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历史地理学 >

20世纪初期美国对中国西藏地位的“双重承认”政策


    摘要:20世纪30年代前,是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实施的初期阶段。此间,美国把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到中国的西藏地区。美国对中国西藏门户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反对列强瓜分西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统辖;与此同时,美国又“模糊承认”英国提出的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理论。美国对中国西藏地位这种“双重承认”的政策,使美国既没有得罪英国,又讨好了中国,从而使美国在中国西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20世纪初期美国的西藏政策,反映了美国这一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和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本质。
    关键词:美国;西藏地位;宗主权;柔克义;双重承认
    一、柔克义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在西藏的开拓
    19世纪末,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美国国内垄断资本财团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投资场所和原料产地,而此刻在大西洋彼岸的争夺空间已经被欧洲列强瓜分完毕。后起的美国决定向远东太平洋发展,夺取西班牙殖民地,以便控制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并取得向远东和亚洲扩张的基地。1898年5月1日,美国取得了美西战争的胜利,从西班牙手中获得了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关岛。12月10日,美西两国签订了《巴黎和约》,根据和约西班牙把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关岛割让给美国。美国付出2000万美元给西班牙作为对获取菲律宾的补偿。1901年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这使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了重要的战略基地。1903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宣称美国:“正成为太平洋第一流强国。”西奥多•罗斯福还深入地研究了海军上尉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战略理论和他的著作《亚洲的问题》(1900年),并且十分赞同马汉的主张。他同马汉同样认为:“与英国海军合作,成功地接近长江峡谷并阻止俄国在大陆的扩张是美国的最佳选择。”[1]74
    美国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与列强争夺的重点是中国。美国在中国最主要的战略目标是防止任何一个列强或国家集团在政治控制权势上占有优势,并在最广阔的领域内坚持门户开放。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重点是中国。美国在中国追求的利益是:第一与其他列强经济利益“机会均等”、“利益均沾”;第二是保护中国在形式上的完整和独立,因为如果中国被其他列强瓜分,其他列强不会把分到的利益对美国门户开放;第三是为了宣传西方的价值观与基督教精神。因为中国只有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和基督教精神,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才能在中国全面、深入地推行。美国国务卿约翰•海分别在1899、1900和1905年三次颁布门户开放照会,来竭力实现上述利益。
    1898年9月,美国国务卿约翰•海(John Hay)接受国务院中国问题特别顾问威廉•伍德维尔•柔克义(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又译:洛克希尔,1854—1914)的建议于1899年9月和12月,美国分别向英、俄、德、法、意、日等6国发出照会,要求他们承认以下三原则:第一,对于上述国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任何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一律不加干涉;第二,中国现行税则适用于所有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自由港除外)所装卸的货物,而不问其国籍,此种税款由中国政府征收;第三,在各自实力范围的口岸,对他国入港船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只的入港费,在各自势力范围的铁路上,对他国臣民运输的货物不实行不同的运费标准[2]Doc,129-130。这就是美国最初提出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三项原则的核心内容是:美国是以承认各国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作为条件,来换取列强对门户开放政策的承认。这是美国发出的第一个门户开放照会。1900年初,在列强纷纷派兵来中国镇压义和团运动期间,美国担心各列强在胜利后乘机把在华的势力范围变为各自的殖民地,便于同年7月3日向上述各国发出了第二个门户开放照会,声称:美国政府致力于以“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保护由条约和国际法所保证于各友好国家的一切权力,保障全世界与中华帝国各部分同等的公平贸易的原则”[3]221。鉴于俄国势力收缩到“北满”,日本在“南满”迅速扩张势力,俄日两国都可成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威胁,于是在1905年1月13日,美国再次发布“门户开放”声明,重申门户开放的完整概念。这是美国发出的第三个门户开放照会。
    综观上述,美国提出“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原则并非是真心的从捍卫中国的国家主权出发。美国十分清楚,如果英国、日本和俄国划分了在华的势力范围,就危害了美国寻求对中国全境门户开放的利益。但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又与其它列强对华的侵略、瓜分政策又有不同之处,即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不包含有独霸中国的内容和本质。由于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没有影响到列强原有的在华利益,因此也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这使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从此,美国得以实现对华“门户开放”。
    威廉•伍德维尔•柔克义是美国远东政策的决策者之一,是对中国实施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设计者和执行人,也是门户开放政策对中国西藏的开启者。1854年柔克义生于美国费城。1873—1876年他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军队服役,后任美国驻巴黎大使的助理并接受法国St•Cyr西点军校训练。在校期间,他特别喜欢阅读法国基督教传教士于克(Abbe Huc)的书,书中多是描述他在19世纪中叶到中国西藏旅行的见闻。于克在其《中国的基督教——从鞑靼到西藏》一书中鼓励法国人:“要对蓬勃兴起的亚洲格外关注。对亚洲已经预料要发生的重大事件做好准备。”[1]73他说“如果法国要想保住它在世界上所占的地位,它就应当留意研究亚洲危机的征兆,研究这些远处的人民,找出时机到来时适合它采取的立场,积极参加争取对这些国家控制权的竞争”[1]74。他还呼吁“我们相信不能再失去时间了。别的国家(如英国)很长时间以来已经对远东的事务施加了重要的影响。”[1]74柔克义在国家图书馆对于克的著作进行了精心研究。这很可能是唤起柔克义对中国西藏的好奇,激发他到西藏探险热情的重要因素。此后,他不仅精心学习汉语,还特别向一位西藏喇嘛学习四年藏语,对藏语几乎达到谙熟的程度。1884年柔克义被派往北京,任美国驻华使馆的二秘,第二年任一秘。1893年柔克义返回国务院任克利夫兰总统的助理国务卿(1893—1896)。1899年,他担任美国国家事务局的负责人,兼国务卿远东事务助理。1908年,柔克义就任美国驻华大使。
    柔克义是一位学者型的外交官,也是美国尝试打开中国西藏门户的第一位外交官。那时尽管美国商人在西藏已经有了例如茶叶等转口贸易的大宗利益,但比起英国商人来说商业利益要少的多。柔克义西藏之行主要追求的不是经济利益,因为西藏距离美国的本土太遥远,中国内地与西藏交通十分不便,美国门户开放在西藏的经济利益不大。特别是美国不像英国和俄国在历史、地缘和宗教上都与西藏有着某种联系。首先,从作为一个美国外交官来说,柔克义的入藏考察是为了对中国西藏推行门户开放政策,追求在全中国与其他列强的“机会均等”和“利益均沾”,美国力图防止西藏被英俄国家吞占;第二,从柔克义本人来说,多半是出于基督教传教士和学者型外交官对西藏神奇奥秘色彩的好奇,他试图了解西藏的文化,并把美国的宗教文化精神渗透到西藏。然而,作为外交官的西藏之探险,最初柔克义的计划并没有得到美国国务院的批准。但是执著的柔克义不愿意放弃他的西藏探险计划。1887年柔克义辞去外交官的工作,化装成喇嘛,在美国施密森(Smithsonian)研究所获得每月50美金中亚探险的资助[1]74,开始了西藏之行。
    1888—1889年,柔克义进行了第一次对中国西藏的考察。他先是经由青海湖南部草原,由西藏的东部西康进入西藏,越过西藏东北部,到达四川藏区,进行了秘密“考查”活动。这次他亲临了著名的喇嘛寺院——Kumbum(塔尔寺),西藏人称此寺为“宫本”(Kumbum),意为“十万佛像”。在青海湟中鲁沙尔镇东北,这里拥有“成千上万座佛像的隐修院”,是西藏东北部最受崇敬的地方,是Tsong—Khapa(宗喀巴)黄教创始人的诞生地。柔克义经由东部西藏返回了中国内地,共经过了36座喇嘛庙。他曾与一些喇嘛交谈,这使他了解到敌对的喇嘛庙之间的世仇,以及关于他们的等级制度[1]73。他在返程途中,详细地撰写了他的旅程经历,并给《世纪杂志》投去了8篇文章。1892年他又进行了第二次西藏考察。这次是从塔尔寺出发前往西藏拉萨进行考察,但在穿过扎曲河与唐古拉山口时受到西藏噶厦①的阻拦,遂折回四川打箭炉(现四川康定县),然后返回美国。他把此次去拉萨的失败归于宗教的原因,“佛教徒对外国人不信任是他最大的障碍。”[1]73尽管两次柔克义的西藏考察目的地都是奔往拉萨,但是由于西藏地形的险恶、交通的不便以及宗教等原因,使他两次进入拉萨的目标都没有实现。在他长达10个月艰难的西藏探险中,共旅行了8 000多英里,跨过了69个关隘(其中最高海拔超过14000英尺),搜集了大量政治、文化、宗教、历史、地理、语言和人物等相关资料,撰成《达赖喇嘛与清帝的关系》、《达赖喇嘛之国》、《1891—1892年穿越蒙古与西藏旅行记》、《1891—1892年蒙藏旅行记》等调查报告。柔克义的这些著述,极大的唤起了美国人对西藏的好奇和探险的乐趣,在柔克义之后,大约有30多名美国人到西藏探险[1]73。可以说是柔克义开启了美国一个世纪以来对西藏的情感与政治的介入,是美国尝试对中国西藏门户开放的开拓者。柔克义的西藏之行,后来得到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重视和赞赏,为后来美国早期西藏政策的定位奠定了基础。但是,那时美国对中国西藏的利益关注不大。
    作为帝国主义的英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来说,两国涉足中国西藏的方式有所不同。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英国人带给西藏人的是“大棒和炮舰”,而以柔克义为代表的美国人带给西藏人的是“宗教情感的同情”和政治的所谓“不介入”,即:1.既不承认英国对西藏的占领和控制,因为这不利于美国对西藏的门户开放;2.也不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的领土,英国无权干涉西藏事务”,因为这样做会得罪觊觎西藏的英国和试图寻求脱离中国统辖的西藏地方分裂势力;3.柔克义的韬略,使美国既没有得罪英国,又讨好了中国,博得西藏噶厦的好感,从而使美国在中国西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
    柔克义与十三世达赖喇嘛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最终成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朋友。20世纪初,在西藏遭到英国侵略之时,十三世达赖喇嘛迫切寻求外国的支持。1908年,在山西五台山十三世达赖喇嘛会见了就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柔克义。尽管达赖喇嘛没有如愿以偿得到美国实质性的帮助,但是这是西藏人第一次接触西方国家的大使,柔克义表示了对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同情,十三世达赖喇嘛通过柔克义拉近了西藏地方与美国的距离。在柔克义返回美国时十三世达赖喇嘛曾经托他带给美国总统礼物[1]73。在柔克义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汇报在山西五台山会见十三世达赖喇嘛的情景并拿出礼物时,罗斯福曾激动地对柔克义说:“现在我应该如何了解包含佛陀的小盒子和白丝绸的哈达‘Katag’②?我应该回赠给他什么礼物?我是否送给达赖喇嘛我写的书的一个副本?”1911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给柔克义的信中写到:“我们非常高兴,从你的信中得知你为了西藏的事业而不辞辛劳,西藏政府(和美国)的关系一如从前,平稳无恙。”[4]422从那以后,十三世达赖喇嘛一直保持与柔克义通信。
    笔者以为,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与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联系,以及十三世达赖喇嘛通过柔克义与美国总统的信件和礼物的往来,可以视为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向中国西藏的开拓行动。由于柔克义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西藏是宗主国中国的属地”[5]288的说法,受到国外藏学界的关注。又由于他是第一个写出有关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关系的美国外交官员,因此他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早期的西藏政策。但是,在柔克义去世以后,美国对西藏的关注和联系都有所减弱,直到1942年以前,美国再没有派出外交官员到过西藏和接触过达赖喇嘛。在这期间中国西藏在美国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利益追求中处于较低的层次,其主要原因是西藏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恶劣、贫瘠,路途遥远以及交通的不便。然而,柔克义生前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捐献和提供的6 000余本关于中国、中国西藏和蒙古的书籍,丰富了图书馆在这方面的收藏,是该图书馆收藏的第一批重要的关于亚洲和中国西藏方面的资料[1]75。他为美国20世纪初期西藏政策的制定提供了资料基础和先入为主的经验借鉴。
    二、20世纪初期美国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统辖
    20世纪前30年间,可以视为是美国西藏政策的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美国在中国西藏仍然奉行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是:美国政府十分关注西藏的地位问题,美国反对和不支持列强瓜分中国西藏,美国承认中国对西藏拥有统辖权。
    首先,美国政府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统辖。在美国解密的外交文件(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缩写“FRUS”)中,最早出现关于“西藏”一词是在1877年12月3日。那一天总统向国会提交的年度报告中集中地提到了对西藏地位的关注,美国承认中国政府统辖西藏的外交事务。例如:其一,在报告中指出,英国计划在1878年派一个考察团去西藏。路线是从北京——甘肃——青海到西藏,或者从四川到西藏。美国注意到英国考察团如果经过这两条线到达西藏必须得到清庭的唐格里衙门(Taungli Yamen)发行允许通过的特别护照和写给西藏地方最高统治者的信,才能被允许通过。如果考察团不经过这两条路线,而直接从印度边境到西藏,英国大臣应该通过唐格里衙门写信给中国的驻藏代表,由中国驻藏代表根据情况派官员处理这件事,这样英国的考察团才不会被阻挡,获得顺利通行[6]Doc.77。这就是说,中国中央政府统辖西藏的对外事务,外国人进入西藏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相关机构或人员的允许,而西藏地方无权管理该项事务。其二,在1906年11月3日,时任助理国务卿的柔克义提交给国务院的报告中认为:“在中国和满洲已经有46个城市对外开放,允许外国人居住和对外贸易,这其中不包括以下城市:满洲的大连已租借给日本;山东威海租给英国;山东的胶州租给德国;广东的九龙租给英国;广东的广州租给法国。除此之外,还有西藏的3个城市对外进行开放贸易。”[7]Doc.291这里柔克义把西藏的3个城市看成是经过中国允许的对外开放贸易地区,而西藏的其他地区仍不对外开放。柔克义的这一报告被总统采用,成为当年总统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报告中的一部分。其三,1907年底,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提交给国会的年度报告中把西藏和阿富汗、波斯并列称“政治没有独立”[8]Doc.549的地区,即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承认西藏仍在中国的统辖之下。其四,1910年5月25日,美国驻华公使卡尔霍恩(Calhun)特别提醒国务卿:“早在1904年,中国派往美国圣路易斯展览会参观者的代表中,中国把派出的西藏、蒙古和满洲的代表同中国内地的代表同样看待。”[9]Doc.332卡尔霍恩认为,派到美国访问的西藏代表是中国中央政府派出的,西藏代表是和中国内地的代表身份一样。其五,1914年12月8日,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的年度报告中分析了西藏的形势,仍把西藏看成是中国的领土。在这份报告中指出:“中华民国的领土包括22个省,内、外蒙,西藏和青海”[10]Doc.38。其六,1915年美国驻华公使赖因施(Reinsch)向国务卿汇报:中国国民会议“由以下成员组成,内蒙古32人,西藏12人”,“西藏代表由西藏地区国民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11]Doc.68。美国总统在同年向国会提交的年度咨文中再次提到西藏在中国国民会议中有12名代表。1917年12月4日,总统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再次指出:中国“各省的高级官员,蒙、西藏、青海依照法律选举、指定在国民议会中的立法议员。这样他们就将会于1个月后到达北京,组成国民议会为修订和通过议会组织和选举法做准备”[12]Doc.107。美国仍把西藏看作是中国统辖地区。
    其次,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献策,暗中帮助中国政府维护对西藏的统辖。1908年5月,身为美国驻华大使的柔克义步行五天到山西五台山,会见因英军入侵而被迫逃至此地的十三世达赖喇嘛。这是美国外交官和西藏达赖喇嘛的第一次接触。当时,十三世达赖喇嘛一是因为没有如愿得到清廷抗英的援助,二是因为清廷对他的接待和相关法令使他感到自己的身份有所降低,从原来被誉为“最卓越的、自我存在的西方佛”,改变为“忠诚的、顺从的、转世的化身”。他认为,清廷虽然保留他的西藏佛教领袖地位,但命令他“返回拉萨服从中国官员的统治”,并“被强迫向皇帝递交准备好的纪念物”[1]74。对此,他感到非常沮丧,请求柔克义设法帮助他返回西藏掌权,提高自己的地位。关于如何处理西藏与中国中央政府的关系,柔克义是第一个给十三世达赖喇嘛提出建议的西方外交官。柔克义“劝说十三世达赖喇嘛寻求与中国保持和平,并化解与英印的矛盾”,他对十三世达赖喇嘛说:“目前没有任何解决困难的办法,你必须顺从。我惟一的建议就是让你不要在此拖延过久。”[1]74这说明,美国认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应该立刻回到西藏顺从清廷的统辖,同时稳定与英印政府的关系。柔克义的建议,被达赖喇嘛接受,这有助于中国进一步巩固对西藏的管辖。
    第三,美国驻华大使高斯为中华民国政府献策,继续维护中国对西藏的统辖。1911年辛亥革命后,新建立的中华民国政府继续实行原清廷时期对藏区的管理措施。1912年(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宣布“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武昌首义,十数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4月22日,袁世凯也以大总统命令宣布:“凡蒙、藏、回疆各地方,同为我中华民国领土,则蒙、藏、回疆各民族,即同为我中华民国国民。”接着在中央政府国务院下设蒙藏事务局负责管理蒙藏事务,委任中央驻藏办事长官。同年10月,民国政府大总统袁世凯谕令恢复达赖喇嘛封号,次年4月又加封班禅额尔德尼。在1913年4月10日颁布《西藏第一届国会选举法》,据此法,西藏以前、后藏③各选10名代表分别出任民国参议院与众议院两院议员。民国政府对西藏的主权关系没有什么变化。美国政府声明,“美国应该阻止其他国家承认中华民国时提出不公正的条件,大英帝国承认中华民国的条件是中华民国与西藏制定一个新的共管西藏的协定”[13]Doc 97。显然,反对英国在承认中华民国时以中英共管西藏作为交换条件,力图阻止大英帝国试图削弱中国对西藏的统辖权。
    1933年12月17日(藏历10月30日),58岁的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拉萨圆寂。他领导过西藏人民两次坚决抗英和反对清廷民族压迫的斗争,其后虽一度有亲英反汉倾向,但晚年又致力于恢复、改善同中央政府的关系[1]75。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去世使本不平静的西藏地方再次陷入各种权力重新分配的争夺与动荡之中。当时,英国想通过扶植一名亲英的达赖喇嘛达到进一步控制西藏的目的;西藏内部分裂势力则试图进一步排斥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事务的管理,走向事实的独立。就在这时,美国驻华大使高斯(Gguss)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关于西藏形势的报告。他建议,“国民政府应该努力实行中国内部的统一政策,特别体现在它对待边境种族省份方面。国民政府应该在内蒙的察哈尔和绥远省建立自治省,还实行与其连接的承诺,并且以此检查边境省份与中国内地行动是否一致”。他对“国民政府在重新获得对西藏的影响力方面行动缓慢”而焦虑,建议“1934年国民政府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应该派遣一名使者为班禅喇嘛重归西藏做好准备”[14]Doc 347。在高斯的提议下,中国政府决定通过护送与中央政府保持亲密关系的九世班禅喇嘛重返西藏以重新控制西藏。因为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当时在西藏九世班禅喇嘛是最具有崇高威望的政教合一的地方领袖。如果他返藏,则“前、后藏”之间多年的矛盾可望缓和,中国政府在藏影响将进一步扩大,于是便与西藏噶厦多次讨论九世班禅从内地返藏问题。
    从美国驻华大使高斯向国务院提交的一份关于西藏形势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当时美国西藏政策的主要倾向和特点。即:其一,这是美国第一次对西藏地位问题独立发表的建议,表明美国对西藏问题已不是简单重复英国的立场和态度。随着美国在华利益的不断扩大,美国对华的整体战略也作出相应调整。其二,美国认为鉴于苏联控制中国外蒙,影响新疆;日本侵华加剧,不仅占领满洲,而且威胁内蒙,中国政府应努力在边境各民族省份实行统一政策,使各边境省份与内地行动一致。进而加强中国对边境省份的统辖。其三,美国认为,班禅喇嘛是西藏两大宗教领袖之一,在十三世达赖喇嘛去世以后,九世班禅更是西藏未来定局的关键人物,中国政府应该认真做好九世班禅喇嘛的工作,使其重返西藏,不仅可以缓和“前后藏”之间多年的矛盾,也可以扩大中央政府在藏区的影响。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这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其四,对于英国尤其是日本对华侵略的加剧,美国开始提高警惕,以防止美国利益受到损害。美国在实施门户开放政策的同时努力维护远东地区列强利益整体的战略平衡。
    三、“模糊承认”英国提出的西藏“宗主权”论
    就在美国奉行上述西藏政策的同时,在门户开放政策下,美国也默认英帝国主义炮制的西藏“宗主权”理论,默认英帝国对中国西藏在“大棒和炮舰”下获得的传统利益。美国是力图在不得罪英国也不得罪中国,又讨好西藏噶厦的情况下争得中国西藏对美国的开放。这也是美国西藏政策早期定位的一项原则。关于美国政府“模糊承认”中国对西藏的宗主权问题,同样也可以找到相关的根据:
    第一,在美国的外交文件中多次出现西藏“宗主权”一词。尽管这一称谓来源于英帝国主义,但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公开或明确地反对这一理论。例如:1907年12月3日,在总统给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报告了英国外交部与俄国签署的条约公文。公文中指出,1907年在圣彼得堡签订了英俄协定,协定中公然称两国只承认“中国在西藏的宗主权”[8]Doc.552。这是美国外交文件中第一次提到的西藏“宗主权”新名词,英国提出西藏“宗主权”理论的用意就是指中国对西藏只有“有名无实”的“象征性权力”,西藏则是中国的一个“有自治权的属国”而已。实质上是英国否定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而美国对此没有作出否定。
    第二,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力图加强对西藏的控制,这引起了英国极大的不满并做出了强烈的反应。同年,美国从英国外交部获悉,英国第17次内阁会议,形成了一份关于西藏问题的备忘录,内容为英国只承认中国对西藏地区的宗主权而不承认主权[15]Doc.86。英国认为在过去的三年间,中国干涉西藏的内部事务,英国宣布这种干涉与1906年的条约精神相违背④。英国认为对西藏地区事务的干涉需中英联合行动,英国威胁中国政府,宣称如果中华民国政府不同意英国政府的上述要求,英国就不承认新成立的共和国,并禁止中国人经由印度进入西藏[7]Doc.87。对此,美国没有明确反对英国提出“中国对西藏地区的宗主权而不承认主权”的声明。1913年美国驻华大使威廉姆斯(Williams)还认为:“在中华民国成立后,西藏是‘自治’的。”[13]Doc 98美国远东司对中华民国与西藏的关系仍然认为:“中华民国在名义上控制了内地20个省。”“这些省份服从中央政府是有问题的,南方和北方并没有统一,在内蒙、甘肃、新疆和西藏仍发生流血的有组织的抵抗。”[13]Doc.104
    第三,1919年,美国在关于建立国际联盟盟约的建议中,一方面建议把“阿曼、圣马力诺与西藏同类,认为他们有权宣布独立”[16]Doc 72;一方面在第七款中提出,“防止对国家主权的忽视,强调充分尊重国家主权,这一条是针对英俄关于西藏问题的协定而言”[16]Doc.513,认为西藏在民国政府时期“失控”,是“自治”的。1920年10月20日,美国国务院报告评估了英国在西藏的利益,指出英国的目的是使西藏依附于英国[17]Doc.474。1933年1月5日,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向国务卿汇报当前中国局势,认为西藏有向独立发展的趋势[18]Doc.491。直至1935年美国驻华大使约翰逊在致国务卿的电报中还称:“在中国的边缘地区,西藏与中央的关系仍处于模糊状态之中。”[19]Doc.307
    综上所述,20世纪初期美国对中国西藏的政策可以归结为:
    第一,美国把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逐步推行到中国的西部边陲西藏地区。美国对中国西藏门户开放政策的具体内容是:反对列强瓜分西藏,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统辖;与此同时,美国又“模糊承认”英国提出的中国对西藏只拥有宗主权而不拥有主权的理论。美国对中国西藏地位这种“双重承认”的政策,使美国既没有得罪英国,又讨好了中国,使美国在中国西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20世纪初期美国的西藏政策,反映了美国对中国西藏的实用主义原则和为其国家利益服务的本质。
    第二,在20世纪初期美国政府几乎没有独立的、明确的西藏政策,其原因在于:其一,中国西藏地区属于气候恶劣、极端贫瘠和遥远之地,美国在西藏地区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国家利益,西藏不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重点地区;其二,美国认为没有必要因西藏问题与英国或中国交恶。美国只是关注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不要在中国西藏得不到推行。
    第三,美国反对英国、俄国分割西藏与其反对列强分割中国的态度是一致的。其原因在于美国害怕引发列强针对中国的瓜分狂潮,这不符合美国的在华利益,美国在华既没有租借地也没有势力范围,一旦列强将中国瓜分,美国将彻底丧失对华的影响力,其“门户开放”政策也将归于失效,这不符合美国在华的整体利益,因此,美国又暗中积极支持中国政府对西藏的统辖,反对英俄瓜分中国西藏。
    注释:
    ①噶厦(Kashag):旧西藏最高行政机关,由噶伦四人主持。四人为一僧三俗,噶厦的首脑是达赖喇嘛,在十四世达赖喇嘛年幼未亲政前由摄政达扎代替。1959年3月西藏平叛后噶厦解散。
    ②“katag”:意“哈达”,藏族礼品。达赖喇嘛献给中国朝廷皇帝这种礼物,表示对皇帝的感激和友好之情。
    ③中国清廷对前藏和后藏的分法是以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各自的辖地来划分的,据《清史稿•志五十五•地理二十七》记载:“其地有僧号达赖喇嘛,居拉萨之布达拉庙(布达拉宫——笔者注),号为前藏;有班禅喇嘛,居日喀则城之札什伦布庙(札寺伦布寺——笔者注),号为后藏。”
    ④1906年4月9日,中国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续订印藏条约》(即《北京条约》)。条约第二款写明“英国国家应允不占并藏境及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国家亦应允不准其他外国干涉藏境及其一切内治”的条文。
    参考文献: 
    [1]Karl E Meyer. Close Encounters of an American Kind: 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 in Tibet[EB/OL]. World Policy Journal, Volume: 15, Issue: 4. 1998. Question Media America, Inc. www. questia. com.
    [2]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简称“FRUS”), 1899 China[EB/OL]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03.
    [3][美]丹尼斯.美国外交的冒险[M].纽约,1928.
    [4]Karl E Meyer. Shareen Blair Brysac, Tournament of Shadows: The Great Game and the Race for Empire in Central Asia[M]. New York, NY: Counterpoint Press, 1999.
    [5][美]NC霍尔.美国、西藏与中国[A].20世纪的西藏——国外藏学研究论文集:第十辑[C].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
    [6]FRUS, 1877, China, transmitted to congress, with the annual message of the president, December 3[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 03.
    [7]FRUS,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nnual message of the president transmitted to Congress, China, Dccember 3, 1906. Part I[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03.
    [8]FRUS,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nnual message of the president transmitted to Congress, Great Britain, Ambassador Reid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December 3, 1907. Part I[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 03.
    [9]FRUS,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nnual message of the president transmitted to Congress China, December 6, 1910[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03.
    [10]FRUS,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ddress of the president to Congress, China, December 8, 1914[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03.
    [11]FRUS,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ddress of the president to Congress China, December 7. 1915[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 03.
    [12]FRUS,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ddress of the president to Congress, China, December 4, 1917[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03.
    [13]FRUS, 1913,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ddress of the president to Congress[EB3/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 03.
    [14]FRUS, 1934. The Far East: Volume Ⅲ, The Far Eastern crisis: The Charge in China (Gauss)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03.
    [15]FRUS, 1912,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nnual message of the president transmitted to Congress, China[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03.
    [16]FRUS, 1919,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Volume I, American plans and preparations for the peace conference[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 03.
    [17]FRUS, 1920, Volume I, 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Financial - the Consortium[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03.
    [18]FRUS, 1933, The Far East, Volume Ⅲ, The Minister in China (John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 03.
    [19]FRUS, 1935, Diplomatic papers, The Far East, Volume Ⅲ, The Minister in China (Johnso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EB/OL]. http: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UWDC 2006 - 03.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