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略谈捍卫我国海疆问题


    一、海疆是国家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屹立于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的文明古国。就像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一样,海洋也为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我国古代文明中就有海洋文明的气息。1991年2月在泉州举行的“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讨论会上,各国学者提供的最新考古报告明确肯定:“中国与地中海沿岸国家一样,都是世界海洋文化的发祥地”[新华社1991年2月18日电。《人民日报》,1991年2月19日。]。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是面积仅少于苏联和加拿大的陆地大国。我国拥有约300万平方公里归我管辖的海域,又是个海洋大国。我国陆上与12个国家相邻,陆地边疆线总长20000多公里。我国陆地“东至于海”[《史记·五帝本纪》。],濒临黄海、东海、南海,还有内海渤海,这些海区属于太平洋的边缘海,习惯上称为中国海区。我国海区四海贯通,彼此相连,形成一个东南凸出的弧形水域,有海峡水道通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台湾省则直接面向太平洋。我国海岸线总长18000多公里,略少于陆地边疆线。我国有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岛屿6536个,岛屿总面积7.28万平方公里[新华社1987年7月14日电。]。其中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面积最大。舟山群岛为最大的群岛,由大小600多个岛屿组成,南沙群岛则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散布最广的岛群,由大小200多个岛礁沙洲组成。我国岛屿岸线长度14217.8公里[新华社1987年7月14日电。],与陆地岸线算在一起,我国海岸线总长达32000多公里,比陆地边境线还长50%以上。这些海岸,在渤海西岸、江苏沿岸、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珠江等大江大河口,多为平原海岸,属于泥质或沙质,海岸平直,地势平坦。在辽东半岛、山海关至葫芦岛、山东半岛、杭州湾以南、台湾东部,多为山地港湾海岸,与陆上山脉或丘陵相连,坡陡水深。台湾、澎湖列岛、海南岛及广西沿岸为生物海岸,南海诸岛则为珊瑚岛礁。
    研究海疆,当然要从海岸线及海洋岛屿向海洋延伸。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水,与陆上国土一样拥有完全的主权。领海制度形成于18世纪初。荷兰法学家宾刻舒克主张“武力终止之地方即领域终止之地方”[台湾《中华百科全书》,领海条。],当时大炮射程约3海里,于是领海宽度定为3海里。而1958年及1982年国际海洋法会议规定,“国家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其海岸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沿海国家主权扩展于领海以上的空间及其海床和底土”。“每一个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从……基线量起不超过12海里的界限为止”。“毗连区”的宽度“不得超过24海里”。我国政府于1958年9月4日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不言而喻,内水、领海,都是我国海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陆地国土、陆上边疆和我国海岸、海洋岛屿一样,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方向的自然延伸,它也是国家海疆的组成部分。大陆架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逐步形成的。最先提出大陆架要求的是美国,杜鲁门于1945年9月28日单方面宣布“处在公海下但毗连美国海岸的大陆架底土和海床的自然资源属于美国管辖和控制”[〔美〕杰拉尔德·J·曼贡:《美国海洋政策》(海洋出版社,1982年),页45。]。1958年日内瓦海洋法会议通过《大陆架公约》:“大陆架指:1.邻接海岸但在领海范围以外、深度达200米或超过此限度而上覆水域的深度容许开采其自然资源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2.邻近岛屿海岸的类似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沿海国为了勘探和开采自然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而按照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宽度为从领海基线算起200海里,在特定情况下最宽不能超过350海里。同时,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专属经济区制度,“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毫无疑问,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都是我国海疆的组成部分。此外,在传统海疆线内,我们也享有一定的权利。在公海上,也应分享合法的权利。
    海岸、海洋岛屿是国家的领土。由海岸、海洋岛屿向海洋延伸,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都是合法的海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黄海、渤海是京津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东海处于我国中间区域,北连黄海,南接南海,背靠我经济最发达地区,战略地位很重要。南海海域辽阔,面积占我国海区面积的70%,东通太平洋,西连印度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整个中国海疆,既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更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空间。海疆要靠广袤的陆上国土作依托,陆上国土有赖于坚固的海疆作屏障,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我国人民捍卫海疆斗争的史实
    马克思在《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中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曾经甘心看着自己的海岸和河流入海口被人夺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4卷,第322页。]。捍卫海疆的安全,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着民族的兴衰荣辱。我国人民捍卫海疆斗争的史实,充分证明了这一道理。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古代就“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易经》(岳麓书社,1988年),页379。],早就能编绳结网,作为捕捉鱼、鸟的工具,以猎兽捕鱼了。并且在黄帝时已“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同上,页381。]。早就获得渔盐之利,舟楫之便,“战国时期已存在一条经对马岛至日本北九州的航线”[“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讨论会各国学者的考古报告。《人民日报》,1991年2月19日。]。随后发展舟师船军,先在江河湖泊水战,又发展为海上交战。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年),“齐人弑悼公,赴于师。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左传·哀公十年》(岳麓书社,1988年),页402。]。吴齐两个诸侯国在黄海海面进行了有记录可查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秦始皇统一中国,先后4次巡海,到过芝罘、成山、碣石、钱塘等地。汉武帝也7次巡海。唐龙翔三年(663年)日本出兵朝鲜进攻中国军队,唐代水军与日军战于白江口,四战四捷。到了宋代(公元11世纪)已将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朱彧:《萍洲可谈》。]。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年~1433年),郑和奉诏率60多艘战船、2万多人七下西洋,到达南亚、东非30多个国家,其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通西南海道朝贡,宣德化而柔远人”。这是我国进行大规模洲际航行的壮举,举世瞩目。中国古代舟师船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作出过卓越贡献。在长达几千年的岁月里,海疆几乎不受威胁,成了最可靠的“护城河”。
    明朝廷实行锁国禁海政策,屡颁禁海令,“片板不许入海”[《明史·朱纨传》。],嘉靖末期演变为囿于大陆、背向海洋的落后国家。当时正是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他们从海上入侵我国,海疆成了多事之地。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船队首先侵入我领海,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船队占我广州湾屯门岛,后被逐出。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葡人侵占我澳门,同时,“岛寇倭夷,在在出没”,倭寇对我江浙造成严重祸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戚继光、俞大猷率部转战于浙闽粤等地,取得重大战果。1598年中朝水军在露梁海战中毁日船2000多艘,歼敌万人。明末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台湾。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战船400艘,水军2.5万人从金门出发,登陆台湾,荷军被迫缴械。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为捍卫我国的海疆立下了不朽业绩。明宣宗时宰相杨溥曾提出“鏖战于海岸,不如邀击于海外”的主张[转引自包遵彭:《中国海军史》(台湾,1970年),页458。]。郑若曾编纂《筹海图编》,辑录了御海洋、固海岸、严城守的陆海结合、多层设防的海防方略,提出了以炮台为经,以师船为纬的设防思想。这种海防思想较之限制民众出海的禁海思想有很大进步,但仍偏重于防御而不讲进攻,着眼于海岸而未能面向浩瀚的海洋,有较大的局限性,难以有效的捍卫海疆。
    到了近代,国势日衰,海疆不保,屡遭列强来自海上的侵略,而且入侵者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较之以往的倭寇海盗大不相同。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侵略军攻陷沙角、虎门、广州、定海、宁波、厦门、吴淞、上海、镇江,直逼南京,迫我订立城下之盟,割地赔款。中国“天朝”大门被西方海上强国的坚船利炮所轰开,天堑和“护城河”失去了作用。咸丰七年(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登陆大沽,闯入北京。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军侵犯台湾,凶相毕露。光绪六年(1879年)日本又吞并我藩属琉球。在外患频仍,创巨痛深的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海防危机的严重,疾呼加强海防之必要。我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他领导过抗英斗争,并译著了《四洲志》,极力主张建设水师,加强海防。他在被撤职遣戍伊犁途经兰州时给姚春木、王冬寿的信中说:“岸上之城郭尘庐,弁兵营垒,皆有定位者也,水中之船无定位者也。彼以无定攻有定,便无一炮虚发;我以有定攻无定,再一躲闪,则炮子落水矣。……况逆船朝南暮北,惟水师始能尾追,岸兵能顷刻移动否”[转引自王家俭:《中国近代海军史论集》(台湾,1984年),页248。]?魏源乃林则徐的挚友,他著《海国图志》,公开宣布该书“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他说,“未款之前,则宜以夷制夷。既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卷2,筹海篇;卷3,议战。]。日本人“谓其有用之书也,命亟翻刊”[盐谷宕阴:《宕阴存稿》,卷4。],将《海国图志》译成日文,奉为海防宝鉴。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代表了我国海防思想的觉醒,是对以往重边防轻海防观念的挑战。这对推动其后的“海防议”,展开“塞防”与“海防”之争,起了重要的作用。当时官吏或主张停撤西北塞防之饷,匀作海防之用,或主张塞防与海防并重。这场争论,为后来洋务派推行“新政”,创建中国近代海军作了准备。清王朝在国库空虚、财用极绌的条件下迈出了艰难的一步,用沿海六省关税厘金建立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海军(舰队),有军舰78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8万余吨,位居世界第九[美海军部长B.F.特蕾西1889年在年度报告中,世界海军实力排位是:英、法、俄、德、荷、西、意、土、中、美、日。]。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和探索,较之以往把海防主要设在岸上的做法有了巨大的进步。可惜由于统治者昏庸,政府腐败,将领无能,福建水师在抗击法国远东舰队的甲申马尾海战中全师覆没,北洋海军在抗击日本联合舰队的甲午黄海海战中全军覆亡,被俘军舰的铁锚、锚链及炮弹被日人置于东京公园展览,使我国人民蒙受奇耻大辱。其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我更门户洞开,已无在海上抗击的能力。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代封建王朝。他积极倡导海权思想,十分重视海防建设。他认为“世界大势变迁,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其海上权优胜者,其国力常占优胜”[《琼州改行省理由书》。《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2年),卷2,页564。]。他还说:“何谓太平洋问题?即世界之海权问题也。海权之竞争,由地中海而移于大西洋,今后则由大西洋而移于太平洋矣。……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盖太平洋之重心,即中国也;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中国之门户权耳。谁握此门户,则有此堂奥,有此宝藏也。人方以我为争,我岂能付之不知不问乎”[《〈战后太平洋问题〉序》。《孙中山全集》,卷5,页119。]?他一针见血的指明了帝国主义从海上打破我门户,占据我堂奥的实质,他教人们加强海防建设,牢牢掌握自己的海权。他强调,“欲争回真共和以求福利者,必须有二大伟力,其一为陆军,其二为海军”[孙中山1917年7月17日的讲演。转引自《民国海军的兴衰》(文史出版社,1989年),页63。]。“向来革命之成败,视海军之向背”[孙中山1917年8月6日讲话。转引自《民国海军兴衰》,页64。]。所以他在国防十年计划纲要中提出“海军建设应列为国防之首要”[转引自刘赤忠:《海洋与国际》(台湾,1983年),页13;包遵彭:《中国海军史》,页529。]。此外,他还在《建国方略》中提出要建设“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和“南方大港”。可惜孙先生过早去世,他的宏伟的计划未能实现。整个民国时期,海防空虚,海疆不保,在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民国海军仅有第一、第二、第三舰队、练习舰队和广东舰队,舰艇57艘,5.6万吨[国民党海军新闻处:《中国海军现状》(1947年),页27。]。国民党规定海军的任务,“以闭塞吴淞口,击灭在吴淞口以内之敌舰,并绝对防止其通过江阴以西为主,以一部分协同各要塞及陆地部队之作战”[蒋介石签署的《国军作战指导计划训令》,转引自《民国海军的兴衰》,页175。]。第三战区要求海军在“敌舰进入长江下游企图登陆或转用兵力时,应全力攻击之,以协同陆军作战,纵有牺牲亦在所不辞”[《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海军则规定其任务为“协同陆军坚守淞沪,消耗敌军,并拱卫首都,掩护沿江物资西移”[《中国海军现状》,页31。]。民国海军主要在长江和黄浦江抗击日寇,用水雷炸伤日军“支那方面舰队”下属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尾部,在江阴实施沉船封锁,迟滞敌人的进攻,但未能阻止日寇在我大沽口、淞沪地区、舟山群岛、杭州湾、连云港、大亚湾、海口、三亚、钦州湾、雷州半岛及西沙、团沙(今南沙)群岛的登陆进攻。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由于力量悬殊,未能在海洋里抗击敌人,海疆尽失,甚至在 盟国决定向中国提供援助时,根本找不到一个可以接受援助物资的港口,不得不绕道缅甸,靠滇缅公路转运。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第一次夺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完全的胜利。
    经验和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绝大多数来自海上。他们倚仗其坚船利炮,疯狂地侵略我海疆,瓜分我国土,使我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深渊。旧中国也正是因为没有坚强的海上力量,只能望洋兴叹,任人宰割。中国人民吃够了帝国主义“炮舰政策”的苦头,尝够了“海岸和河流入海口被人夺走”的滋味。其实,被夺走的岂止是“海岸和河流入海口” 而已,我们被夺走的有多少省区,多少岛屿,多少亿两白银,还有几千万同胞的鲜血!
    捍卫海疆的斗争,确实关乎国家的兴衰荣辱。
    三、继续加强捍卫海疆的斗争
    新中国建立,旧中国有海无防、海疆不保的历史,宣告基本结束。国家把保卫国土和海防的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还在新中国诞生之前,毛泽东就“要求英国、美国、法国在长江黄浦江和在中国其他各处的军舰、军用飞机、陆战队等项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并宣布“人民政府不愿意接受任何外国政府所给予的任何带威胁性的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61页。],他把海防作为我国主要国防前哨,把捍卫海疆安全作为保卫祖国的第一道防线。
    根据我国的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和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毛泽东在西柏坡就作出了在“1949年及1950年”组成“一支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海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页328。]的决定,随后又发出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海军史》,页329。]的号召。这个战略性的决策,完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人民海军从1949年4月23日建立的那一天起,就成为人民可靠的海上武装力量,肩负着保卫祖国、捍卫海疆的光荣使命。它与陆军、空军及第二炮兵等兄弟军兵种一道,在粉碎敌人的海上封锁、肃清海匪、收复沿海岛屿的战斗中,在万山群岛战役、一江山岛战役、炮击和封锁金门战斗、“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中,捷报频传。尤其是在1974年西沙海战和1988年南沙赤瓜礁海区战斗中,打击了南越西贡当局和越南的侵略气焰,全部收复了西沙群岛,并维护了南沙群岛领土主权。
    长期以来,我国当面海区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战略态势,我国的海疆仍是个“多事之海”。初则帝国主义对我实行新月形的海上包围和封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继而霸权主义对我实行海上遏制和威胁,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70年代以来,越南和其他几个海上邻国把侵占我南沙群岛作为其既定国策,得寸进尺,变本加厉,非法侵占我南沙群岛大部岛礁和大片海域。钓鱼岛也被日本所占。他们还采取单方面宣布管辖的办法,企图侵吞和蚕食我大片管辖海域。在我国的海疆,至今存在着岛屿被侵占、海域被肢解、资源被掠夺的严峻局面。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我们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确凿的历史事实,有充分的法理依据。东汉时代杨孚《异物志》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唐胄:《正德琼台志》(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本,1964年),卷9。]。三国时代万震《南州异物志》载:“句稚,去典游八百里,有江口,西南向,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李日方:《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63年),页350。]。三国时代康泰《扶南传》记载:“涨海中,倒(到)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同上,卷69。]。晋代谢承《后汉书》载:“汝南陈茂,尝为交趾别驾,旧剌史行部,不渡涨海。剌史周敞,涉海遇风,船欲覆没”,“交趾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宋代赵汝适《诸蕃志》记载:“贞元五年,以琼为督府,今因之……至吉阳,乃海之极,亡复陆涂。外有洲,曰:乌里;曰:苏吉浪。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元、明、清代的历史记载更多。这些记载表明,我国人民几千年前已航行于南海,史称涨海,并首先发现南海诸岛,包括南沙群岛,史称万里石塘。经过长期开拓经营,我国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在琼州府治下。我们的主权属于历史原始权利,早为举世公认,并无争议。19世纪下半叶开始,外国人觊觎我南沙群岛,1867年(同治六年)英国测量船闯来测量,1883年(光绪九年)德国人闯来“探险”,清廷抗议。1907年日本推行“水产南进”政策,派船到南海,1918年(日本大正七年)日退役海军中佐小仓卯之助率拉沙磷矿公司16人到我南沙群岛偷采鸟粪,并于1921年由恒藤规隆擅自将我南沙群岛定名“新南群岛”,直到1929年撤走。小仓卯之助的回忆录中记述了他在岛上遇见中国人情况,三个渔民均为“大清广东琼州府文昌县”人。英、德、日等国觊觎我南沙群岛,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对,岛上渔民在两株朱彭树上刻有“大中华南隅(此字不清),打倒日本人”[苗迪青:《南海群岛地理的考察》,载《外交月报》,第3卷,5期,1933年11月15日出版,页101。]字样。1930年4月13日,法国炮舰闯到我南威岛,挂上法国国旗,中国渔民即“更换”为“自海南岛购来之新旗”。1933年4月7日至12日,法国炮舰、测量船3艘闯到我南威岛,发现岛上有3个中国人。同年7月25日法政府公报宣称占领南海九小岛,将其置于法国主权管辖之下。但是,侵略不能产生主权,法国侵占我南沙群岛九小岛完全是非法的,当即遭到中国政府和工会、农会、商会、渔民的强烈抗议。这是一场捍卫主权的斗争。日本帝国主义妄图鲸吞中国,在侵占我大陆半壁河山的同时,1939年3月30日侵占团沙群岛(今南沙群岛),日本驻台湾总督府还发布122号告示,“领有新南群岛”(指我南沙群岛),编属高雄县治。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撤出南沙。中国政府在收复台湾、澎湖之后,决定从速接收团沙群岛。海军派林遵上校率舰与广东省府顾问、接收南沙群岛专员麦蕴瑜一道,于1946年12月12日完成接收工作。1947年元旦中国海军总司令部为进驻西沙、南沙群岛有功官兵169人叙勋。同年6月1日开始,南沙群岛气象台(呼号XNJ)每天4次以13000千周和6700千周播发气象资料。曾经遭受法、日帝国主义蹂躏的南沙群岛与西沙群岛一起回到祖国怀抱。新中国成立后,为捍卫南沙主权进行坚决的斗争。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有“不可侵犯的主权”。1959年我设立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归海南行政区管辖,1969年改称广东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革命委员会。但是,越南等国出于贪婪的目的,公然武装侵占我南沙群岛大部岛礁。我政府多次抗议,宣布“中国政府保留在适当时候收复这些岛屿的权利”!1988年七届人大通过海南建省决定,西沙、南沙群岛正式列入海南省管辖,并在南沙群岛永暑礁建成了海洋观测站。历史不能篡改,原则不容践踏。中国人民是南沙群岛唯一合法的主人,越南等国侵占我岛礁完全是非法的。捍卫南沙主权是中国人民不容剥夺的权利,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钓鱼岛诸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明朝郑若曾编纂《筹海图编》,已将钓鱼岛列入“沿海山沙图”。派往琉球册封使陈侃《使琉球录》记载:“……过平嘉山(今彭佳屿),过钓鱼屿,过黄毛屿(今黄尾屿),过赤屿(今赤尾屿),……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今久米岛),乃属琉球者”。另一位派往琉球册封使郭汝霖在《重编使琉球录》写道:“闰五月初一日过钓屿,初三至赤屿焉。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非常明显,我国与琉球的界线在赤尾屿和古米岛(今久米岛)之间,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均在中国一方。到了清代,1893年慈禧太后曾颁布诏谕,将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实际上,日本政府也知道钓鱼岛属于中国,曾于1885年、1890年、1893年3次驳回冲绳县令关于在钓鱼岛“树立国标”,把钓鱼岛纳入其领土的主张。直至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才占据我台湾、澎湖,同时占据钓鱼岛。1941年日本东京法庭还对渔民执争裁定,钓鱼岛归台北州管辖。二次大战结束,日本私自将钓鱼岛交给美国,美国片面宣布有“施政权”,1972年美国归还冲绳,将钓鱼岛交给日本,都是非法的。我政府1971年12月30日严正声明,重申钓鱼岛是中国领土,1990年10月再次声明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要求日本立即停止单方面行动。
    我国海疆的形势是严峻的,斗争是复杂的。我们必须加强对海疆的研究,提高对海疆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和海权意识;以国家制定的领海与毗连区法为法律武器,与蚕食我岛屿、侵犯我海疆的行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加速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并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捍卫海疆的安全,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进行不懈的努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