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考古百科 >

新石器时代的纺织——云想衣裳系列


    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纺织品,为早期的服饰缝纫工艺提供了新材料,并对服饰形制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纺织工具如纺纱捻线的纺轮,在新石器时代遗址和墓葬中大量出土。年代较早的实物,是河北武安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四件陶纺轮,呈圆饼状,中间穿孔,距今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此外,在长江下游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还出土了一批木质的织机部件,据研究为水平式踞织机(腰机),有学者认为从河姆渡遗址同出的某些实物来看,这种织机的构造可能比目前的估计要进步,它的使用方法和规格,可能与现今云南文山苗族的梯架织机近同。
    
    纺轮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织机部件
    
    
    上:河姆渡织机和开口运动复原图;下:云南文山苗族的梯架织机
    
    纺织品实物,多为天然有机材料制成,本身易腐朽不易保存。见于正式报告的,如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华县泉护村以及河南陕县庙底沟等仰韶文化遗址有关麻布的资料,均为陶器上的印痕每平方厘米约有经纬线各十根。在南方良渚文化遗址中,曾有苎麻平纹织物出土,经纬密度约每平方厘米30×20根。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发现了距今六千年前的织物残片。实物已经炭化呈暗黑色,结构因而保存得比较清晰,据鉴定可能是用葛(一种豆科藤本植物)的韧皮纤维所制成,内中一件或许是以手工编织而成的某种罗纹织物。
    
    丝绸生产也发轫于新石器时代,但探讨商周以前的桑蚕丝绸的创始年代,专家学者看法不一。见于仰韶时期的考古资料是1926年李济先生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掘仰韶遗址时,出土了一个“半割”的蚕茧。另外,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丝线、丝带和绢绸残片。绢片呈黄褐色,轻微炭化,仍保持有很好的韧性。经鉴定确认为家蚕长丝纤维所织造,平纹粗织,密度为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各48根。距今约4700年左右,其保存程度之好是难以置信的,即使战国、汉、唐时期,在密闭条件下埋藏保存最好的丝织物,其断口皆如剪刻,而前者的断裂处却呈丝缕状,使人蓄疑,但也难于做出解释。
    
    丝绸的发明,不仅推动了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的飞速进步,也可能促进了丝绸服饰的发展,同时还对后世高级多彩提花织物的成长准备了条件,对于高级服饰提供了优等材料。沈从文先生认为它还影响到室内装饰、采光、灯具制造、镂刻花版、绘画、书写等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这一贡献是伟大的、多方面的。
    
    参考文献:
    沈从文:《中国服饰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赵超:《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四川出版集团,2004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