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地区早期石窟
http://www.newdu.com 2024/11/26 03:11:07 中国考古网 夏立栋 参加讨论
张掖地区早期石窟,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境内,包括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的金塔寺、下观音洞,马蹄寺千佛洞,民乐县童子坝石窟。
金塔寺石窟 张掖地区早期石窟可分为二期,第一期包括金塔寺东、西窟,千佛洞第2窟;第二期包括千佛洞1、3、4、8窟,下观音洞第1窟,童子坝三个中心塔柱窟。张掖地区早期一期石窟的年代约为太和及稍后的北魏时期(486—510年);二期的年代约为北魏末西魏时期(510—550年)。 马蹄寺石窟千佛洞第2窟三佛 第一期洞窟均为中心塔柱窟,平面横长方形或方形,窟室前部作人字披顶,后部作平顶加券顶,中心塔柱分层布局,每层上下收分,窟室四壁一般绘千佛,中现说法图。造像组合方面,以三佛、交脚佛、倚坐佛、一佛二弟子、一佛二菩萨、思惟菩萨、交脚菩萨、十方诸佛为主,并出现苦修像。佛着通肩和袒右袈裟,袒右袈裟右肩有偏衫,左肩后有袈裟衣角。佛像皆面相浑圆,高肉髻,身躯健壮。胁侍菩萨面相浑圆,服饰主要有袒右袈裟、袒上身且下着裙、左袒式袈裟、着西域式款肩、通肩袈裟等。 第二期洞窟分为中心塔柱窟和佛殿窟两类。造像组合方面,流行三佛、五佛、大立佛、释迦多宝、交脚弥勒菩萨等。佛、菩萨皆为典型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风格,坐佛袈裟双领下垂。 参考文献: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河西石窟》,文物出版社,1987年。 暨远志:《张掖地区早期石窟分期试论》,《敦煌研究》1996年4期。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狩猎纹高足银杯
- 下一篇:素面“大粒光明砂”银盒