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考古学 > 中国考古 >

广西平果县遗址考察的几点思考


    2014年4月,美国香格里拉出版公司的高思澜(Sheldon Lee Gosline)博士在考察广西平果甘桑遗址发现刻字石板时,宣称发现了甘桑、那豆、布逢等地的巨石天文观测遗迹、古岩洞墓葬、巨石宫殿遗迹、巨石刻划符号甚至地形图,认为在广西右江一带很可能存在着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巨石文明。5月中旬,高思澜通过人民大学魏坚教授与我相见,用ppt介绍了他在广西平果的“天文考古”重大发现。当时我表示十分震惊,也非常感兴趣,于是相约于2014年6月21日夏至前后到平果县进行一次实地考察。
    6月初,魏坚教授出面组织中外学者在平果的考察活动,并筹划“广西甘桑‘天文指向线’的天文考古研究座谈会”,平果县政府承办。会议主办方邀请我、我所的王辉、叶晓红博士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徐凤先研究员组成考古团队,参加考察和讨论。
    6月21日我队人员抵达平果县,22至23日,对甘桑、那豆、布逢进行现场考察,对甘桑遗址疑似天文观测迹象进行了预测性的“天文指向线”全站仪测量。考察分析平果县博物馆馆藏甘桑遗址发掘出土遗物和采集的刻字石片。24日参观隆安县大石潭遗址大石铲遗迹发掘现场。
    经过几天的考察,根据中国考古学和考古天文学的基本常识,我代表我的团队,简要总结一下此次考察的总体初步认识。
    一、那豆、布逢两个疑似点,没有任何人工建筑遗迹,地表和断面也未见任何文化遗物,不能判断为考古遗址(图一、图二)。疑似天文遗迹更无从判定。关于这一点,我队的王辉博士将进一步说明。
    
    图一 那豆石灰岩自然堆积
    
    
    图二 布逢自然立石
    二、两处疑似“崖墓”属于自然洞穴,不是墓葬。
    三、巨石上多数刻槽为自然痕迹,少部分疑似刻痕有待电子扫描镜做工具微痕分析判定。关于这一点,我队的叶晓红博士将进一步说明。
    四、甘桑遗址是有考古资料证明的考古遗址,应当成为今后平果文化遗产考古工作的重点。
    1.甘桑遗址的认识
    甘桑遗址大约15~20万平方米,可能是右江流域的一个重要遗址。它三面环山,形成天然屏障,可被视为没有城墙的“城址”(图三)。下一步,考古工作首先搞清遗址年代,能够早到什么时期,然后探索其内部功能区划、社会组织和社会形态性质。
    
    图三 甘桑遗址地貌
    2. 刻字石板的疑问
    甘桑刻字石片真伪存在重大疑问。第一是大部分刻道茬口过于新鲜(图四)。第二是几乎都是可着脑袋做帽子,石片多大,篇章便刻多大或略小,篇章过于完整,与甲骨文、龙山刻符陶片残缺状态迥异。第三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有考古发掘品。第四是同一板篇章内极少有重复的字符,即便是标本002、003、004等超过百字的篇章中,重复的字符也是凤毛麟角;不同板篇章之间相同的字符也少得可怜,这些现象与甲骨文和金文篇章相比,显然不符合语言篇章行文规律,似乎不是正常的语言记录书写,而在刻意表现“所创造的独体字”的数量(据地方人士统计收集44片,1028个独体字,参见班弓召 ,2013年)。第五是甲骨文或貌似甲骨文与典型宋体字并存,宋体字如不(002-03-13)、示(002-03-06)、冗(002-03-12)、北(002-06-04)、太(002-11-06)、杏(003-01-09)、六(004-02-08)、从(简化汉字,004-04-07)、可(008-07-05)、¥(人民币符号,030-02-01)、生(倒书,034-02-02)。第六是刻字石片年代无法确定,其他一切进一步推测和分析都无意义。关于甘桑石板刻字工具技术分析,将由我队的叶晓红博士进一步说明。以目前的资料,我们质疑甘桑刻字石板的真实性。
    
    图四  甘桑采集的刻字石板
    3. 疑似天象观测自然遗存值得重视
    虽然目前看到的疑似天象观测的石头(石椅)是自然的石灰岩(图五),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被甘桑人利用作为观测点的可能。我队用全站仪测量26个山头指向线方位角和仰角,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天文史学的计算分析,才能得出倾向性的意见。这一点,我队的徐凤先研究员将进一步解释。
    即便是经过天文史学计算,甘桑疑似天象观测个别数据确实有一定的天文学意义,也必须通过考古发掘地层关系来证明,该利用自然石灰岩的观象设施,在甘桑遗址使用期间被利用过。否则,仍不能将这个自然石灰岩与甘桑遗址直接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天象观测功能便成为空中楼阁,失去意义。换句话说,没有考古资料的支撑,单纯所谓的“天文指向线”没有意义。任何一个随机地点与远处的山脊线都可以构成二分二至地平历(定点历)观测系统,如果没有古人使用,这样自然的巧合,没有任何意义。
    
    图五  甘桑遗址疑似观测点
    4.甘桑文明的宏观聚落形态考古研究必须重视
    在搞清甘桑遗址文化面貌和年代之后,建议通过区域考古系统调查,弄清甘桑文化及其的分布范围、聚落等级状况,综合考虑左江岩画、隆安大石铲等文明成就与之关系。
    参考资料:
    班弨:《甘桑石刻文摹片及字符集》,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