘的毛驴和毛驴车以及跟在毛驴后面、坐在驴车上的穆斯林,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的画面,让人感觉整个库车县就是一辆大驴车,拉着这个新疆第二大县的历史和文化前行。无论是在乡间还是县城,无论牵着毛驴的维吾尔族大叔多么神情饱满,毛驴车上的小伙儿脸上的胡子刮得多么干净,姑娘们头戴的小花帽、身着的花裙子多么鲜艳亮丽,好像都让位给了毛驴。
    在新疆的穆斯林中,哈萨克族选择了马,柯尔克孜族选择了牛和羊,维吾尔族更多的选择了毛驴。如果说一片地域上的各种生命构成了一部灵动的生命大合唱,那么,南疆的毛驴、内蒙古草原的马、青藏高原上的牦牛,是这三大地域的主唱。
    一种远胜生产工具的情感寄托
    出于对人文历史和地理的喜好,笔者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搜集当地的地方志,从中找寻自己需要的写作线索。但到库车时,发现了别的地方没有的、特为动物而出的志书——《龟兹驴志》,其中记载道:早在1944年时,库车县10万人口拥有2.5万头毛驴,平均4个人就有1头驴。时代在前进,随着农机拥有量的增加,当地农民对毛驴的依赖程度在降低。如今,库车县有40万人口,4万头毛驴,毛驴拥有量成了平均10人1头。就这样的水平,在中国的县区中,库车无疑还是人均毛驴拥有量最高的吧。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毛驴拥有量呢?因为库车坐落在从库尔勒到阿克苏近800公里范围的中间地带,是辽阔而富庶的这一地带的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在一幅摊开的新疆地图前,笔者审视良久后发现,从物资集散的角度看,库车在这一地带具有网络辐射的功能。
    昔日的西域36国中,龟兹是其中的一个大国,库车是丝绸之路上的龟兹国的中心。从那时起,这里的物资集散根须历经千百年的时间推动后,完全能覆盖到周围的轮台、拜城、沙雅、新和等县,甚至连塔里木油田、巴音布鲁克和巩乃斯草原也能触及。而南疆铁路没有开通前,从库尔勒到阿克苏的商贸通道上,一头头毛驴构成的“毛驴商队”一直很活跃。即便是现在,在公路不发达的乡下,毛驴依然是当地的主要运输工具。
    除了上述因素外,当地人对毛驴的深厚感情,也是使毛驴能够一直活跃在当地历史舞台上的原因。在很多家庭中,毛驴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工具、交通工具,而是家庭中的一员。有的人将毛驴视为一种财富的象征,有的人将毛驴当成一种情感寄托。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他们的理解中,“作为一个库车人,怎么能没有毛驴呢?没有毛驴的家庭,那还叫库车人的家么?”
    每到重大节日或赶“巴扎”时,从城外各个角落、各个方向延伸而来的柏油路、土路以及乡间的小道上,到处可见毛驴。一旦进城,整个库车县城便被驴和驴车塞得满满当当的,狭窄路段,人让驴,驴避人。到了礼拜时间,那些匆匆忙忙赶往清真寺的穆斯林便将驴车停在路边,自己径自去礼拜。礼拜结束出来时,毛驴依然在那里乖乖地站着,有时一条街上会依次摆开一个毛驴的队列,驴们无声地在那里等着主人。几百年来,没听过谁家丢失毛驴的。
    幽默的库车人说起毛驴,总结了几大好处:一是像领导,走到哪就能吃到哪,不需主人操心;二是嘴严实,你干什么事情它都很忠诚于你,不会说出去的;三是干多少活,都不会冲主人发火,不发牢骚;四是出外干一天活,无论多累,也能将你驮回去。
    毛驴背上驮载的信仰
    龟兹古国,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佛都。那时,库车的大路小街上,一头头毛驴驮载着一位位高僧大德或一卷卷佛经,成就了这里的佛教传播或集会。而当伊斯兰教传入这里后,新的主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跨上驴背,带着一卷卷《古兰经》,出没于库车城内或乡下。就这样,库车接纳了佛教和伊斯兰教在这里缔造的两次巨大而辉煌的精神运动。
    库车应该是新疆南部地区伊斯兰文化最浓厚的地方之一,而最能体现这种风情的则是距库车县新城约4公里的库车清真大寺了。这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
    16世纪,新疆伊斯兰教黑山派首领伊斯哈克·瓦里从喀什来到库车,倡导在这里修建清真寺,并得到当地穆斯林的响应。于是,一座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出现了。1927年,历经几度重建的清真寺,已经有了中原建筑的痕迹,全部由青砖砌成,高耸的门楼与宣礼塔庄严挺拔。 
    1931年,一场大火燃起于寺内,使清真寺的建筑化为灰烬。对穆斯林来说,没有清真寺的生活是残缺的。在当地穆斯林的呼吁下,库车的富豪哈里木·阿吉首先出资,并号召当地穆斯林纷纷捐款,就这样,在原寺的旧址上开始一座清真寺的兴建。经过3年的修建,1934年,一座占地1.4万平方米、具有浓郁维吾尔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出现在库车穆斯林的眼前。这座清真寺除了和其他地方的清真寺一样,由礼拜殿、宣礼塔、拱顶门楼、望月楼、讲经堂、宿舍等构成外,还有国内清真寺独一无二的宗教法庭。不过,今天的宗教法庭早已失去了它固有的功能。
    走到这座大寺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座16米高的宣礼塔,分别耸立于门楼之侧。据寺里的满拉介绍,清真寺刚建成时,宣礼塔是整个库车城最高的建筑,登上塔,整个库车城尽收眼底。由88根木柱撑起的礼拜大殿,占地面积1165平方米,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建筑风格,可容3000多穆斯林做礼拜。
    库车清真大寺是库车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和教育中心,每天都有很多穆斯林前来做礼拜,每逢主麻日和宗教节日,人们更是欢聚清真寺,参加会礼。这里是全库车穆斯林礼拜时最神往的地方,大家都以能在这里进行礼拜为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