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北朝的佛寺布局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2:11:16 中国考古网 夏立栋 参加讨论
此期以5世纪末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段。 前段:自晋室南渡至南齐武帝和北魏孝文帝迁洛时期,佛寺布局以佛塔为主。此后,中原北方除兴建佛寺外,还多开石窟寺,较早的石窟寺如5世纪前期北凉于武威天梯山开凿的第1、4、18窟,三窟为以一多层楼阁式佛塔为中心、周绕礼拜道的塔庙窟。5世纪后期,北魏建思远灵图和思燕佛图,两者皆以方形木构楼阁式佛塔为中心的长方形寺院。开凿于孝文帝迁洛之前的云冈塔庙窟第1、2、6、11窟皆为以石雕塔柱为中心的洞窟。 此时南方佛寺开始扩大寺院建置或兴建其他建筑,新出现的建筑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奉安佛像之所,为佛殿类建筑;第二类为堂,主要供高僧宣讲所用,包括讲堂、禅堂及“高堂”。第三类为禅林,为僧人安禅之所。 北方武州山石窟此时兴建的16—20窟即为佛殿窟,鹿野苑石窟中心以佛殿窟为中心,两侧各开禅窟五所。同时,武州山石窟出现“双窟”情况。 后段:自5世纪末至6世纪80年代南北朝结束。此时南北方佛教急剧发展,寺院大量出现,皇室高第的建置则日趋繁杂,佛寺中出现层轩、飞阁等许多新建筑。佛寺仍以佛塔为中心,开始设置中院、别院和般若台,塔位于佛殿之前。 参考文献: 宿白:《东汉魏晋南北朝佛寺布局初探》,宿白著:《魏晋南北朝史唐宋考古文稿辑丛》,文物出版社,2011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