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苑简讯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11:11:46 中国考古网 李健民 参加讨论
玉器起源探索之典范,兴隆洼玉器研究之集成 ——读《玉器起源探索》有感 周晓晶 该书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该书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该书的作者都是从事有关学术领域的精英学者。负责撰写“遗址及分析”部分的刘国祥先生,长期从事东北地区考古工作,曾参与兴隆洼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工作,并主持发掘了兴隆沟聚落遗址。近年关注史前玉器方面的研究,论著颇丰。负责撰写“玉器及导读”部分的邓聪先生,曾在法国、日本和中国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近十余年在港澳和越南地区主持发掘玉石器作坊,并积极尝试用研究旧石器的方法来考察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技术。 其次是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该书的编辑体例上。该书在内容上分为三部分,即遗址分析、玉器及导读和研究篇。这是对玉器起源研究所必须经历的从基础资料到研究过程,再到研究成果的三个程序。 其三是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和国际化。近些年,学术界已普遍将史前玉器作为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因此,史前玉器研究成为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对象。同时,史前玉器诸多课题的研究也需要多个学科的交叉介入。 其四是资料的翔实性。该书“遗址及分析”部分的正文和注释,几乎囊括了已经发表的与兴隆文化相关的所有材料。 第五是研究成果的创造性。该书在“玉器及导读”部分,根据研究的需要,首次使用“广义玉器”、“真玉文化”和“仿真玉文化”等概念,必会为史前玉器的研究注入新鲜的气息。 《玉器起源探索》一书是玉器起源探索之典范,兴隆洼玉器研究之集成。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学术界史前玉器研究的进程。 《西周出土的玉鼠及相关问题》常军、冯广丽 1991年3月,在三门峡上村岭发掘一座编号为M2009的大墓。根据出土青铜器的铭文释读可知,此墓主人为西周时期赫赫有名的周厉王时期的卿士“虢公长父”,也是西周晚期厉宣之际的虢国之君。此墓出土文物极其丰富,有青铜、皮革、棉、麻、竹、石、玉的等多种质材。其中玉器约七百余件(颗),动物玉雕形态各异。一件形态栩栩如生的玉鼠,长2.6厘米、高1.2厘米、厚0.9厘米。豆青色,大部分受沁,呈黄褐色,圆雕,伏卧状,背部拱起,曲爪伏地,圆眼微鼓,阴线刻出头、足、短尾,身饰卷云纹,双爪间有一斜穿。 《红山文化的新式玉人》 ——关于台湾卑南文化同式的红山玉人新资料 冯永谦 台湾新石器时代卑南文化遗址出土的抚腹玉人,与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十六地点四号墓中出土的一件抚胸玉人相似。2004年6月,在敖汉旗牛古吐乡农民家中亦见到一件抚腹玉人。该红山文化玉人,为片状,青白色,通高9厘米、宽3.3厘米、厚0.2—0.3厘米,圆首,顶两侧各一短弯角,首右下方有一开口,当示为人之口鼻,体较纤细,两侧圆肩,二臂下弯,两手环于腹部,下肢两腿直立,双脚互连,两膝盖处各有一道横向浅沟纹。上述玉人形体表现手法相似,反映史前人类的思维有共同之处,亦不排除天南地北的古代文化之间也有交流。 《良渚玉器》 王文浩 良渚玉器自出土以来一直备受争议,其主要问题集中在玉料、制作工艺、纹饰以及沁色的鉴别上。经综合对比研究认定如下:1.良渚文化所用的玉料基本是宁镇地区小梅岭山产,以淡黄、淡青、青白为主,其成分为透闪石与阳起石组成,它与一般软玉不同,含有硅化石成分。2.良渚玉器以微雕著称,其密集线条究竟以何种工具制作,历来争议很大。日本研究中国古玉的专家经试验认为只有钻石方可刻划成型。此种工艺用钻都是极细小的碎钻,以虫胶黏结在细木枝破开的一端,捆紧后即可形成一支钻石笔。3.钻孔的工具为实心三角形菱形的石英钻。管钻推测是在竹管上镶石英片而成。4.沁色有鸡骨白、赭色等,赭色沁表面多有蜘蛛网纹白色沁覆盖。5.良渚玉器,凡平面器物,略呈中间厚周边薄的形态。 《武汉评出“十佳美玉”》 范宁、易有章 2008年4月20日,由《楚天都市报》联合湖北省收藏协会、武汉市收藏品市场举办的《楚天鉴宝大会》终选决出“十佳美玉”。近千藏家拿出5000余件藏品前来参选。“十佳美玉”按年代排列,分别市新石器时代玉璧、商代玉琮、汉代黄玉鸠杖首、汉代双龙玉璜、元代白玉镂空胡人戏狮带板、明代白玉蟠螭璧、清代青白玉松鼠葡萄叶形洗、现代玉镂空双瓶花插、现代白玉镂空转心活环吊瓶、现代和田玉拜佛。 《清代和田粉色玉“连中三甲”》 王文浩 此玉为清代中期,和田所产,呈藕粉色,腊质光泽,致密坚硬。目前一般白玉料价格在几十至几百元一克不等,最好的俄籽白玉卖到千元以上。顶级的羊脂白玉已经标价每克上万元的价格。此件清和田粉色玉“连中三甲”,重1500克,于2006年的CCTV—2《艺术品投资-专家鉴定室》播出过,当时估价150万元人民币,现在除古玉自身的文物和艺术价值之外,仅玉料的价格即已超过当时的估价。据史料记载,粉红色或藕粉色和田玉,只在明代出现过。进入清代以后,使用的玉料当是明代皇宫所遗留。玉器工艺,明代抛光较明亮,清代则相对柔和;明代玉器在细部处理上往往比较粗糙,称为“粗大明”,而清代则较细致。此件玉雕有三只大雁和两只小雁。之所以取名“连中三甲”,乃取鸭鸣叫的“呷”声与“甲”谐音。明清科举共四步,分为“童试”即预考;“乡试”即省级考试,第一名称“解元”;“会试”即全国考试,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主考,第一名称 “状元”。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又称“连中三甲”。 《唐代玉器的鉴定》 王文浩 唐代玉器趋向写实,呈现出一种饱满、健康、蓬勃向上的力量,其中宗教用玉、礼仪用玉大为减少。在纹饰上谷纹、蒲纹、变形云纹、螭纹等基本不见,出现卷云纹、卷草纹、连珠纹等,动物纹饰有龙、凤、牛、马、鹿、雁、孔雀、鹤等,植物纹饰有牡丹、石榴、莲花等。唐代玉器,材质有和田玉、玛瑙等,器形有杯、飞天、胡人等作品。琢玉工艺一丝不苟,抛光技术高超,几乎不着痕迹。玉雕飞天始于唐代,一直延续至宋、辽、金以及明清。唐代玉器多见胡人像,少见汉人与武士。 《新见周代贵族收藏的前世文物》 李缙云 陕西韩城梁带村M27.M26两座周代墓葬,已被确认为两周之际贵族芮公及其夫人仲姜的墓葬,两墓中出土了多件较墓葬本身年代更早的前世青铜器和玉器。仲姜墓出土一件“古玉”为红山文化玉猪龙,高13.5、宽10.8厘米,岫岩玉质,呈C形,缺口未完全断开。另一件为玉戚形环,外径11.9厘米、内径6.5厘米、厚0.5厘米,青玉质,外侧两边各饰四个突牙,在立沿部刻铭文“小臣奚口”。据考证,“小臣系”应是商晚期显赫贵族,此玉戚形环应是其献给商王的礼物。 君德举办“京沪和田玉专场会展” 由上海君德艺术品主办的“2008京沪和田玉专题会展”于5月30日至6月8日在北京大钟寺爱家国际收藏品交易中心举行。本次会展云集了全国各地玉雕名家的作品,包括上海的易少勇、汪洋、王平、崔磊,北京的苏冉,苏州的杨曦、陈祖雄等数百件优秀作品,其数量之多,品质之精,为近年少见。 奥组委命名《中国古玉精选图录》出版 7月12日,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和北京古玉标本研究中心联合编著的中国礼玉文化奥运知识丛书《中国古玉精选图录》在北京王府饭店举行首发式,同时举行了中国玉文化论坛。该图录将通过奥组委赠与世界各国政要及体育代表团。《中国古玉精选图录》中英文对照,配有精品古玉图片108张和5万多的文字,历时3年完成。所选古玉均甄选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 玉石林高古玉保生收藏馆开馆 由北京廷赞玉石林珠宝有限公司提供场地的玉石林高古玉保生收藏馆于8月1日在北京金街王府井开馆。该馆共展出红山、良渚、商周、汉代等时期的各种玉器千余件。 《东北玉文化来龙去脉—“中国东北史前玉器的源流”研讨会纪要》 周晓晶 叶晓红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于2008年3月28日举办了中国东北史前玉器的源流研讨会。刘国祥以《红山文化龙形器及相关问题研究》为题,对红山文化玉器群中典型器类龙形玉器进行剖析。龙形玉器分为两类;A类体卷起如环,首尾相接或相距较近,头部较大,双耳呈圆形或圆尖状竖起,双目圆睁,吻部前伸,靠近头部偏中有一小孔;B类首尾明显分开,体弧曲呈C形,吻部前噘,双目呈梭形,双耳未见,颈后竖一道弯勾状长髭。兴隆洼遗址M118人猪合葬墓和小山遗址出土鸟兽图的尊形器,均能证明红山文化龙形玉器的源头应为野猪,而非熊,鹿或其他动物。红山文化龙形玉器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卷体龙形玉器造型被夏商周三代融合吸收。雷广臻以《玉玦、玉璧与玉眼:北京奥运奖牌玉璧来历探秘》为题,结合古代文献与考古资料,对玉璧所具有的“眼睛”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探讨。席永杰以《西辽河地区史前科技文化发展状况》为题,从医疗、天文、乐器制作、美术、最早的玉器、房屋的规划、冶炼、纺织、农耕,以及手工业等方面探讨了红山文化时期西辽河流域的科技文化水平。周晓晶以《从M21玉器看红山文化玉器的北方因素》为题,首先对二十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纪以来有关红山文化玉器来源问题的研究作一番梳理,然后通过对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M21出土玉器所蕴含信息的深入挖掘,探讨了红山文化玉器发展演变的轨迹。田彦国以《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收藏的史前玉器略考》为题,介绍了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的玉器。白劲松介绍了内蒙古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的馆藏玉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哈克遗址出土的玉器。叶晓红以《东北岫岩闪石玉来源的考察》为题,根据2007年10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邓聪带领下对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玉矿考察的情况,对东北地区玉料来源问题做出了探讨。最后,邓聪通过对日本桑野遗址的玉器观察,以《中日史前的真玉文化是同源的吗?》为题进行了讲演。邓聪指出,日本福井县桑田遗址出土的约7000年前的玉石饰物,包括玉匕形器、玦、坠、管等,为迄今所知日本最早出现真玉(即闪石玉)饰物的地点。桑野遗址显示出日本真玉文化来源自东北亚大陆,更可能与中国东北地区,与兴隆洼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石家河文化玉器》出版 石家河文化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美学价值以及它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早已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兴趣和重视。本书从历次出土的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精选出159件,全部彩印出版,并选配多幅线图,以满足各方面读者的需要。 荆州博物馆编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定价280元。 《“二甲传胪”白玉螃蟹镇纸》 李伟男 该螃蟹仿生写实,纵长5.1厘米、横宽6厘米、厚1.9厘米,和田白玉,为老山料。由于年久保存不当而有冲裂,玉白而发黄,是明代玉雕常用玉料。工艺为立体圆雕,采用透雕、浮雕、阴线刻等表现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了一只螃蟹双螯钳夹一枝芦花纵横爬行的形象。虽然形象刻画较细,蟹甲、螯钳等打磨抛花仔细,但蟹腹、镂空及下凹细部未及抛光,或稍事打磨,反映出“粗大明”的时代风格。从其玉质、玉色、雕工、神态、包浆等综合分析,当是一件明代的玉雕作品。 螃蟹两只大钳夹一枝芦花的表现题材,取其谐音“二夹传胪”,常见于明清时期的砚墨、镇纸等文房用品,以及瓷器、角竹、牙雕等器物上。据《明史.选举志》记载,明代殿试二、三甲第一名为传胪。“二甲传胪”意寓得到皇帝钦点,可飞黄腾达,出人头地。 《民间古玉器藏品的损坏成因分析》 张雪晨 古玉器,尤其是民间古玉器,虽然数量较大,但总的看来,“品相”好的较少,且逐渐劣化损坏者众。究其原因,不外乎“原生”和“次生”两种原因。“原生”指的是古玉在古代的佩戴、埋藏过程中造成的损坏。“次生”则指的是我们在收藏古玉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损坏。“原生”对古玉的损坏是历史造成的,已呈既定的事实。但“次生”对古玉的损坏,则是因为收藏者对古玉的保养缺乏常识。例如有的将古玉用开水煮,或使用84消毒液(次氯酸钠)清洗古玉上的化合物和污垢,甚至用超声波清洗。这对古玉表面的抛光、纹饰和内部的结构造成永久的破坏。有的收藏者佩戴玉器不忌汗液的污浊,殊不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古玉受侵蚀,又不及时抹拭干净,古玉表层必受损伤,颜色也被污染。至于对古玉再加工,改刻,则属毁坏古物。 《黑龙江古代玉器》 《黑龙江古代玉器》收录了黑龙江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玉器180余件,其中150余件尚属首次发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时代玉器的特征,并对一些玉器的定名、玉质和年代等问题进行研究,是一部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黑龙江省出土古代玉器的图书。黑龙江省文物考古所李陈奇、赵泽春编著,文物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定价220元。 《带钩收藏趣谈》(玉带勾部分) 一喆 良渚时期就出现了玉质带勾。从西周到宋元明清,玉质带勾几乎与中国玉器是同步发展的。玉带勾用料很杂,有蓝田玉、南阳玉、岫岩玉,但以新疆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战国秦汉玉带勾主要有四种,一、琵琶形短勾;二、长形扁担勾;三、方柱形短勾;四、宽腹带勾。明清时的玉带勾,有琵琶形、如意形、龙凤鸟兽钩首形等。此时期带勾的实用性已退化,主要用来把玩。此时由带勾演变出的玉带扣大量出现。带扣一般勾身短宽,有方有圆。战国时期存世的带勾数量少,且保存较差。玉带勾因处于墓主人身体近旁,所以受人体腐烂的侵蚀严重。目前市场上元明清带勾为常见。2001年12月,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组五件清代白玉龙首带勾拍价6万6千元。2003年,一件估价7千元的明代玉羊首带勾以6.2万元成交。在国外,一件战国白玉带勾曾拍出120万元高价。前些年,市场上还能见到仿战国、仿汉代的玉带勾。玉带勾的防伪断代与一般玉器防伪断代方法一致。近年来,随着玉料大幅度升值,特别是和田玉料价格飞涨,用新玉作伪的玉带勾已少见了。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红山文化玉器玉料来源、采集与运输(上)
- 下一篇:庙底沟文化彩陶向南方两湖地区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