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

王伟光: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上的讲话
    王伟光
    (2015 年9 月18 日)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纪念“九一八”事变爆发84 周年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首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推动史学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举唯物史观旗帜,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对于把我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加强史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史学研究,都将产生积极作用。我代表院党组对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 也希望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形成惯例,办成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精品论坛。
    围绕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我谈几点看法,以与大家交流。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场伟大的革命,赋予人类正确认识社会及其发展历史的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果没有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人们对社会生活及其历史的认识还会在黑暗中摸索。也就是说,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之前,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占据统治地位,人们无法正确解读自己的历史和社会现象。
    1883 年3月14日,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墓前,恩格斯发表了著名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作为最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于人类思想史和世界工人运动做出的巨大贡献,简短、诚恳而又真实地表述马克思对于人类所具有的并永远具有的伟大意义。他认为,马克思对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做出了两个最伟大的贡献:一是发现唯物史观;二是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高度赞扬马克思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恩格斯把唯物史观看作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列宁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上的划时代贡献。
    自古至今,人们在不断探索自然之谜的进程中,也都在不断地追问社会发展的原因,探索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试图解释人类社会何以产生、何以运行、何以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历史观。但社会历史现象的异彩纷呈、繁茂芜杂,又极大地困扰着人们的认识,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面前往往陷于五里云雾,误入思想歧途。在马克思主义第一个伟大发现产生之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科学的高峰,涌现出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层面上看,唯物论、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也分别达到了当时所能达到的高峰,产生了一大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哲学家。但在历史观层面上,人类却始终陷于唯心史观的思想陷阱而不能自拔。
    在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产生之前,对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认识不外乎有两类答案:
    ——一类是唯心主义的回答。或是把历史发展归结为神、天命的作用;或是归结为精神的作用。如将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归之于上帝、神灵、天命、神意。孔子的得意门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认为人世间的死生祸福、穷达贵贱、贫富寿夭,都是由天命决定的;中世纪的基督教把社会历史理解为从原罪经赎罪到千年王国和最终审判的演进过程,认为这一切都是由上帝安排的,都体现了上帝的智慧与意志;西方有“上帝造人”说、中国有“女娲造人”说……把神作为人类及其社会的创造者、主宰者和历史发展的第一推动者。
    如归之于人的理性、情感、动机、意志的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观精神决定论,归之于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的、无人身的客观精神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客观精神决定论。例如,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决定论”。尽管他已经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规律,但认为在万事万物之上有一个绝对精神,这个绝对精神是自然界和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一推动者。他认为,理性或绝对精神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动力和决定性力量,人不过是理性或绝对精神实现自身的工具和手段。
    ——另一类是旧唯物主义的回答。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答案显然是荒谬的,这就导致一些旧唯物主义哲学家试图从物质原因上寻找历史的最终原因。一些旧唯物主义者虽然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立场,但在考察社会历史时,却被社会领域和历史过程的特殊性所迷惑,只是看到了人们从事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探究隐藏在思想动机背后的原因;只是看到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动力,而没有发现动力的动力是什么,没有看到隐藏在精神动力背后的物质动因,将精神动力看成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从而在历史观上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沼。例如,19世纪德国人本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提出“感性的人”决定论。他看到了神造论的荒谬,看到了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提出感性的人、肉体的人决定了历史的发展,似乎他的历史观由神、由纯粹理念回到了人,由唯心主义回到了唯物主义。但费尔巴哈是直观的唯物主义者,他只看到了感性的、肉体的、被动存在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不懂得物质与精神的辩证法,不懂得人的社会性,不懂得实践的人的能动作用。对于感性的人怎样创造历史说不清楚,提出了人类永恒之“爱”决定人的行动,从而决定人类历史的论断。费尔巴哈看似回到肉体的物质存在的人,但结果又回到了“爱”决定一切的空洞无物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综观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之前的一切旧历史观,有两个根本缺陷:一是从思想原因而不是从物质经济根源,来说明人类历史活动的动因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这就是旧历史观的思想动机论。二是只看到少数历史人物的作用,忽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历史主人,抹杀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这就是旧历史观的英雄史观。旧历史观看不到人民群众创造人类历史、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作用,将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归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的个人意志,认为一个好念头可以使国泰民安,一个怪想法可以使国破家亡、生灵涂炭。一切旧历史观说到底都是唯心史观,它始终无法向人们提供正确认识和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与以往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相反,马克思在考察社会历史、寻找社会发展的真实动因时,不是从主观意识、客观精神、上帝、神意或抽象的人性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及其活动出发,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出发。在马克思看来,“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就必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物质生产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追求生存发展需要的满足,是人们的一切思想动机背后的最深刻的物质根源;人们所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人类社会的一切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思想文化关系,都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必须从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经济基础出发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来说明一切人类社会历史现象,而不是相反。
    马克思的新历史观照亮了历史的时空,使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豁然开朗。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它最重要、最核心、最精髓的是生产的观点、阶级的观点和群众的观点;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理论和国家、社会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掌握了这“三大”观点和“三大”理论,也就掌握了唯物史观的精要。他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作为关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因、总体进程、一般规律和必然趋势的学说,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一扫笼罩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神秘的阴霾,为我们提供了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求解社会历史之谜的锁钥;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共产主义前途,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到了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这一实现深刻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探求到了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实现未来社会的正确途径,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工人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就把过去人们存在的那种对历史杂乱无章的认识彻底纠正过来了,给了工人阶级及劳动人民以精神武器和理想希望。在当时,马克思是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同时,马克思又是当代和后世最受尊重、爱戴和敬仰的人,他是全世界工人阶级的精神导师,他的新历史观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南。正如列宁所言:“过去在历史观和政治观方面占支配地位的那种混乱和随意性,被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恩格斯指出,“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要善于运用好唯物史观这一强大武器。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它将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中彻底清除出去,从而彻底地解决了历史观领域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实现了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与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彻底的和完备的唯物主义学说,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一道构成人类思想史上最先进、最完整、最科学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
    二、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党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或不用唯物史观观察、分析和处理社会历史问题必定要犯错误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成功,雄辩地表明唯物史观一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运用于中国人民伟大的实践,就会发生精神变物质的巨大能动作用。实践证明,对于领导伟大斗争实践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持运用唯物史观作指导必定胜利,而没有或放弃唯物史观的指导必定走弯路、犯错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唯物史观的胜利,唯心史观的破产。
    毛泽东同志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最后一篇文章《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指出:“即从一八四〇年的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败仗了,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人民学会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即科学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第一仗打败了帝国主义的走狗北洋军阀,第二仗打败了帝国主义的又一名走狗蒋介石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对于中国红军的拦阻,第三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汪精卫,第四仗最后地结束了美国和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及其走狗蒋介石等一切反动派的统治。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我们是反对历史唯心论的历史唯物论者。”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实际所接受,首先是唯物史观。这是因为,当时中国先进分子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找到解救中国的药方,这就必须掌握改造中国社会的先进思想武器,唯物史观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最先接受的精神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深深地启发了中国先进分子。他们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危机中,敏锐感到世界历史时代的深刻变化,得出向俄国革命学习,“走俄国人的路”的结论。俄国十月革命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学习运用唯物史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思想武器,苦苦求索“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怎么办”。李大钊是第一个接受唯物史观并主张向俄国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1918 年,他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同一年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1919 年10 月、11 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同时介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李达于1919 年先后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1919 年秋到1920 年夏,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三部著作,比较系统地介绍和传播了唯物史观。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一批文章,特别是《每周评论》摘译推介了《共产党宣言》。中国先进分子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集中地学习和传播了唯物史观,研究和宣传了社会发展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社会形态发展规律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观点;剩余价值和资本对工人阶级剥削的观点;阶级、阶级斗争、国家、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
    中国先进分子学习、研究和传播唯物史观不是为了做学问、研究学术,而是为了正确认识中国社会、探索中国道路、寻找解救中国的办法,为改造旧中国、建立一个新的社会而寻求和掌握革命理论。李大钊特别强调,阶级斗争学说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内容,要解决经济问题,就必须进行阶级斗争,进行革命;如果不重视阶级斗争,“丝毫不去用这个学理作工具,为工人联合的实际运动,那经济的革命,恐怕永远不能实现。” 鲜明地阐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适合中国需要,阐述了对中国社会进行一次彻底的阶级革命的必要性。毛泽东同志后来总结说,读了《共产党宣言》这本书,“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一大批中国先进分子,依据唯物史观,把握了时代前进方向,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趋势。在中国的出路,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实行社会革命还是社会改良,是坚持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还是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等这些根本问题上,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逐渐否定了过去信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转向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剥削者,建设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从而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是唯物史观在中国发生作用的结果,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样是唯物史观科学指导的结果。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手段、方式、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团结力量,以及革命的对象等一系列事关中国革命的重大理论、路线和战略、策略问题上,认识还不十分明确。经过大革命失败的挫折和教训,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观察中国社会具体实际,总结革命实践的初步经验教训,逐步对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阶段性、中国道路的特殊性有了科学的认识,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战略、策略。毛泽东同志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关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任务》《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两个中国之命运》《论联合政府》《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一系列经典著作中,彻底解决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发展前途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如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资产阶级和农民问题、人民军队和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建立革命根据地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的理论和路线,即毛泽东思想,从而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唯物史观的胜利,是唯物史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胜利。中国革命经验告诉我们,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中国革命就由胜利走向胜利。中国革命的教训同样告诉我们,离开唯物史观的指导,中国革命就要遭受挫折和失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也证明了这个道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样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运用唯物史观指导的产物,是唯物史观与当代时代特征、今天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认为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哲学根据和思想指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也一直强调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是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离开了唯物史观的根本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就会认识不清,推动各项事业就会找不到正确路径,就会发生偏差,最终就会导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停止、倒退甚至失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如果缺乏科学历史观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继续前进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唯物史观,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唯物史观,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准确把握国情,顺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运用唯物史观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典范。我们一定要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和发展要求,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三、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是指引史学研究的可靠指南,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在史学研究领域,唯物史观使历史破天荒地第一次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之上,开辟了从现实出发对历史进行科学研究的道路,把对历史的认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使史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前,从总体上说,在社会历史观的领域,唯心主义占据着统治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这样评价唯心史观:“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进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因此,历史总是遵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现实的生活生产被看成是某种非历史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则被看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这样,就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因此,这种历史观只能在历史上看到重大政治事件,看到宗教的和一般理论的斗争,而且在每次描述某一历史时代的时候,它都不得不赞同这一时代的幻想。” 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前的一切哲学家、历史学家在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观点,撰写了许多创造性的著述,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客观地、系统地、完整地、科学地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洞悉历史发展内在的客观联系和客观规律,揭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根源。
    从史学研究方面来看,唯物史观传入中国,一些老一代有成就的学者之所以做出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历史。甚至在旧社会国统区如此严禁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下,一些学界老前辈也自觉地接受唯物史观,推动史学研究向更为科学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派。郭沫若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郭沫若在1930 年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便是标志。此外,吕振羽、范文澜、翦伯赞、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写出了一批关于中国通史、断代史、中国社会史、思想史以及史学理论等方面的著作。新中国成立后,唯物史观被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所接受,产生一大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而铸就的科研成果,中国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从更广阔的世界范围来看,唯物史观创立以来,唯物史观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科学的论证,影响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为许多历史学家所逐渐纳受。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唯物史观对史学的影响更为广泛。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苏联、中东欧、中国、越南、古巴占据主导地位,在东亚、拉美和其他地区颇具影响;德国的“社会科学历史派”和英国的“历史工作学派”,受到唯物史观的深刻影响;在欧美出现了以爱德华·汤普森、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等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于唯物史观的贡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包括美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历史学家当中是产生了最大影响的解释历史的理论。”
    因此可以这样说,唯物史观是迄今为止对人类社会进行认识的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历史认识理论体系,在科学地认识人类历史,在推动世界进步和中国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在今天新的形势下,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中国史学界的重要政治任务。当前史学研究领域中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泛滥。历史虚无主义的某些鼓吹手们不断利用一些讲坛、论坛、文坛、网络,散布极其错误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歪曲并攻击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裹挟民意,影响民众,毒害青少年,严重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的秉承历史虚无主义宣扬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肆意解构历史、曲解历史;有的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理论逻辑上以个别替代一般,以细节否定整体,以所谓“反思”和“创新”歪曲事实,违背历史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也有的丢掉了20 世纪以来几代人不懈努力创建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鹦鹉学舌西方话语体系,贬损科学史学理论,不仅使史学研究脱离了中国历史实际,也远离了党、国家和人民的要求;更甚的是有的肆意歪曲历史事实真相,抹黑英雄、抹黑领袖、抹黑人民。值得注意的是,这股思潮仍有愈演愈烈之势,绝不能低估。所谓历史虚无主义,即打着“反思历史”“还历史以真实”“将真相告诉人”“告别革命”的旗号,行否定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否定中国革命、否定中国共产党、抹黑党的领袖、抹黑英雄人物、抹黑人民群众之实,用以消解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以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历史虚无主义并不虚无历史,只是虚无工人阶级的、人民大众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英雄的、革命领袖的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并不虚无,它只是无限放大敌对势力的、反马克思主义的、反社会主义的、反中国共产党的、反人民民主专政的反历史之实。历史虚无主义直接反对的就是唯物史观,反对的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线。历史虚无主义实质上就是反动的唯心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史观在今天的典型表现,是一剂置入社会主义中国腹内的剧毒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任务,必须打一场围歼历史虚无主义的舆论争夺战。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当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从历史观上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出现和蔓延的理论根源就在于放弃了唯物史观指导,陷入唯心史观的窠臼。阶级观点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历史虚无主义攻击唯物史观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否定阶级观点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否定人类历史上的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斗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如果把阶级的观点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从唯物史观中割裂出去,实质上也就阉割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也就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了。阶级的观点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运用到对社会历史的观察和分析就是阶级分析方法。唯物史观要求,观察阶级社会的历史和各种现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所谓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唯物史观阶级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现象,全面地分析各阶级在社会政治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占有生产资料和支配劳动成果的情况,以及对于国家政权的影响力;分析各阶级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观念;分析各阶级中不同阶层的区别和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不同政治倾向;分析各阶级之间的阶级关系,以及阶级力量对比的历史性和变动性;揭示政治事变中的阶级关系和各阶级的经济利益,看到围绕着经济利益进行的阶级斗争必然具有的政治形式,以维护或夺取政治权力为集中表现;严格区分有阶级性和不带阶级性的社会矛盾的差别。阶级分析法是分析阶级社会现象的有效钥匙。没有这个方法,就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不能在看来迷离混沌的状态中发现支配历史进程的一般规律,就会得出一些肤浅、错误的结论。如果否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放弃了阶级分析方法,面对阶级社会历史上的种种复杂的阶级斗争现象,就无法把握历史的真实和本质,在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评价上,就会造成许多混乱的认识。坚持阶级的观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就是坚持唯物史观。
    其实早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法国复辟时代就出现了这样一些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梯也尔),他们在总结当时的事变时,不能不承认阶级斗争是打开整个法国历史的锁钥。” 历史虚无主义者对历史的认知水平还不如几百年前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列宁就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个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只有研究某一社会的全体成员的意向的总和,才能科学地确定这些意向的结果。其所以有各种矛盾的意向,是因为每个社会所分成的各阶级的地位和生活条件不同。”
    批判、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场重要战斗就是在史学研究中始终坚持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唯物史观,坚持不懈地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
    第一,高度重视学习和运用唯物史观,以指导史学研究。开展史学研究,就要观察历史、分析历史、认识历史、总结历史,而这一切又是为今天的现实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研究历史,首先有个采取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历史的问题。唯物史观的立场,首先是人民的立场,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站在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的立场上,才能正确解读历史,向人民介绍历史;所谓观点,就是生产的观点、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和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社会形态理论、国家、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要用这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认识历史、总结历史;所谓方法,就是用唯物的、辩证的、矛盾的、历史的、阶级的分析方法观察历史、分析历史、解释历史。只有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用唯物史观指导史学研究的能力,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的党史、国史、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才能真正解决史学研究“为什么人”的问题,才能以党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我们的主攻方向,才能不断推出让党和人民满意放心、无愧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得起历史检验、无愧于历史的科研成果。
    第二,把唯物史观当作研究的指南,决不能当作现成的公式或教条套用。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的历史观首先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并不是按照黑格尔学派的方式构造体系的杠杆。必须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必须详细研究各种社会形态的存在条件,然后设法从这些条件中找出相应的政治、私法、美学、哲学、宗教等的观点。在这方面,到现在为止只做了很少的一点工作,因为只有很少的人认真地这样做过。在这方面,我们需要人们出大力,这个领域无限广阔,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它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概括,是关于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是世界观方法论。而历史学只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凡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活动为对象的学术研究、学理探讨,唯物史观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它们都是一概适用。唯物史观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理论。就像刘大年先生所说:“历史学理论研究,其目的,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普遍原理具体化,和用古今中外的广泛事实、经验充实这个普遍原理,回转来,更准确地认识、解释历史和应用于历史科学研究实践。”史学是意识形态性极强的学科,在史学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这是我国史学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当然唯物史观只是我们研究历史的思想指南和方法,它不等于史学,不能把唯物史观当作历史学的专门理论,不能代替史学,代替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不能像贴标签那样把唯物史观贴在史学研究上、套在史学研究上。
    第三,加强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史学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设,为丰富、发展和创新唯物史观做贡献。唯物史观是人类历史观的伟大变革,但不会是结束变革的变革。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发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唯物史观发展的终结,也不意味着认识历史的任务的完结,而是新的不断开始。唯物史观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体系,不是一种僵化的、封闭的学说,需要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而发展。唯物史观一定要在坚持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创新和发展,任何企图推倒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所谓重建、重构,不是发展,而是修正,是对唯物史观的虚无。当然,唯物史观也不是一个僵化的体系,它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史学研究担负着充实、丰富、创新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与对史学研究的指导地位遭遇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必须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实际,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推进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20 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给唯物史观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准确地运用唯物史观,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构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史学研究中国学派,形成史学研究的中国学术概念、研究范式和话语体系,在全球学术话语体系中发出中国声音。史学研究要强化问题导向,回应时代关切,要有发展的观点,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要增强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与说服力。应当详细地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应当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急需解答的问题,应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学理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